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本书是梁启超编著的青年德育教本,全书以“辨术”“立志”“知本”“存养”“省克”“应有”为目,分为六篇,每篇之前有梁启超所做简单说明,内收梁启超精心选录的先贤大儒关于德育的重要论说,之下有梁进一步发挥的按语。梁启超是晚清民初引领时代风气的人物,此书初刊于1905年新民丛报,民国时由商务印书馆发行单行本,风靡一时。现由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重加标点整理和注释,刘东教授作序导读,以方便读者阅读的新形式重新出版,作为“清华大学国学院德育教材”之一种。
小人之过也,恐人见之而文饰其过。又习以成性,无坚毅之心以改其过。则过日甚而终自毁。
龙场,古地名,贵阳西北七十里,修文县治。王阳明于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因反对宦官刘瑾,被廷杖四十,谪贬至贵州龙场当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在这里,王阳明结合历年来的遭遇,日夜反省。一天半夜,他忽然有了顿悟,认为心是感应万事万物的根本,由此提出心即理的命题。认识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
有志者,事竟成。然世无必成之事也。其事之成者,由求之不怠且行得其道耳!然必先志于斯方能至于斯也。
小人之过也,恐人见之而文饰其过。又习以成性,无坚毅之心以改其过。则过日甚而终自毁。
龙场,古地名,贵阳西北七十里,修文县治。王阳明于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因反对宦官刘瑾,被廷杖四十,谪贬至贵州龙场当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在这里,王阳明结合历年来的遭遇,日夜反省。一天半夜,他忽然有了顿悟,认为心是感应万事万物的根本,由此提出心即理的命题。认识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
有志者,事竟成。然世无必成之事也。其事之成者,由求之不怠且行得其道耳!然必先志于斯方能至于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