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娜塔莎·沃丁十岁的某天,母亲出门,再也没有回来,后来才得知母亲自沉雷格尼茨河,没能留下只言片语;父亲则酗酒,终日埋首俄语书籍。——在那之后,作者才意识到自己对她一无所知,唯一知道的是她来自马里乌波尔,1943年作为强制劳工被驱离乌克兰,前往德国。凭借少得可怜的线索,娜塔莎·沃丁一点一点地把碎裂的瓷片拼接在一起,她发现,这个家族的过往是一个巨大的谜,是一则关于东欧苦难的历史寓言……作者用迷人的方式完整还原了一部母亲的个人史、家族史、二十世纪动荡史。虽然这是一部非虚构作品,却比虚构作品更魔幻,更戏剧化,也更惊心动魄。
阅读的过程中有很多的,触动,感觉人的行为有一种不自觉的时代的推动,人是有不自知的。你在历史的行程中,你或许并不了解自己的家人,人在走向城市的过程中是会分化或者异化的,当你有兴趣去了解历史中的家庭成员的时候内心有种亲近感和释怀感!,人或许可以不成功
这是一部母亲的个人史、作者的家族史、东欧的苦难史以及二十世纪的动荡史。作者通过多种追忆方式,将母亲模糊的人生经历一一揭开,然而母亲人生经历的背后是令人唏嘘的家族变迁,更是东欧以及整个二十世纪苦难、动荡的历史记忆。不得不令人哀叹,人终究是历史的人,在历史洪流的进程中,个人和家族难以逆流而上,纵使奋力挣扎,最终也会被时代洪流所裹挟,匍匐而下。整本书字里行间映衬出命运的不公和时代的无奈。[拥抱][拥抱][拥抱]
刚开始看的时候,我的理解,作者想要通过追溯妈妈短暂的一生去寻找自己,就如她自己所说“长大成人之后,童年的精神创伤开始以一种莫名、荒诞的恐惧感将我吞没,我动弹不得”。但当我看完整本书的时候,感觉这虽然也是她写作的初衷,但不是她写这本书的主要思想。她想要表达的是战争带给普通人的创伤和痛苦,无尽且超负荷的劳作,永远填不饱的肚子,随时有伤害和生命危险的处境,还有回不去的家乡,永远失去的亲人。通过对家族人物的追溯,让我们看到,原本一个庞大而富有、有文化的家族因为战争而变得七零八落。人是历史的人,逃不出时代的洪流。战争,彻底而永远改变了一个人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