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验目的和原理
水肿是过多的液体积聚在组织间隙,致使组织肿胀的现象。水肿按原因可分为心源性水肿、肾性水肿等,按部位可分为皮下水肿、肺水肿、脑水肿等,按范围可分为局部水肿和全身性水肿。水肿的发生机制包括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衡和体内外液体交换失衡所致的水钠潴留。其中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受毛细血管流体静力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血管通透性及淋巴回流等因素影响。毛细血管流体静力压升高,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血管通透性增高及淋巴回流障碍等可使组织液生成增加或淋巴液在组织间隙积聚,致使水肿发生。
组胺、温度升高等都可使血管通透性增高从而引起水肿的发生。本实验通过复制因血管通透性增高而引起水肿的动物模型,旨在使学生掌握水肿发生的机制之一——血管通透性增高。
实验对象
家兔。
实验器材与试剂
兔手术台,婴儿秤,1mL、5mL注射器,烧杯,温度计,剪刀,生理盐水,1%锥虫蓝,0.1%组胺等。
实验步骤与观察
1.称取家兔一只,以仰卧位固定于兔手术台上,剪去腹部被毛,于左侧腹部皮内注射0.1%组胺,右侧腹部皮内注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
2.将家兔左耳外1/2浸入热水中(水温60℃左右)3min。
3.沿家兔右耳缘静脉注射1%锥虫蓝(2mL/kg)。
4.观察且计算注射1%锥虫蓝后家兔腹部进针部位和被烫伤耳部出现着色的时间和着色的深浅程度。
5.与对侧耳相比,烫伤耳是否出现血管扩张、肿胀等现象?
注意事项
1.皮内注射时应准确到位,不要注入皮下。
2.1%锥虫蓝注射后需密切观察家兔情况。
思考题
1.简述组胺引发水肿的机制。
2.简述烫伤引起水肿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