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一天是嘉庆十六年(1811)十月十一日,清晨,一条巨蟒从天而降,蜿蜒在曾家的庭院上空,倏忽,又扭动着身子从窗口蹿进屋子,缠绕在房梁上,一双亮晶晶的红眸紧紧盯着睡觉的曾竟希。
曾竟希大悸,打了个激灵,猛然睁开双眼,看着面前熟悉的一切,才惊觉原来是场梦。
曾竟希仍然感觉有阵阵凉风扑面而来,似乎屋子里的桌椅还在晃动,不由得身心一震。他正在琢磨着梦的征兆,突然听到有啼哭声,有纷至沓来的脚步声,儿子曾玉屏已欢喜地揭帘进来,对父亲笑着说:“生了,生了,是个男孩儿!”
闻此,刚刚惊醒过来的曾竟希双目一亮,喜出望外地道:“好一个小重孙,光耀曾氏门楣有望了!”话音一落,便迫不及待地对儿子讲了梦中的巨蟒,他认为这是天降吉兆,这位小重孙就是巨蟒转世,将来一定会光耀门楣,让曾氏家族门庭生辉。他边说边起身,叫大家一起随他去看看屋后的那棵古树。
古树已枯,但苍藤缠绕,枝干遒劲,矫若虬龙,盘曲直上,尤其是此一刻,粗壮的青藤,伸枝展叶,葳蕤茂密,打眼一望,像极了一条盘旋而上的青蟒。
众人皆恍然大悟,欢天喜地,原来这株古树焕发了前所未有的生机,是为了迎接新生儿。
这个新生儿,便是将来世人瞻仰、被誉为“中华千古第一完人”的曾国藩。
曾国藩一降生,便得到家人的宠爱。
曾麟书的头胎是女儿,大家都渴望第二胎是个男孩儿。曾国藩遂了众人的愿望,一降生即受到隆重的欢迎,人人都欢喜不已。
尤其是曾祖父竟希公,看着他,乐得合不拢嘴,仿佛已看到曾氏一门的辉煌显赫,很快给这个宝贝的小重孙取了乳名——宽一。
祖父曾玉屏抱着他,爱不释手,任凭内心深处的期盼熊熊而燃,他和父亲一样始终坚信着“儿子不行还有孙子”。如今,孙子就是他生生不息的期望,尤其是这个长孙。
曾玉屏有三个儿子,长子曾麟书,次子夭折,三子曾骥云没有子嗣。所以,曾玉屏将传宗接代和光宗耀祖的希望都寄托在长子曾麟书的身上。曾麟书虽然学业平常,但在传宗接代上不负众望,生了四个女儿、五个儿子,共育了九个孩子。曾国藩上面有个姐姐曾国兰,下面有四个弟弟、三个妹妹,分别是国潢、国华、国荃、国葆,国惠、国芝、季妹。
此刻,弟弟们还没出生,祖父对曾国藩的期望更大。毕竟,这一生,曾玉屏最悔有负于父亲的期待,最恨年轻时的蹉跎,在该读书时没有好好读书,决心让子孙走上读书之路。儿子资质不行,到底是比他强多了,成了当地的私塾先生。现在,他望着孙子,又有了更多的期待和更大的希望。
当然,他的希望没有落空,虽然历经煎熬,但是他怀中的这个小小的孙子,不仅在未来实现了他的夙愿,光宗耀祖,还名垂千古,也让历史把他这个祖父也永远地记载了下来。
因为曾国藩后来的作为,离不开祖父曾玉屏的开蒙和训教。在他年幼时,祖父曾玉屏就再三教导他男儿当自立,教导他要以懦弱无刚为耻辱,教导他必须执着、刚强。曾玉屏把毕生的人生经验悉数传授给他,向他诉说他这一生的悔恨、羞耻、奋发和不甘。曾玉屏不希望后人再走他的路,犯他犯下的错。曾玉屏永远忘不了当年那些嘲讽的声音和鄙视的眼光,当然,这不能怪别人,只怪他自己在本该学习的年纪恣睢放纵,结交了狐朋狗友,日日里划拳喝酒,甚至一度光顾赌场,流连烟花之地。曾玉屏和那些纨绔子弟一般,不,他的浅薄更甚,幸有父亲宽容他。那一日,当他悔恨交加地回来后,父亲将他领到了地头。曾玉屏站在田埂上,看着父亲的目光,立刻顿悟了。从此之后,曾玉屏开始起早贪黑地劳作,兴家立业,使家里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与此同时,曾玉屏秉承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教导孩子们,定要走两条路,宜耕宜读,并且在家里制定了严格的家规,比如有“八大家诀”,分别是早、扫、考、宝、书、蔬、鱼、猪,要求家人早起,打扫卫生,与邻为善,读书明理,种菜,养鱼,喂猪,对祖宗祭祀要虔诚;同时,要求家人不准与六种人来往:算卦的、看风水的、道士、医生、和尚、游手好闲的人等。
曾玉屏有这些见地,已绝非一个普通的山野村夫。
长大后的曾国藩,把祖父的言传身教发扬光大,即便征战厮杀在血雨腥风之中,也始终如一地看书学习,捍卫、守护着祖父所珍视的文化信仰,使他在文化和道德的修养上愈来愈纯粹而深厚。
曾氏家族的后人,均得益于曾家良好家风的代代相传,直至今天,依然人才辈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