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言

曾国藩,乳名宽一,本名曾子城,字伯涵,号涤生,二十八岁中进士,入翰林,立志为国藩篱,改名曾国藩。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洋务运动的先驱,铸就了辉煌历史的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理学家、文学家、书法家;一生勇猛精进,以钝拙之智勇、家国之情怀,饱受争议之不朽,成为一代名臣、名将、名师,彪炳史册,震古烁今,被誉为“中华千古第一完人”,深受世人所推崇。

曾国藩,集儒家思想之大成,晚清桐城派散文的代表人物,湘乡派散文的创立者,著书立说,为学不倦;以文人之身,书生行政,戎马倥偬,统率群雄,跃为“湘军之父”;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列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位列首位,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号“文正”。

曾国藩并非天资聪慧、才华过人者,恰恰是迟钝又平庸,读书要反复数遍,秀才考了七次,勉强考中时已二十一岁,至于二十三岁中举,二十八岁殿试,位列三甲第四十二名的成绩,并不出色。左宗棠曾讥讽他“欠才略”,就连他的学生李鸿章也直言他“儒缓”,更有梁启超评价他“在并时诸贤杰中,称最钝拙”。即便如此,曾国藩却在三十岁时,幡然醒悟,以天下之至笨逆袭成千古圣贤,生生活出名臣的精彩和传奇。

他以这样笨拙的含辛茹苦,身体力行、持之以恒地笃学笃行,砥砺煎熬,扎实地、一点点地提升,把书中所学运用至做人做事,厚积薄发,十年间,稳步七迁,连升十级,而享誉世间的崛起与纵横,古往今来也是寥若晨星。

即便,他也背负着千古骂名,毁誉参半,却到底是,让世人津津乐道,念念不忘。不仅仅是他缔造的官场神话、卓越成就、传世智谋,更在于他毕生的苦学不辍、修身克己的顽强意志,以及从笨拙到显赫的蜕变,直至人生巅峰所迸发出来的惊人能量,使李鸿章、张之洞、梁启超等人,对其都很推崇、服膺。

梁启超盛赞其“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

而平凡如你我,更需要生命与精神的滋养,需要人生经验与智慧的点拨,需要持续奋斗的能量。而曾国藩走过的每一步,无疑可给予我们人生精进的榜样力量。

写这本书之前,我已经读了几年的曾国藩家书,从中见微知著,不断惊悟与获得,常常借此与身旁的小儿念叨,庆幸他能早早地得此启蒙。而我,却是在那个被急救过后的午后,无意间翻阅到曾国藩惊心动魄的人生阅历,刹那间被震撼,被他扶大厦之将倾、博弈于末世的智慧深深吸引,继而开始研究和学习曾国藩的文集,开始琢磨并感悟那些微小乾坤里的博大,从而启示我拨开重重迷雾,活泼泼地告别过往,去重新审视、重新思考、重新探索生活和人生的意义,孕育出一段新的生机,让我获益匪浅。即便,我已是中年。

中年的我,有了人生历练,才更加觉悟到曾国藩的智慧,以及他登堂入室,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造诣与修养,才豁然省悟,无论多大年纪,能读懂、能通透曾国藩是人生之大幸。

人生与生命,人性与心灵的挣扎,世人的苦难与悲辛,这一切的一切,只有历经人世间的锤炼,才能切实觉悟出世间这场大戏里的人生。

人生的至幸,莫过于有机会为理想而奋斗。

纵使,也有那么多的憾恨,人生路上荆棘丛生,遗憾与挫折难以尽述,也无法湮没他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奋斗的光辉。

他一生致力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致力于立德、立功、立言。他愈挫愈勇,以最朴实的“围城之战”践行“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的圣哲之学,其心得之深,振聋发聩。即便攻城略地,屡战屡败,多次深陷绝境,甚至两次投江自尽,却终是力挽狂澜,挽救了清王朝;即便是以过不惑之年才名声大振,大器晚成,却终是以汗马功勋,问牛相业,办洋务,造轮船,建学堂,翻译出版西方书籍,并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功勋卓著,名垂青史。他以一生的坚韧以及逆袭的峥嵘,屹立在历史舞台上,熠熠生辉地打动无数人心,成为我们前进路上的一座丰碑,给我们指引了一条持续奋斗的成功之路。死中求生,祸中求福;困而修德,穷而著书。他的圣贤律己的修身养性,跌宕起伏的人生淬炼、智慧结晶、思想光芒,钻之弥坚、仰之弥高的非凡成就,开阔了我们人生的格局,给予我们励志的智慧与启迪、直面人生的勇气和力量,提示我们反思我们的成长。

不停地成长、进步、坚持、修正,在日拱一卒的努力和积累面前,天赋也会变得微不足道。唯有努力可以支撑一个人的一生。

如此,他已成为我们真实的楷模,上自忠君,下至孝亲。他以其有血有肉的理想与追求、清醒与现实、成熟与灵活,以手足之间的肺腑相见,以夫妻之间的相敬如宾,以持家教子的慈爱严肃,影响家族兴旺至今,造就人才辈出的家风家训,无不感化着芸芸众生。即便时光荏苒、人世沧桑,也始终潺湲不息地激励着后世的我们,行走世间一遭,纵使身体极差、多种疾病伴随终生,纵使出身平常、资质一般,只要不甘庸碌,终可靠勤勉立世,一展抱负。

愿世间所有研究他、学习他、仰慕他的人们,能把他努力奋斗的精神财富、博大精深的文化精髓、高瞻远瞩的胸襟气度继承下来,代代相传,发扬光大,活出奋发有为的人生,让我们伟大的民族文化更加繁荣昌盛。

最后,感谢为本书出版付出辛苦和心血的所有编辑老师,正因为有你们,我们才有机会全面梳理,通过透视一代名臣的文化与信仰,为抵达人类的精神高地踏上征途,为增强传统文化的现代生命力而竭尽全力。 gqapCdLTnCwFJTNTF9Tuu3mEo67o43D4SFVbrHiTs8a2mGlFm2KyKMYg8UMqwN1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