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这套文集收入了韩少功的主要作品,占发表总量的七八成左右。借此次结集出版机会,作者对其中部分作品做了修订。所涉及的情况,大致可分为三种:一是恢复性的。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期以来,中国内地的出版审查尺度有一个逐步放宽的过程,作者自主权一开始并不是很充分。有些时候,特别是在文学解冻初期,有些报刊编辑出于某种顾忌,经常强求作者大删大改,甚至越俎代庖地直接动手——还不包括版面不够时的偶然剪裁。这些作品发表时的七折八扣并非作者所愿,在今天看来更属历史遗憾,理应得到可能的原貌恢复。二是解释性的。中国现实生活的快速变化,带来公共语境的频繁更易。有些时隔十年或二十年前的常用语,如“四类分子”“生产队”“公社”“工分”“家庭成分”等,现在已让很多人费解。“大哥大”“的确良”一类特定时期的俗称,如继续保留也会造成后人的阅读障碍。为了方便代际沟通,对某些过时用语给予了适当的变更,或者在保留原文的前提下略加解释性文字。 三是修补性的。
这是本读后有所感有所思有所得的好书。在作者对下乡生活的点滴记录中深含了他对乡村生活留恋与疑惑,并由此反思人类文明进程对人类文明的种种催残与破坏。提醒那些脑中只有目的而发奋狂奔的人与时代,路边的风景和脚下的石头才是我们要注意的方向。
平淡流畅,既有对人生的思考,也有对现实的拷问,很好的一本书。
读这本书,给我深思,给我感动,让我流泪,更让我明白了现状。100分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