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简介:“云霞满纸”,袁宏道在写给董其昌的信里,这样称道《金瓶梅》。《金瓶梅》问世四百余年来,得到无数作家、学者的宝爱和传抄,从李渔、曹雪芹,到胡适、张爱玲……无不从《金瓶梅》中汲取营养。《金瓶梅》不仅仅是一部闺房私情之书,更是一部深微体察人性的“罪与罚”之书:书中所有人物都沉沦于欲望的苦海,被贪欲、嗔怒、嫉妒、痴情的巨浪所抛掷。《金瓶梅》作者之如椽巨笔,直入人性深不可测的部分,揭示人心的复杂而又毫无伤感与滥情;一个读者必须有健壮的脾胃,健全的精神,成熟的头脑,才能够真正欣赏与理解《金瓶梅》,直面其中因为极端写实而格外惊心动魄的暴力。词话本,绣像本,《金瓶梅》流传的两大版本,哈佛学者“秋水堂主人”田晓菲从文本本身入手,逐回比对两大版本,细解小说中人物塑造、语言风格、叙事结构、象征隐喻等创作手法。两个版本的意识形态和美学原则极为不同,词话本偏重儒家教化思想,绣像本则蕴含宗教精神,是一部更彻底的文人小说。可以说,不是有一部《金瓶梅》,而是有两部《金瓶梅》。







一本古典小说的品评集!作者在阅读不同版本的小说后,凭着欣赏之情、文学之才,洋洋洒洒地组织起百回文字,在不同版本中穿梭比较,在关键人物与情节处点评、感叹,仔细挖掘作品的文学价值、社会地位和精神传承。本书很严谨、又新潮;无论是在阅读小说的前后,认真读过本书都会有很好的感悟。所以,有心的人值得看看!
著作者本身的品味就不一个层次,红楼梦是逸士高雅,金瓶梅是荟荟众生,不能相提并论的
七月份在单位值班,偶然获得了电子版的绣像本金瓶梅未删减版全文,然后在掌阅查找相关辅助的点评本来参照阅读,这一直是我的读书习惯。两三本穿插着阅读,一边读原著,一边读书评,一边自己理解,一边看别人的理解。查到了秋水堂点评金瓶梅,这本书也是按照一回目一点评,的方式写的,今天是8月29日,我读完了绣像本金瓶梅全文,也读完了秋水堂点评金瓶梅,收获很大,书写的也很好,只感觉一回目看完,再看一回目点评很爽,有心有灵犀的感觉,也有豁然开朗的感觉,自己没注意到的细节,反而在作者点评这里看到了。还要说,当我喜欢读红楼梦的时候,我就觉的另一个奇书金瓶梅,我肯定也喜欢读,不是因为金瓶梅被视作禁书银书,通读全书,关于书中的性的描写,对于一个结过婚思想成熟的现代男性而言,书中的描写属于太正常的行为了,这种描写对于三百年前的信息闭塞的男性而言可能太过超前和不可接受,而现在网络信息发达,比这变态的新闻报道大家都见怪不怪了。而是因为这种家长里短写的真是太有文心了,太好了。这也是我一直阅读后,终于有这个阅读水平去欣赏这个经典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