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24章 比起大洼山黄土高天的厚重,有了河流的洮州就显得灵...

洮州是一座古老的城市。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这里就有了人居住,蜿蜒的洮河水缓缓地流过,河道两岸遍布着马家窑的盆盆罐罐。

比起大洼山黄土高天的厚重,有了河流的洮州就显得灵动多了。

从大洼山到洮州,不到一百公里的路程,但要走上一遭,却要耗费半天的时光。

那时,许多公路都爬在山坡上,高低曲折,人们出行很不便,平常大家是很少出远门的。

明亮的晨光里,一辆老旧的大巴车正行驶在七拐八弯的山路上,柔和的阳光透过树荫,洒向了车身和路面,于是,斑驳的马路便显得恍恍惚惚。

车子走走停停,路过一些村庄或者小镇时,就会上下一些大大小小的乘客,他们说着陌生的方言,这让晚生感到些许惊喜和不安。

惊喜的是,晚生在此之前,还没有正式地出过一趟远门,如今走出大洼山,每一条路,每一座山,沿途所见到的每一个陌生人,晚生都觉得很新鲜。

这份新鲜感,也给他带来了一些不安,以前自己所见的一切,都是那样的熟悉,但是现在变了。

午后时刻,车子慢悠悠地驶进了洮州城。

洮州城不大,汽车站也小。

洮州车站就在洮州城中心,从车站出发去任何一处地方,一会儿的功夫就能到达。

秋日的午后,空气中还残留着些许的燥热,偶尔从脸庞吹过的一丝热风,裹挟着洮河的温润,让人们对这个城市多了一份甜甜的依赖。

车站门口站着迎接新同学的高年级学生,他们的脸上还带着一些稚嫩。

随着学校迎新的同学,晚生就来到了新的学校。

新的学校就叫洮州师范学校,它并不出名,但是却为当地的教育立下了汗马功劳。从这里培养、输送出去的学生,插在周边十里八乡的穷乡僻壤里,很快就会长成一棵棵参天大树。这让生活在像大洼山一样的贫瘠土地上的孩子,能够通过接受好的教育,也有机会看到外边的世界。

晚生能够来到洮州上学,他充满了感激。

自己这些年的奋进,是值得感激的。虽然这些年在学校的读书只是读书,写字只是写字,没有想过通过教育改变自己的命运,但是在那么多孩子辍学的时候,他却没有放弃过读书。

就这份坚持,值得自己感激。

父母这些年来对自己默默的支持,是值得感激的。家里劳力不多,父母没日没夜地辛苦,为自己付出了很多,他们没有因为家里的农活影响过他的学习,没有因为家里的辛苦动过让他辍学的念头。

这份付出,也是值得自己感激的。

大洼山每一寸土地,也值得自己去感激。虽然那是一片贫瘠的土地,但她却供养了大洼山的每一个生命,不管是谁,无论何处,它的关注都未曾停止。

今天,晚生在教学楼上课,在宿舍睡觉,在食堂吃饭,在阅览室读书,在画室画画,在琴房弹琴……这种生活在以前是未曾有过的,也是未曾想过的,这样的生活,晚生当然是向往和憧憬的,并且在自己的努力下,一步一步地变成了现实。

生活何尝不是如此呢?一切的美好,莫过于通过自己的努力,把它变成现实。

学校里,晚生常去的地方是阅览室,这里安静、祥和,午后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在阅览室的角角落落,那些书目变得赏心悦目。在高台的学校,是不可能读到这么多的书籍的。到周末,晚生有时一整天都会泡在图书馆里。后来,他发现洮州的县图书馆更大、书籍更多,于是洮州的县图书馆也成了他经常光顾的地方。

除了学校阅览室和洮州的县图书馆这两个地方,洮河岸边也是同学们最喜欢去的,虽然学校禁止学生到河边去游玩,但是这些不成文的规定却挡不住洮河的魅力,对于在大洼山长大的晚生来说,能够看到一条河流在眼前缓缓流过,那份按捺不住的喜悦是难以言表的。

多年以后,这条缓缓流过青涩年华的河流,依旧会出现在晚生的梦境里边。

伴随着小河缓缓流走的,还有匆匆的光阴。

洮州四年的求学生涯,不经意间就要画上句号了。经过四年的时光,校园也变得更加的漂亮。那些刚来时的平房经过改建,都变成了宽敞明亮的教室;以前低矮的花园,也变成了一个广场;广场上新修了音乐喷泉,那些水柱随着音乐摇曳起舞,将那一片片水雾洒向旁边开得正艳的一池映山红,于是花儿也变得更加鲜红了。

但是临近毕业,变得更加漂亮的校园,却到处弥漫着一份离别的惆怅。那些老师们滔滔不绝地讲课的教室、那些断断续续飘出优美的琴声的琴房、那些打发了无数个午后时光的图书室、那些挥汗如雨的篮球场、那些午间挤满了人头的小餐厅、那些排满了高低床的宿舍、那些三三两两谈天说地的花园草坪蘑菇亭……这一切,都让他们留恋。

平素里或严厉或和蔼的老师,看着这些还充满稚气的孩子,也很是不舍。是啊,这些大多数来自边远山区的孩子,他们都没有经历过高考的洗礼,而依靠初中的拼搏走入了师范的校园。他们毕业的时候还是一名高中学生的年龄,个个十八九岁,正是读书的最好时光,如果此刻他们读高中,他们将来会充满无限的可能,但是今天他们却要走上教师的工作岗位,到那些遥远的不知名的小山村里去,也许就要在那里度过自己的一生。

洮州城虽然渐渐淡出了晚生的生活,但这里却成了让他无法忘怀的第二故乡,在人生的最好年华,他与洮州邂逅,并在这里,浓墨重彩地书写了自己的青春。

大洼山就像晚生的母亲,淳朴而又厚重。

洮州更像晚生的恋人,青涩而又灵动。 gYdxv4XUXK8jrztslk9We36L5Y65vyExyEbM+ay1Wnfy30hKVmitLUse+r9zLGj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