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这是世界最后一支真正意义上的游牧民族。甘愿沉寂在世界上最遥远的角落,逐水草而居。从南面的荒野沙漠到北方的森林草原,绵延千里的跋涉。一年365天,几乎得不到片刻停歇……”非虚构长篇散文。记录作者李娟跟随哈萨克族扎克拜妈妈一家,历经寒暑,在新疆最北部粗犷、苍茫的阿勒泰山区游牧、转场、迁徙生活的日子。此为《羊道》三部曲之第二部。 李娟以平和悠长的笔调,记录哈萨克牧民在幽静广阔的夏牧场的生活,原生态为我们呈现羊的命运以及围绕着羊的牧人的命运。
李娟的书看了很多本了,挺喜欢她的书的。没想到现在这样的时代,还有如此贫困的地方,温饱都成问题,生存都艰难,可这里的人,却仍如此乐天、淳朴、热情,简直不可思议,看她的书,对于浮躁、焦虑的现代人来说,是种治愈。
最近刚从伊犁环线回来。亲自站到了满山牛羊的夏牧场,亲眼见到了牧人居住的环境,和他们赶羊赶牛赶马的状态,更亲身体验过山里变化无常的天气。特别能理解李娟笔下游牧人的“这艰辛的生活,这沉重的命运”。 李娟用鲜活絮叨又搞笑的笔触描述了她跟着扎克拜妈妈一家不断转场迁徙的生活,随着她一篇篇的日常记录,哈萨克族人的形象逐渐丰满。起先我以为他们贫苦但慷慨大方,慢慢觉得他们其实挺抠唆小气但又特别要面子,最后我觉得他们是依靠这些矛盾又统一的特质支撑着艰苦的迁徙宿命。就像自己小时候生活的弄堂,随时去领居家串门,在领居家蹭百家饭,在邻居家寄放孩子,找领居家奶奶给自己梳头等等等等,那也是一个纯真不设防的年代,和如今最后的游牧民族——哈萨克族人一样。 虽然游牧生活辛苦如斯,但为什么他们始终不放弃这种习俗,又为什么也对试图抛弃这种生活的族人报以恶语呢?我不明白,李娟也不明白。不知道再下一本深山夏牧场里能不能找到答案。
李娟的书看了很多本了,挺喜欢她的书的。没想到现在这样的时代,还有如此贫困的地方,温饱都成问题,生存都艰难,可这里的人,却仍如此乐天、淳朴、热情,简直不可思议,看她的书,对于浮躁、焦虑的现代人来说,是种治愈。
最近刚从伊犁环线回来。亲自站到了满山牛羊的夏牧场,亲眼见到了牧人居住的环境,和他们赶羊赶牛赶马的状态,更亲身体验过山里变化无常的天气。特别能理解李娟笔下游牧人的“这艰辛的生活,这沉重的命运”。 李娟用鲜活絮叨又搞笑的笔触描述了她跟着扎克拜妈妈一家不断转场迁徙的生活,随着她一篇篇的日常记录,哈萨克族人的形象逐渐丰满。起先我以为他们贫苦但慷慨大方,慢慢觉得他们其实挺抠唆小气但又特别要面子,最后我觉得他们是依靠这些矛盾又统一的特质支撑着艰苦的迁徙宿命。就像自己小时候生活的弄堂,随时去领居家串门,在领居家蹭百家饭,在邻居家寄放孩子,找领居家奶奶给自己梳头等等等等,那也是一个纯真不设防的年代,和如今最后的游牧民族——哈萨克族人一样。 虽然游牧生活辛苦如斯,但为什么他们始终不放弃这种习俗,又为什么也对试图抛弃这种生活的族人报以恶语呢?我不明白,李娟也不明白。不知道再下一本深山夏牧场里能不能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