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存在口译场域吗? 如果存在,该场域是如何构建的? 译员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哪些因素可以影响译员职业惯习的形成? 译员如何应对危及其生命和场域中的定位的情况? 本书以档案、个人回忆录、传记、访谈以及二手资源(如历史研究出版物)为基础,运用布迪厄的社会学框架将口译人员在战争中的各种实践理论化和概念化,再现了抗战时期鲜为人知的一段口译历史,探讨了译员如何被各种竞争势力当作一种重要的军事和政治资产进行培训和部署。书中各章讨论了口译职业如何受到外交政策转变的影响,以及口译员的职业惯习如何通过他们的培训和与其他社会行动者和机构的互动形成。本书通过调查口译员个人的职业发展和跨越边界的策略,对口译作为一种排他性职业的假设提出了质疑,并强调了口译员作为一种自我保护的策略、通向权力的途径或只是获得更好生活的机会的积极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