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轮圆月从东山的山坳里慢慢地爬上了上山梁,爬过了山头,挂在了夜空中。
夜空晶莹剔透,星河璀璨亮眼。
夜色中的高台学校,既显得肃穆,又显得孤寂。
晚生来到高台教书已经有一段时间了,随着这些年农村人口的流失,当下在高台上学的孩子已经远远没有晚生上学的时候多了,那时候几乎没有外出务工的人口,凡是在学校周围人家的孩子,到了入学的年纪,都会到高台学校读书,但是现在就不一样了,这几年因为计划生育,本来新生的孩子就少,再加上外出人口的增多,孩子们都被大人带到外边的城镇去上学了,如今高台的学生连百人都没有了,晚生上学的时候,学校有一千多个学生呢。
学生虽然少了,但是学校却变得更加漂亮了,虽然学生在逐年减少,但是学校的设施却在逐年完善。
校园里的教室和宿舍全部都翻修了一遍,原来的砖瓦房现在统一盖成了二层楼房,教室宽敞明亮,宿舍干净整洁,学生有了专门的图书室、阅览室、实验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等。
晚生在这些崭新的教室里上课的时候,他就想起当年在这里读书的自己,想起当年的同学和老师,那时候是多么的艰苦,老师和学生在低矮破旧的土房子里挨饿受冻,但是学习却都很认真。
学校的操场也从原来的黄土院子变成了水泥硬化地面,操场上健身器材应有尽有。宽大的场地上有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孩子们想在哪里活动,就在哪里活动,相互离得很远,玩耍起来互不影响。
晚生上学的时候,黄土地的操场上只有用一块木板做成的篮板,全校也只有一个篮球,同学们平时活动,就只能拿着自己制作的毛线球玩一会儿,几十个同学追着一只毛线球来来回回地跑,打球的热情却高涨得很,现在虽然有了各种场地和器材,但是晚生却发现孩子们没有了他们那时候的激情。
学校的生活条件也变得好多了,以前的老师办公、生活都挤在一间小房子里。因为房子少,有时候两个老师就挤一间房子,桌子挨着桌子、床挨着床,现在老师办公有集体的办公室,宿舍就变成了老师单纯的生活区,这样好的办公环境,当初的老师是不敢想象的。
每当路过学校食堂的时候,晚生就会想起当初和勾娃、六斤偷油的事来。那时候装油的库房现在早都拆除了,那个库房的位置正是现在学校食堂的位置,那时候多艰苦啊,一年都吃不了几回油馍。现在好了,国家给每个农村的学生发放营养早餐,早餐很丰富,每天变着花样,花卷馒头、鸡蛋稀饭、苹果香蕉……都不会重复。晚生常想,当初要是有现在这样丰富的早餐,谁还会去惦记库房里的那一桶油呢?
晚风吹拂着校园里的树木,发出飒飒的声响。
夜晚的校园,显得异常安静。同学们都回家了,住校的老师也是很少的,现在的交通比以前方便多了,大多数老师都有自己的私家车,放学就会回到城里。有几位上了年纪的老教师,子女都已经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工作,日子清闲了起来,他们往往吃完饭后,早早地就上床休息了,他们有早睡早起的生活习惯。
高台学校晚上最后熄灭的一盏灯,就是晚生宿舍的灯了。
每一个寂静的夜晚,都是晚生最为充实的时间,从最初的业务工作,到现在的业余工作,晚生都格外地珍惜。
刚上班的时候,晚生对课堂还不是很娴熟,每到夜晚的时候,他就认真备课、认真学习。经过自己的钻研和磨砺,他已经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了。现在的晚生已经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去研究课堂了,多年以来,对文学的喜爱,又让他开始了自己的阅读。每当夜深人静,每当明月高悬,每当清风徐来,他就享受自己的青灯古卷,享受那些白纸黑字给自己带来的共鸣与震颤。
晚生发现,这一路走来,发生在身边的许多人和事,虽然都是那么微不足道,但是生活正是由这些微不足道的人和事构成的,他们虽平平淡淡,但是如果把他们记下来,却也算得上波澜壮阔。这就是普通人的生活,没有惊心动魄,但是却值得被历史铭记。
晚生开始去观察他们,去思考他们,去回忆他们,去记述他们。从自己生活的大洼山开始,从自己熟悉的高台学校开始,从自己熟悉的大洼山的乡亲开始,从自己熟悉的高台学校的每一个孩子开始。
他相信,这些不被人们重视的人和事,都应该成为被他记述的对象,都终将应该被这片土地所铭记,被历史所铭记。
那轮明月圆了又缺,缺了又圆,恍恍惚惚之间,日子又打发走了许多。
学生越发的少了,大多数孩子都已经从高台转走了,学校里就只剩下三个老师、三个学生了。
一位老师临近退休,家就在高台学校的旁边;一位老师腿脚不方便,在学校给孩子们做早餐;还有一位就是晚生。其他的老师都被调到丰禾的镇子上去教书了,带走的还有高台的学生,因为丰禾现在办的是寄宿制学校,孩子们可以在学校住宿、吃饭,很方便的。
有三个学生是一个家庭的孩子,父母因为车祸走了,家里只剩下三个孩子和年迈的爷爷奶奶,爷爷卧病在床,干不了农活,奶奶身体也不好,勉强支撑着这个多灾多难的家庭。三个孩子出不了远门,既要在学校读书,还要照顾家庭,就只能留在高台上学。
高台从一个九年制学校,变成了村教学点。
一场夜雨过后,落叶洒满了校园,晚生早早地起了床。洗漱过后,他像往常一样,拿了一把扫帚,开始清扫门口和校园的落叶。
火红的杏树叶、枯黄的杨树叶,随着秋风扑簌簌地落下来,落在晚生的头发上、背脊上,落满了高台的校园。
晚生想着,不一会儿,三个孩子就会来到校园,他要扫出一片空地,孩子们要在这里读书。
阳光洒满校园的时候,校园里又响起了琅琅的读书声。
晚生站在校园里,眺望着远方。
那里是走出高台的九重山峦,每一重都棱角分明,在一起又显得错落有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