书籍目录
首页
分类
免费
排行
我的书架
1-50章
51-64章
共64章
免费
版权信息
免费
总序
免费
序言
免费
引论
免费
第一章 问题是提什么问题
免费
1.设定问题:儒家伦理学论述应该从何处开始?
免费
2.时代的挑战:理论化“内主体”的人(intra-subjective persons)
免费
3.葛瑞汉:于儒家人之观念的理论化中誓绝实体存在论
免费
4.亚里士多德论对正确问题的追问
免费
5.内在构成性关联学说
免费
6.重要区分:割裂的“个体”与关系性构成的“个体性”
免费
7.问题齐观:重申从何来,去何方
免费
8.“立体式的”(aspectual)与“分析性的”语言:论述中的互补性
免费
第二章 儒家经典如何表述“角色伦理”
免费
1.人作为习得性的关系性臻熟(Achieved Relational Virtuosity)
免费
2.儒家角色伦理学与对人的叙事性理解
免费
3.仁:中国古代经典言说“角色伦理学”的一种方式
免费
4.孝:儒家经典中“角色伦理学”的另一术语
免费
5.儒:角色而非教义
6.礼、体和作为“角色伦理学”的立体的词汇簇
第三章 叙事性的人性理念
1.人之“存在”还是人之“成为”
2.序曲:儒家关于人类文化的理念
3.关于人之“存在”的“存在论”理解及“发展式”(Developmental)理解
4.葛瑞汉对孟子“性”的发展式理解的早期形态
5.葛瑞汉发展中的对“性”的叙事性理解
6.孟子论“性”的常见误读
7.援引《孟子》以重申葛瑞汉关于“性”之叙事性的洞见
8.《孟子》论勤勉修身的作用
9.《孟子》与有志人生
10.《孟子》与“心即性”的全息
11.“成”人叙事:总结
第四章 全息性与焦点—场域式的人之理念
1.儒家焦点—场域式的人之理念
2.一即多,多即一
3.谐音双关:儒家创造意义的方式
4.苏格拉底与孔子能否相与为友?
5.孔子其人作为焦点—场域主体的模范
6.杜威的“个体性”观念:一种关联的类比
7.儒家焦点—场域之人与经典实用主义的共鸣
第五章 关系性自主与厚重选择
1.反省评估
2.以焦点—场域式的主体观念重新构想自主与抉择
3.作为人之“成为”及其世界之“度”的圣人式自主
第六章 整体主义、民主、人之经验的最优化
1.语境主义:誓绝“抽象之害”
2.杜威与即时经验主义(Immediate Empiricism)预设
3.儒家伦理学对角色的评估
4.作为行仁方法的“恕”
5.杜威与民主“理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