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本书诚实但又不失风趣地记录了作为人类学家的作者在非洲喀麦隆多瓦悠人村落两次进行田野工作的经历,将人类学家如何克服乏味、灾难、生病与敌意的真实田野生活拍案叫绝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不同于一般的人类学研究报告,这是一部令人捧腹不止的人类学笔记,透过幽默的笔调,读者看到了人类学者如何与研究对象进行互动,在互动中如何调整他的学术成见,以及田野工作上的琐事如何影响后来研究结果、研究的盲点与反思。因此不管是严肃的读者、无聊地只想打发时间或者是向往非洲原始部落的异国情调而蠢蠢欲动的旅人,巴利这本书是一个有趣的选择。
偶然间看到了这样一本书,名字有些古怪,引起了好奇心。“人类学”听起来高大上,在生活中几乎不敢有所涉猎;“人类学家”更是宛如高岭之花,唯有远观,无法亵“读”。但“天真的”一词,着实增添了兴趣。跑去图书馆借来一阅,结果居然有趣。(模仿作者的话)书里讲述的是人类学家巴利从英国出发,先后两次来到西非洲喀麦隆的原始多瓦悠部落,在那里与当地官员、部落居民以及各种朋友相处,并“抽空”展开人类学研究的真实故事。这本书没有大堆向你介绍人类学内容,而是偶尔穿插相关知识,比如人类学模型的构造和研究原则等。但即使是极少数的专业内容,也绝不枯燥,作者揶揄轻快的笔调简直宝藏,让人看了哈哈大笑。从书中能读出作者颇为有趣的灵魂,天真也聪慧,顽强且勇敢。他来到陌生又落后的国家,被政府的拖沓搞得扎耳挠腮,便很快建立起保护机制,索性随遇而安、耐心等待。对遇到的一些困难虽只提几句,但也能感受到在那片名为“田野”的部落里,他的田野工作进行得不易——讨厌的寄生虫在脚上挖洞产卵,为了不让整只脚烂掉,只能剜去一大块肉。作者经历的很多趣事、遇到的很多问题,在打开书之前,你几乎无法想象。他在欢快的生活中吸取生命活力,同时也在难过的时光里自我勉励。最有意思的一点是,人类学家也会比惨。当作者了解到曾经的某位学者几乎时刻与霉运伴随,他顿时修复了郁闷心情——“我的境遇与他相比堪称不错。”读来不禁让观众也舒畅开朗了。所以说到底,这是一本不怎么讲究又十分轻松好读的社科故事书。如果你最近心情不怎么好,被乱七八糟的事扰得烦恼,那这本书一定可以给你的生活带来一点欢乐,还有一点激励人心的鼓舞。2022.05.09
英式幽默果然从不让人失望。书中能看到一个与《夜航西飞》中迥然不同的非洲大陆,但相同点是狂野,无畏,以及令人匪夷所思的包罗万象。作者无可救药的乐观让我叹为观止,时常拍案叫绝。翻译也有很大加成,行文流畅诙谐,妙趣横生。我很少会觉得西方人面相好,但作者的照片使我认定,他一定是个豁达、开朗、风趣、洒脱的好人。选一段我笑了最长时间的描写——一位好心的老太太显然发现我啃食扇椰子颇费力,端上一葫芦已经剥了皮的肉给我。我和马修说,这软多了。“当然,主人。”他回说,“她已经帮你嚼过了。”
人类学家不断选择、沉浸与抽离的工作生活循环,开始看的时候觉得新鲜有趣,期望能看到不同人群待人接物间的差别,从这点上来说这本书是成功的,就是让读者对人类学家行当有了兴趣与了解的动力,至于这个部落的种种一种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