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4 多巴胺能系统被劫持的恶果

一切不良的成瘾行为,本质上都是多巴胺能系统被劫持的结果。多巴胺能系统如果长时间被劫持,进而引发的多巴胺失调及其产生的,将不仅仅是心理变化,更是不可逆的生理变化。这个格外严峻的事实,大多数人想轻了、想浅了,甚至干脆没当回事。

多巴胺分泌失调引发的大脑损伤,不仅仅是心理或者精神层面的东西,更是器质性的损伤,跟肢体残损或者瘫痪没区别,甚至更严重,因为大脑是你的中枢器官。中枢坏了,四肢健全又如何呢?

这些器质性损伤包括但不限于:

●白质组织不良

●灰质体积萎缩

●大脑皮层厚度减少

●认知功能区域受损

大脑是一个内部器官,我们看不见摸不着,无法直观观察。大脑要是“受伤”了,我们通常甚至无法感知,它跟骨折不一样,你不会一身冷汗,不会疼到昏厥,不会惊慌失措不知道如何应对。

所以,不能把成瘾行为仅仅当作一个“坏习惯”,它是“重症”,甚至是“绝症”——虽然大脑具有可塑性,但过了一定程度,就是不可逆的,只不过绝大多数对此一无所知的人分辨不出差异而已。

想想就知道,哪个多巴胺能系统被劫持的人,会觉得自己“残疾”呢?能吃能睡能说话,不疼不痒不难受,怎么可能是生病了?与此同时,他们用自己不知道已经发生了结构变化的大脑,或者更确切地说是结构损伤的大脑,去感知周遭的世界,进而引发了精神层面和心理层面上的种种扭曲。

我们之前提到,多巴胺能系统被劫持,不是随着最近几年短视频平台的出现才有的。历史上,电视的崛起、数字媒体的崛起、社交网络的崛起、短视频平台的崛起,带来的是一浪高过一浪的多巴胺能系统劫持潮。它们可怕的地方在于比黄赌毒更加隐蔽,人们对其的认知更加肤浅甚至干脆无知,因而全无防备。

受害者也包括更容易被影响的儿童和青少年,以及广大中老年群体。你只要稍微留意你家的亲戚群,看看老人整天在看什么,转发什么,就能知道个大概。如果你之前没听说过,不妨到网上搜搜,有不少堪称“中老年女性杀手”和“中老年男性杀手”的网红在活跃着。

我们继续来看一组数据。目前,ADHD(即多动症,一种注意力缺陷病症)患者在人群中的占比不断提高。根据美国的国家儿童健康调查(NSCH)数据,被诊断为多动症的儿童比例从2003年的近8%上升到了2011年的11%,时间段刚好对应“互联网崛起”和“移动互联网崛起”。这意味着,ADHD病例平均每年的增幅是5%。

ADHD、抑郁症甚至帕金森综合征这类疾病,从大脑的角度看都有同样的一个特征,或者说根源,即“注意力功能受损”或者“注意力功能缺失”。心理学家现在用注意时长(Attention Span,也译作“注意广度”)来衡量一个人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更可怕的是日益增加的、永远在线的屏幕。我自己有一大一小两台苹果手机,家里还有一台用作遥控器和门卡的安卓手机,一台iPad,一台苹果笔记本电脑,两台苹果台式机,其中一台台式机还接了两块显示器,客厅、卧室、工作室各有一台大屏幕索尼电视,这就总计11块屏幕了。如果出门,我那辆特斯拉电动汽车的中控还是个大屏幕。

这自然不是特例,今天绝大多数人都如此。不知不觉间,我们面对的屏幕数量增加了几倍,甚至是十倍以上。

更严峻的是未成年人正在面临和经历的情况——全球都一样。别看短视频平台是从中国崛起的,可实际上中国是目前全球唯一立法限制未成年人屏幕使用时间的国家。继2021年中国立法限制未成年人的屏幕使用时间后,2023年8月2日,中国再次发布《移动互联网未成年模式建设指南(征求意见稿)》,多少引起了全球知识界的广泛羡慕

连成年人的多巴胺能系统都很容易被永远在线的设备劫持,那未成年人的呢?他们的甚至不用被劫持,因为大脑皮层(前额叶皮层)压根儿就没发育完整,于是那些永远在线的设备甚至无须“炸毁”控制回路,直接接管欲望回路就行,然后抑制控制回路的发展。

成年人多巴胺能系统被劫持的结果是器质性损伤,相当于物理设备损坏。对未成年人来说,“器质性损伤”这个词无法准确描述。因为“损伤”的前提是“完好”,而未成年人的多巴胺能系统被劫持,相当于一栋楼还没建成就被破坏了,甚至从打地基时开始就被破坏了,还是在不知不觉中坏得彻底那种。虽然身体还在成长,大脑却早就成了“ 烂尾楼 ”,和 先天残疾 没多大区别。

还记得实验室里累死的小老鼠吗?多巴胺能系统被劫持的人跟它们一样,“爽感”刚开始还算强烈,但很快就逐步递减直至归零。做了并不爽,不做就得难受死。所谓的“爽”,逐渐沦为“摆脱难受的瞬间解脱”而已。 7CD/SAIi7TOjZWmou9jfITd/fL2LMdt1zSjPJ7KrVeTPhPHOFKCneswiC794vgW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