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20章 自从巧儿嫁到了狗剩的家里,狗剩的生活就翻开了新的...

自从巧儿嫁到了狗剩家,狗剩的生活就翻开了新的一页。

跟随了巧儿大舅多年的狗剩,在木匠的行道里已经是小有名气了。不管是刮椽放檩子,还是箱柜写字台,做出来的活儿,棱角是棱角,台面是台面,挑不出一点儿毛病来。

有人议论着,狗剩干活的能力其实已经超出了他的师傅巧儿大舅了。

这些话也传到了狗剩和巧儿的耳朵里,巧儿打心眼里欢喜。狗剩每次干完活计,都说要赶上他师傅的手艺,那还差得远呢。这些话也传到了巧儿大舅的耳朵里,巧儿大舅也欢喜,暗自得意收了一个翅膀硬了也不忘本的好徒弟。

狗剩的活计越来越多了,东家盖新房,西家添家具,都会来找狗剩做活,这让狗剩高兴。这么多的活计干下来,狗剩家的光阴就越过越好,给乡亲干活,狗剩经常是多给少拿,有时候还会免费给他们做一些小物件,修修老旧的家具。即便是这样,在村里,他一年的收入也比其他人多出了许多。

巧儿开心,庆幸自己嫁了一位好丈夫,小日子过得很是红火。

平素里,巧儿下地干活,操持家务,狗剩就外出干活,挣钱养家。

过了年,巧儿生了一个大胖小子,狗剩干完了活回到家里,看着巧儿坐在炕上给孩子喂奶,瞅着这娘俩的模样,一天的劳累也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巧儿一边给孩子喂奶,一边和狗剩商量着:“咱们现在辛苦一点,等到攒下钱了,咱也盖一座阔气的上房,你给咱们再做一套像样的家具,到那时候,咱们的日子就和富人家一样了。”

狗剩看着巧儿,觉得她和怀里的孩子一样可爱,接着她的话说:“只盖一座上房,还不是我狗剩的想法,现在条件好的地方,都盖了一砖到底的农家小院,走进了院门,脚上再也不沾土了,这样的房子才让我狗剩心动,要盖,咱们也盖一个一砖到底的。”

巧儿看着狗剩得意的样子,想像着那个一砖到底的农家小院肯定要比孤零零的一座上房阔气多了,但是它究竟长什么样,巧儿从来都没有见过。

巧儿从小就生在箍窑里边,也在箍窑里长大成人,如今嫁到了狗剩家,目前还是在箍窑的炕头上,除了看过村长和长根家的上房,还没有见过其他的房子。如今听了见过世面的狗剩这样一说,自己对那脚上不沾土的农家小院也有了无限的向往。

吃过了巧儿擀的薄面片,疲惫了一天的狗剩和巧儿很快地进入了甜美的梦乡之中。

银色的月光洒落在这座老旧的小院里边,院落里边的一孔孔箍窑,仿佛一枚枚大地的丰乳,充满了生机。

平常巧儿在地里干活的时候,就会想起父亲三虎和母亲红梅在干什么活计,活计苦不苦。在家里烧饭的时候,又会想着娘家的老小吃的什么饭菜,有没有改善的伙食。天气凉了,巧儿又会想到父母有没有过冬的棉衣,蹿高了个头的勾娃,应该又要添置一件新的衣服了。

她的这些心思,狗剩都懂,眼看又到了年关,巧儿一家早早地就准备要去一趟三虎家里。

大年初二,家家户户都沉浸在浓浓的年味里,快到午饭的时间,狗剩一家就坐到了三虎的炕头上。

随着娃们一个个地长大,三虎家的生活也慢慢地好了起来。

巧儿出嫁了,过起了自己的生活。二巧和三巧读完了初中,现在都停止了念书,在家里帮父母操持家务。如今读书的只有勾娃,在丰禾上着高中,虽然家里也需要一些花费,但是只供一个孩子读书,困难还是可以克服的。

前些年过年时端上炕桌的那些黑面馒头,如今都变成了白面的蒸馍,前些年只有过年才吃的臊子面,如今隔三差五地也会吃上一顿。

巧儿给娘家的父母和弟妹买了一套新的衣服,还给家里扯了新的床单。

看到家里还铺着以前那块旧床单,巧儿心里感到一阵阵的难受。家里兄妹四人,以前就靠父母在地里干活吃饭,每到过年的时候,别人家的孩子会有新衣服,而他们姐弟依旧穿着打满补丁的旧衣服。每当母亲洗了铺盖,他们姐弟几个就要睡在席炕上,第二天背上会留下密密麻麻的竹席的印记。一年四季,家里就只有两床被子,几个孩子都是扯着一条被子睡。

这些都是留在她心里的挥之不去的苦难记忆。

如今,虽然自己嫁出了门,但是家里除了伙食,其他的却都没有什么改变。

巧儿让父母和弟妹换上了新的衣服,铺上了新的床单,看到他们脸上的喜悦神情,巧儿既高兴、又难过,这份喜悦来得太晚。

三虎和红梅穿着新衣服,觉得不自在,趁着巧儿出门,赶紧换回了他们的旧衣服。巧儿说过年就要穿新衣服,但三虎和红梅只是嘴上答应。想着父母的为难,巧儿也就不说什么了。但是,今天可是乐坏了二巧、三巧和勾娃,他们穿着巧儿买来的新衣服,出出进进地走个不停。

临走的时候,红梅把巧儿单独叫到了身边说:“巧儿娃,你爹让我给你说说,说你已经是过了门的媳妇,以后再不能像这样给娘家花钱买东西了。”

巧儿听着纳闷,说:“看你们怎么想的,这是我和狗剩商量过的,狗剩现在挣得好,这点钱不算什么,再说,狗剩没有意见,他愿意!”

红梅接着说道:“挣得好那也是人家的,狗剩愿意,狗剩家里人也会有看法,你把你爸的话记牢了,这样,以后你在婆家也好做人。”

巧儿没有再说什么。

她知道说多了,也没有什么用处,父母还是会坚持自己的意见。走的时候,她偷偷给了勾娃一些零花钱,要他在学校补贴生活,只是不要告诉父母就好。

狗剩一家走后,巧儿的孝顺、狗剩的能干,慢慢地就在大洼山传开了。

人们都说,三虎和红梅结了一门好亲。

过完了年,狗剩又有了新的想法。

这些年,狗剩背着木匠的家当,走东家、串西家、盖新房、做家具,帮着乡亲们采购木料。

他发现,如果做一份贩卖木材的行当,准保是一门稳赚不赔的好生意。

看好了行情,狗剩就在丰禾开起了木铺。

果然,这两年家家户户翻修房子、添置家具,木材生意红火,再加上狗剩做人实诚,生意公道,还可以为他们送货上门,顾客越来越多,周边乡亲需要木材的,都会找狗剩。

半年下来,狗剩足足赚了他三年的木匠苦力钱。

手头的钱多了,日子好了,狗剩两口子是真的开心。

巧儿虽然心里高兴,但是看着狗剩一天到晚都吃不上一顿热乎饭,心疼他。于是,巧儿和狗剩商议,一家都搬到丰禾的集上来住,这样既可以帮着照看生意,还能照顾上狗剩,两全其美。

忙碌的一天结束了,大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开始变得稀稀落落,那些附近赶集的乡亲,都走上了回家的小路。

东边的山梁、西边的沟壑,三三两两,挑担的、拉车的、也有骑着自行车的,背上披着落日的余辉,渐渐消失在夜色里。

狗剩遥望着东方,那里是自己回家的路。

以前的自己也像他们一样,无数次在夜色中赶路,怕晚回家巧儿会害怕,而现在巧儿就在自己的身旁为自己做着热乎的饭菜,自己再也不用着急赶路了。

“狗剩,饭好了,赶紧进屋吃饭。”巧儿盛好了饭菜,催着狗剩进屋吃饭。

狗剩回到屋里,饭菜的香味弥漫了整间屋子,他望了一眼饭桌,桌子上摆的是巧儿做的炒菜和米饭。

这么好的伙食,是以前过年也吃不了几回的。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已经到了年底。临近年关了,狗剩和巧儿盘算了一下收获,一年下来足足挣了以往五六年的钱。

狗剩又有了新的想法。

通过这一年的观察,他发现,现在做的活计和以前大不一样了。

以前盖房,像长根家那样,都是乡里乡亲的帮工来盖。而现在盖房,大都是由小工程队来做,大多都是包工包料的来算钱,包工的工头不但在工钱上能够赚到差价,在进料上也能赚到差价。一年干上几家的活计,就可以赚到不少钱。

狗剩细想,自己不是就有这样的资源吗?

以前和自己一起做木活盖房子的那些老乡,现在都跟了包工头,给别人打工,如果自己吆喝起来,干活的匠人还能少吗?

盖房的木料,自己有现成的店开在这里,自己低价就可以进到好料,这么好的事情,为什么不自己做呢?

年后,狗剩的施工队就吆喝起来了。

以前干活的人都知道狗剩的为人,听到狗剩要人,纷纷来到了他的工地。以前狗剩干过活的人家,也知道狗剩的活计,打听着狗剩的工期,纷纷嚷着把自家的活儿排在前头。于是,刚刚组建起来的施工队伍,要干的活已经排在了年底。

狗剩的工程四处上马,断断续续地,狗剩还购置了一些干工程的家当,家当越全,活干起来就越轻松。不到半年,那些靠力气施工的小工程队,都投到了狗剩的门下,想打零工的人,都到狗剩这里来找活。

这样,比起狗剩前头开的木铺,他赚的更多了。

狗剩从来都没有忘记多年以前的那个夜晚他和巧儿说过的话,他要盖一座一砖到底的院子,进了院子脚上都不沾土。

如今,巧儿随他东奔西跑,虽然这两年赚到了钱,但是回到了老家,院子还是那个院子,箍窑还是那孔箍窑。

狗剩决定,一定要兑现自己的诺言,他要把箍窑的院子,翻修成一砖到底的院子。

年底的时候,狗剩的愿望就实现了。

黄土坡上,一座轻巧的农家小院,坐落在了一片高大的杨树林边。

青色的瓦片、整齐的屋檐、红色的砖墙、干净的地面,一切都像狗剩那晚的描述一般。

又是一年除夕夜。

大红的灯笼高高地挂在空中,红色的光晕,洒满了这个小院,温暖而又祥和! 0SA9ibaJZkNDML4QugaYSqXglENVrvXlq4PP+uQJLz8SYB5EK7EHojDWeGSrWZa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