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明史”记载:“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也。当危疑之际,神明愈定,智虑无遗,虽由天资高,其亦有得于中者欤。 王阳明以文臣之身领兵打仗,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武功显赫,在明朝一代,首屈一指。为什么在局势十分危险复杂之时,他的神色仍然能够镇定如常,心境静止如水,算无遗策,智谋过人? 此中虽然有他天资高的缘故,但他经过修养身心,领略了儒家的“中和之道”,进入了“天人合一”的化境,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人只有与自然规律融为一体,才能驾驭自然事物,只有超脱了各种偏颇情绪的干扰,才能将自身的潜力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 本书以王阳明自身的经历为主线,以阳明心学为灵魂,深度解析心学的奥秘。从而让读者明白,如何才能做到天人合一、超越自我!
听完久久不能平复心情,最后眼泪都流出来了,王阳明这一生真是太伟大了,不愧为圣人,心学在今天都是值得每一个人学习,感谢读书让我遇见一个一个伟大的先贤,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让我成长为更好的自己,致敬!
初中读《明朝那些事儿》的时候,还有上高中的时候,只是把王阳明当成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哲学家,但是至于他伟大到哪里?当时没有定论,直到大二这个寒假看完了《王阳明心学全书》才真真切切感受到了这位大哲学家的伟大之处。年少被大太监残害,被贬到贵州龙场亦能悟道。后来翻然醒悟独自创立心学一派,广收学生,不断在时间中沉淀自己,后来被朝廷相中,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机会。后又协助朝廷平定各种叛乱,用兵如神,也算是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9月22:【阅读记录—王阳明心学1】2、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心之本体,本与天地万物为一体,没有善恶之分。而产生常人思想中的善恶之分的观念,只是心意念头的萌动而已。心灵本体的灵明觉知——良知,具有我们难以想象的认识能力和洞察能力,它本身自能分别善恶,而不为是非所囿。知了善恶,不断为善去恶,就是通常所说的“格物致知”3、“格物”是格除各种浮思闲虑的干扰,让心从偏颇失控的不正常的状态,回归到不偏不倚的“中和境界”,以便让真正的智慧如实地呈现出来。“致知”就是“致良知”,即是要解放思想,发现、明悟心灵的本体,自信自决7、《中庸》曰: 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 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 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至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