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目录
首页
分类
免费
排行
我的书架
1-50章
51-73章
共73章
免费
版权信息
免费
序 近代中国政治学科的发端、初创及其启示
免费
第一章 导论
免费
第二章 中国近现代政治学缘何在此发端
免费
一、京师大学堂的双重身份及背景
免费
(一)填补没有统管各级学校的中央教育行政机关的管理空白
免费
(二)补救新式学堂兴起凸显的旧体制缺陷
免费
(三)破解戊戌维新背后的官制改革难题
免费
二、京师大学堂双重身份的优势与困境
免费
(一)行政权力地位带来的发展资源优势
免费
(二)双重角色带来的发展困扰
免费
三、京师大学堂的地位嬗变为接纳现代学科创造了条件
免费
(一)京师大学堂与全国教育管理权力的日渐分离
免费
(二)学部成立后京师大学堂“最高学府”的重新定位
免费
(三)“去行政化”后京师大学堂近代化的加速
免费
第三章 政治学专业设置从筹划到现实:京师大学堂的三个章程
免费
一、《总理衙门奏拟京师大学堂章程》与仕学院
免费
(一)第一个章程的两个版本与仕学院的出现
免费
(二)仕学院时期的“政治学”课程设计
免费
(三)政治专门讲堂:北京大学政治学系最早的学科和学系渊源
免费
二、《钦定京师大学堂章程》与速成科
免费
(一)《钦定京师大学堂章程》的课程设置与调整
免费
(二)速成科时期政治学科建设的尝试
免费
(三)进士馆的增设与“从政之选”的办学取向
三、《奏定京师大学堂章程》的预备科与“政法科——政治学门”的设计
(一)预备科没有单设政治学相关课程
(二)政法科与政治学门的设置在分科大学规划中的出现
第四章 从政治学门到政治学系:中国现代政治学学科与学系的建立
一、分科大学理想的实现(1909)
二、教育改革与废门改系(1919)
三、民国前期北京大学政治学系架构(1912—1929)
(一)管理结构
(二)教员结构
(三)课程结构
四、民国初年政治学系学生的就业和职业生涯
(一)1913年—1929年政治学系毕业学生规模
(二)毕业学生职业生涯分析
第五章 政治学“知识资源”向“学术资源”的转变
一、中国政治学知识的早期积累
(一)晚清国外政治学著述在中国的译介
(二)清末有关政治学的本土书籍的出现
二、北大政治学学术共同体的初步形成
(一)以政治学系教授会为核心的专家团队
(二)以学术性研究社团为平台的研究力量
(三)以刊物聚集起的学术同人
(四)政治学研究机构
三、北大早期政治学学术的建立与发展
(一)教师的学术成果
(二)学生的学术表现
四、北大政治学系代表性的学者及学术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