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验目的和原理
肺水肿是指过多的液体积聚在肺间质或溢入肺泡内。按照其发生机制可分为压力性肺水肿(有效滤过压增高)及通透性肺水肿(微血管通透性增高)。本实验通过静脉快速大量输液引起血容量增加、流体静力压上升;同时短时间内大量注入肾上腺素,可增强心肌收缩能力,并使体循环血管强烈收缩,回心血量增多,血液由体循环急剧转入肺循环导致肺血容量迅速增加,因而肺毛细血管流体静力压骤升,且升高的流体静力压致使肺微血管内皮受牵拉,内皮细胞间隙变大,血管通透性增高,以上原因会导致过多液体溢入肺间质及肺泡内形成肺水肿。
本实验通过复制肺水肿动物模型,让学生观察肺水肿的表现并分析其发生机制。
实验对象
家兔。
实验器材与试剂
BL-42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兔手术台,听诊器,婴儿称,气管插管,输液装置,滤纸,天平,载玻片,0.5%肝素溶液,20%乌拉坦溶液,生理盐水,肾上腺素生理盐水(1% 肾上腺素1mL+生理盐水9mL),20%磺基水杨酸溶液等。
实验步骤与观察
1.称取家兔一只,经耳缘静脉注射20%乌拉坦溶液(5mL/kg),待家兔麻醉后将家兔以仰卧位固定于兔手术台上。
2.将家兔颈部被毛剪除,在颈部正中做一5~8cm长的切口,用血管钳钝性纵向分离皮下组织,充分暴露出气管,并在其下穿线备用。在甲状软骨下第三或第四软骨环处倒“T”形切开气管,迅速向胸腔方向插入气管插管并用线结扎固定。分离一侧颈外静脉,在其下穿两根线备用。
3.经家兔耳缘静脉注入0.5%肝素溶液(1mL/kg),致家兔全身肝素化。
4.将颈外静脉近心端夹闭,远心端结扎,在靠近远心端侧壁剪一“V”形小口(大小为血管管径的1/3~1/2),朝向心端插入静脉插管并结扎固定,插管另一端与输液装置相连。滴注生理盐水(每分钟10滴)以保持静脉通畅。
5.将气管插管通过压力换能器与BL-42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相连,用于描记呼吸。
6.记录家兔正常的呼吸,并用听诊器听肺的呼吸音。从颈外静脉滴注37℃生理盐水(100mL/kg,输液速度为每分钟180~200滴)。待输液即将完毕时立即往输液瓶中加入肾上腺素生理盐水(0.45mg/kg)。
7.密切观察呼吸变化及气管插管中是否溢出粉红色泡沫样液体。用听诊器听诊肺部是否出现湿啰音。一旦出现肺水肿症状,即用试管接取少量从气管插管流出的水肿液用于水肿液蛋白质定性试验。然后夹住气管,处死家兔,打开胸腔,剥离气管,用线在气管分叉上方约1cm处结扎气管(防止水肿液流出),并在结扎线上方切断气管。然后小心离断心脏及其血管(切勿损伤肺),将肺取出,用滤纸吸去肺表面的液体后称取肺的重量,并计算肺系数。肉眼观察肺大体的变化。切开肺脏,观察其切面及注意有无泡沫样液体流出。
8.肺系数计算:肺系数=肺重量(g)/体重(kg),正常家兔肺系数为4~5。
9.对气管插管中溢出的水肿液做蛋白质定性试验,以了解微血管通透性的变化。
注意事项
1.输液速度不宜过快或过慢,控制在每分钟180~200滴为宜。
2.解剖取肺时,应注意勿损伤肺表面和挤压肺组织,防止水肿液流出而影响肺系数值。
思考题
1.简述肺水肿的表现及其发生机制。
2.结合本实验,思考临床上给患者输液的注意事项。
附注:蛋白质定性试验——磺基水杨酸法
1.反应原理 在酸性环境下,生物碱试剂——磺基水杨酸可与蛋白质中的氨基结合形成不溶于水的盐类。
2.操作步骤 在载玻片两端各滴上待检测的水肿液2滴后,向载玻片一端的水肿液中滴加1滴20%磺基水杨酸溶液,另一端的水肿液中不滴加试剂作为对照。与对照液相比,若水肿液变混浊为阳性,水肿液清晰透明则为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