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在1966年的法国,拉康已是最负盛名的精神分析家与哲学家,他被奉为结构主义四巨头之一,与米歇尔·福柯齐名。他的思想波及深远,不仅启蒙了雅克·阿兰米勒、齐泽克在内的数代分析家与学者,还广泛地影响了文学、电影、性别理论等领域。 在拉康的课堂上,他不会用“阴茎嫉羡”来形容女性学员的野心和抱负,也从不认为成为母亲是每个女人命定的安排。他认为精神分析的重点在于让一位女性明确自己的欲望,从而在是否生育这一问题上获得选择的自由。他教人们直视欲望。他说欲望是请求减去需要的剩余。要忍受关系中另一方的不满足。因为当需求被无条件满足时,欲望便被杀死了,而不再有任何欲望的空间,终将导致一段关系的艰难。他观察到幼年时的照料者如镜子一般映射出我们的自我形象,照料者的混乱与爱的匮乏,会导致一个人在自我认知上的紊乱和自我发展的困难。 镜子、父亲、女人、疯子这四个关键词,分别对应了拉康的想象界、符号界、实在界,以及他晚年对症状的重新理解。作者拆解了拉康庞大复杂的思想体系,以通俗化的解读,借拉康之口回答了自我、欲望、女性、疯子与正常人之间的界限等大众感兴趣的话题。
一只脚踏进拉康的世界,步履艰难,但收获颇丰。想象界,符号界和实在界,以及联结三界的圣状形成一个拓扑结构,每个主体都存在于自己的结构之中。从镜子阶段进入想象界到经历俄狄浦斯时期经过阉割后进入符号界,就是我们所处的社会。但总有某些实在无法被符号所规训,这些缺失在主体上留下了空洞,这就是对象a。这本书通过尽可能通俗易懂的方式,让我得以稍微入门拉康的精神分析世界。
居然有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