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被子植物亚门
ANGIOSPERMAE

一、双子叶植物纲
DICOTYLEDONES

木兰科 Magnoliaceae

109 香港木兰
Magnolia championii Benth. [ Magnolia paenetalauma Dandy]

别名 长叶玉兰。

性味功效 树皮味微苦、辛,性温。行气止痛,通窍。

主治用法 治跌打损伤,鼻塞。

110 木莲
Manglietia fordiana Oliver

别名 山厚朴、木莲果。

性味功效 树皮、根皮、叶味辛,性凉。止咳,通便。

主治用法 治便秘,干咳。用量:15~30g。

111 白兰
Michelia alba DC.

别名 白玉兰。

性味功效 根、叶、花味苦、辛,微温。芳香化湿,利尿,止咳化痰。

主治用法 根:治尿路感染,小便不利,痈肿。叶:治支气管炎,尿路感染,小便不利。花:治支气管炎,百日咳,胸闷,口渴,前列腺炎,带下。用量:根、叶15~30g,花6~12g;外用适量,叶鲜品捣烂敷患处。

112 含笑
Michelia figo (Lour.) Spreng.

别名 含笑花。

性味功效 花蕾味苦、微涩,性平。祛瘀生新。

主治用法 治月经不调。用量:6~9g。

八角科 Illiciaceae

113 八角
Illicium verum Hook. f.

别名 大茴香、八角茴香。

性味功效 果实味辛、甘,性温,气香。祛风镇痛,化痰止咳,健胃,止呕。

主治用法 治呕吐,腹胀,腹痛,疝气痛。用量:3~6g。

五味子科 Schisandraceae

114 黑老虎
Kadsura coccinea (Lem.) A. C. Smith

别名 冷饭团、臭饭团、钻地风。

性味功效 根或藤茎味辛、微苦,性温。行气止痛,祛风活络,活血消肿。

主治用法 治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急性胃肠炎,风湿性关节炎,跌打肿痛,产后积瘀腹痛。用量:9~15g,水煎服;0.9~1.5g,研粉内服。

115 海风藤
Kadsura heteroclita (Roxb.) Craib

别名 异型南五味子、大叶风沙藤、大叶过山龙。

性味功效 根:味辛,性微温。根、藤:祛风除湿,行气止痛,活血消肿。果:补肾宁心,止咳祛痰。

主治用法 根、藤:治风湿筋骨疼痛,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痛,急性胃肠炎,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痛经,产后腹痛,跌打损伤。果:治肾虚腰痛,神经衰弱,支气管炎。用量:根、藤9~15g,水煎服,或水煎冲黄酒服,或浸酒服,或1.5~3g晒干研粉吞服;果6~9g。外用适量,根皮研粉敷患处。

番荔枝科 Annonaceae

116 假鹰爪
Desmos chinensis Lour.

别名 酒饼叶、鸡爪风。

性味功效 全株味辛,性微温;有小毒。祛风止痛,行气健脾,镇痛。

主治用法 治风湿关节痛,产后风痛,产后腹痛,流血不止,痛经,胃痛,腹胀,消化不良,腹泻,肾炎性水肿,跌打损伤。用量:15~30g;外用适量,捣烂加酒调敷患处。

117 白叶瓜馥木
Fissistigma glaucescens (Hance) Merr. [ F. obtusifolium Merr.]

别名 乌骨藤、确络风。

性味功效 根味微辛、涩,性温。祛风除湿,通经活血,止血。

主治用法 治风湿骨痛,跌打损伤,月经不调。外用治骨折,外伤出血。用量:9~18g,水煎服或泡酒服;外用适量,根皮晒干研粉,酒调敷患处。孕妇忌服。

118 瓜馥木
Fissistigma oldhamii (Hemsl.) Merr.

别名 钻山风、飞扬藤、古风子。

性味功效 根、藤茎味微辛,性温。祛风活血,镇痛。

主治用法 治坐骨神经痛,关节炎,跌打损伤。用量:鲜品30~60g。

119 多花瓜馥木
Fissistigma polyanthum (Hook. f. et Thoms.) Merr.

别名 黑风藤、通气香、黑皮跌打、拉公藤。

性味功效 全株味辛、微涩,性温。根:祛风除湿,强筋骨,活血,消肿止痛。

主治用法 治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月经不调,跌打损伤。用量:9~15g,水煎服或泡酒服。孕妇忌服。

120 紫玉盘
Uvaria macrophylla Roxb. [ U. microcarpa Champ. ex Benth.]

别名 酒饼子、十八风藤、牛刀树、牛头罗。

性味功效 根味苦、甘,性微温。健胃行气,祛风止痛。

主治用法 治消化不良,腹胀腹泻,跌打损伤,腰腿疼痛。用量:根15~21g,叶9~15g。

樟科 Lauraceae

121 无根藤
Cassytha filiformis Linn.

性味功效 全草味甘、微苦,性凉;有小毒。清热利湿,凉血,止血。

主治用法 治感冒发热,疟疾,急性黄疸性肝炎,咯血,衄血,尿血,泌尿系结石,肾炎性水肿。外用治皮肤湿疹,多发性疖肿。用量:9~15g;外用适量,鲜品捣烂外敷或煎水洗。孕妇忌服。

122 肉桂
Cinnamomum aromaticum Nees [ C. cassia auct non Nees ex Blume]

别名 玉桂、桂皮、桂枝、牡桂、菌桂、筒桂。

性味功效 树皮、全株味辛、甘,性温、热,气香。温中补肾,散寒止痛。

主治用法 治胃腹冷痛,虚寒泄泻,肾阳不足,寒痹腰痛,肺寒喘咳。用量:1~4.5g。阴虚、实热患者及孕妇忌服。

123 阴香
Cinnamomum burmannii (C. G. & Th. Nees) Bl.

别名 山玉桂、香胶叶。

性味功效 树皮、根皮、叶、枝味辛、微甘,性温。祛风散寒,温中止痛。

主治用法 治虚寒胃痛,腹泻,风湿关节痛。外用治跌打肿痛,疮疖肿毒,外伤出血。用量:6~9g,水煎服,或1.5~3g,研粉吞服;外用适量,研粉酒调涂敷或干粉撒患处。

124 樟树
Cinnamomum camphora (Linn.) Presl

别名 香樟、樟木、乌樟、油樟、香通、芳樟。

性味功效 味辛,性温。祛风散寒,理气活血,止痛止痒。

主治用法 根、木材:治感冒头痛,风湿骨痛,跌打损伤,克山病。皮、叶:外用治慢性下肢溃疡,皮肤瘙痒。熏烟可驱杀蚊子。果:治胃腹冷痛,食滞,腹胀,胃肠炎。用量:根、木材15~30g,果9~15g;皮、叶外用适量,鲜品煎水洗患处。

125 黄樟
Cinnamomum parthenoxylon (Jack) Meisn. [ C. porrectum (Roxb.) Kosterm]

别名 伏牛樟、海南香、香湖、猴樟、大叶樟。

性味功效 根、叶味微苦、辛,性温。祛风利湿,行气止痛。

主治用法 治风湿骨痛,胃痛,胃肠炎,跌打损伤,感冒。用量:9~15g;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126 乌药
Lindera aggregata (Sims) Kosterm. [ L. strychnifolia F.-Vill.]

别名 天台乌、台乌、矮樟、猫药、细叶樟、千打锤。

性味功效 根、树皮味辛,性温,气香。温中散寒,行气止痛。

主治用法 治心胃气痛,吐泻腹痛,痛经,疝痛,尿频,风湿痛,跌打伤痛,外伤出血。用量:3~12g。

127 鼎湖钓樟
Lindera chunii Merr.

别名 陈氏钓樟、白胶木、耙齿钩。

性味功效 根味辛,性温。散瘀消肿,行气止痛。

主治用法 治跌打损伤,风湿骨痛,胃气痛。用量:9~15g;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或研末撒患处。

128 香叶树
Lindera communis Hemsl.

别名 香叶樟、大香叶、香果树。

性味功效 树皮、叶味辛、微苦,性温。散瘀止痛,止血,解毒。

主治用法 治骨折,跌打肿痛,外伤出血,疮疖痈肿。外用适量,树皮或叶捣烂,或干粉水调敷患处。

129 山胡椒
Lindera glauca (Sieb. et Zucc.) Bl.

别名 牛筋条、牛筋树。

性味功效 根、叶、果味辛,性温。祛风活络,解毒消肿,止血止痛。

主治用法 治风湿麻木,筋骨疼痛,跌打损伤,脾肿大,虚寒胃痛,肾炎性水肿,风寒头痛。叶外用治外伤出血,疔疮肿毒,毒蛇咬伤,全身瘙痒。用量:15~30g,水煎或泡酒服;外用适量,鲜叶捣烂敷,或研粉用麻油调敷,或煎水洗。

130 山苍子
Litsea cubeba (Lour.) Pers.

别名 木姜子、山鸡椒。

性味功效 果实、根、叶味辛、微苦,性温。祛风散寒,理气止痛。

主治用法 根:治风湿骨痛,四肢麻木,腰腿痛,跌打损伤,感冒头痛,胃痛。叶:外用治痈疖肿痛,乳腺炎,蛇虫咬伤;预防蚊虫叮咬。种子:治感冒头痛,消化不良,胃痛。用量:根15~30g,种子3~9g;外用适量,鲜叶捣烂敷患处。

131 潺槁木姜
Litsea glutinosa (Lour.) C. B. Rob.

别名 潺槁树、香胶木。

性味功效 根、皮、叶味甘、苦、涩,性凉。清湿热,消肿毒,止血,止痛。

主治用法 皮、叶:外用治腮腺炎,疮疖痈肿,乳腺炎初起,跌打损伤,外伤出血。根:治腹泻,跌打损伤,腮腺炎,糖尿病。用量:根15~30g,水煎服;外用适量,鲜皮、叶捣烂敷患处或干粉撒患处。

132 假柿木姜
Litsea monopetala (Roxb.) Pers.

别名 假柿树、柿叶木姜。

性味功效 叶味微苦,性温,气香。行气止痛,祛风消肿。

主治用法 治关节脱臼。外用鲜叶捣烂敷患处。

133 豺皮樟
Litsea rotundifolia Hemsl. var. oblongifolia (Nees) Allen

别名 圆叶木姜子。

性味功效 根、叶味辛,性温。祛风除湿,行气止痛,活血通经。

主治用法 治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腰腿痛,痛经,胃痛,腹泻,水肿。用量:15~30g,水煎或浸酒分2次服。

134 轮叶木姜子
Litsea verticillata Hance

别名 槁树、槁木姜。

性味功效 根、树皮、叶味辛,性温。祛风通络,活血消肿,止痛。

主治用法 治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四肢麻痹,痛经,跌打肿痛。用量:根15~30g,水煎或浸酒服;外用适量,鲜叶捣烂敷患处。

135 香槁树
Machilus grijsii Hance

别名 跌打王、香胶、黄绒润楠。

性味功效 全株味甘、微苦,性凉。散瘀消肿,止血消炎。

主治用法 治跌打瘀肿,骨折,脱臼,外伤出血,口腔炎,喉炎,扁桃体炎。用量:15~30g,外用适量。孕妇慎用。

136 华东润楠
Machilus leptophylla Hand.-Mazz.

别名 薄叶润楠。

性味功效 树皮味苦、微辛,性微温。活血,散瘀,止痢。

主治用法 治跌打损伤,细菌性痢疾。用量:3~9g。外用鲜品捣烂敷患处。

137 刨花润楠
Machilus pauhoi Kanehirn

性味功效 茎味甘、微辛,性凉。清热解毒,润肠通便。

主治用法 外用适量,用冷开水浸泡,取液外涂或灌肠通便。

138 柳叶润楠
Machilus salicina Hance

别名 柳楠。

性味功效 叶味淡,性平。消肿毒。

主治用法 治无名肿毒。外用鲜品捣烂敷患处。

139 红楠
Machilus thunbergii Sieb. et Zucc.

性味功效 根皮味辛、苦,性温。温中,理气和胃,舒筋活络,消肿镇痛。

主治用法 治寒滞呕吐,腹泻,小儿吐乳,纳呆食少,扭挫伤,转筋,寒湿脚气。用量:10~15g。

140 绒楠
Machilus velutina Champ. ex Benth.

别名 猴高铁、绒毛桢楠。

性味功效 根皮味苦,性凉。化痰止咳,消肿止痛,收敛止血。

主治用法 治支气管炎,烧、烫伤,外伤出血,痈肿,骨折。用量:叶9~15g。外用根(或根皮)研粉调敷,或鲜品捣烂敷患处。

141 新木姜子
Neolitsea aurata (Hay.) Koidz.

性味功效 种子、根、树皮理气止痛,消肿。

主治用法 治胃脘胀痛,水肿。用量:根15~30g,水煎服;或树皮晒干,研末,9~15g,吞服。

142 锈叶新木姜
Neolitsea cambodiana Lec.

性味功效 叶味辛,性凉。清热解毒,祛湿止痒。

主治用法 治痈疽肿毒,湿疮疥癣。外用鲜叶捣烂敷患处。

143 鸭公树
Neolitsea chuii Merr.

别名 假樟、青胶木。

性味功效 种子味辛,性温。理气止痛,消肿。

主治用法 治胃脘胀痛、水肿。用量:9~15g,水煎服。

144 簇叶新木姜
Neolitsea confertifolia (Hemsl.) Merr.

性味功效 树皮味辛、苦,性微温。祛风行气,健脾利湿。

主治用法 治胸腹胀痛,疳积,腹泻,中暑,疮疡。

青藤科 Illigeraceae

145 小花青藤
Illigera parviflora Dunn

别名 黑九牛。

性味功效 根或藤茎味微甘、辛、涩,性温。祛风除湿,行气止痛。

主治用法 治风湿骨痛,小儿麻痹后遗症。用量:9~15g,浸酒,内服,外搽均可。

146 毛青藤
Illigera rhodantha Hance

别名 红花青藤。

性味功效 全株味甘、辛、涩,性温。祛风散瘀,消肿止痛。

主治用法 治风湿性关节炎,跌打肿痛:9~15g,水煎冲酒服;或浸酒内服,并用药酒外搽。治小儿麻痹后遗症:全株9~15g,水煎服。

毛茛科 Ranunculaceae

147 威灵仙
Clematis chinensis Osbeck

别名 铁脚威灵仙、老虎须。

性味功效 根:味辛、微苦,性温;祛风除湿,通络止痛。叶:味辛、苦,性平;消炎解毒。

主治用法 根:治风寒湿痹,关节不利,四肢麻木,跌打损伤,扁桃体炎,黄疸性急性传染性肝炎,鱼骨鲠喉,食管异物,丝虫病。外用治牙痛,角膜溃疡。叶:治咽喉炎,急性扁桃体炎。用量:根3~9g,外用适量;叶15~30g,水煎服或绞汁含咽。

148 厚叶铁线莲
Clematis crassifolia Benth.

性味功效 根味辛、微苦,性温。祛风除湿,通络止痛。

主治用法 治风湿骨痛,跌打损伤。用量:3~9g。

149 柱果铁线莲
Clematis uncinata Champ. ex Benth.

别名 铁脚威灵仙、黑木通。

性味功效 根、茎、叶味辛,性温。祛风除湿,舒筋活络,镇痛。

主治用法 根:治风湿关节痛,牙痛,骨鲠喉。叶:外用治外伤出血。用量:根9~15g,水煎服或浸酒服;外用适量,叶捣烂敷患处。

150 两广锡叶藤
Naravelia pilulifera Hance

别名 拿拉藤、锡兰莲。

性味功效 根、茎、叶味辛,性温。根:行气止痛。茎、叶:止血。

主治用法 治腹泻,便血,肝脾肿大,子宫脱垂,带下,风湿关节痛,脘腹胀痛,寒疝腹痛。外用治刀伤出血。用量:6~15g。外用鲜品捣烂敷患处。

151 禺毛茛
Ranunculus cantoniensis DC.

别名 小回回蒜。

性味功效 全草味辛,性温;有毒。

主治用法 治疟疾,结膜炎,外伤性角膜白斑。本品有毒,一般不内服,通常外用。

152 毛茛
Ranunculus japonicus Thunb.

别名 鱼疔草、鸭脚板。

性味功效 全草味辛、微苦,性温;有毒。利湿消肿,止痛,退翳,截疟,杀虫。

主治用法 治胃痛:鲜品捣烂敷胃俞、肾俞等穴位,局部有灼热感时弃去。治黄疸:外敷于手臂三角肌下。治疟疾:于发作前6小时敷大椎穴,局部有灼热感时弃去,如出现水泡用消毒纱布覆盖。治淋巴结结核:敷局部。治翼状胬肉、角膜云翳:敷手腕脉门处,左眼敷右手,右眼敷左手,双眼敷双手,至起水泡止,然后挑破水泡,外敷消炎药膏防止感染。灭蛆,杀孑孓。一般不作内服。

153 石龙芮
Ranunculus sceleratus Linn.

别名 假芹菜。

性味功效 味辛、苦,性平;有毒。消肿,拔毒,散结,截疟。

主治用法 治淋巴结结核:干全草适量,用油熬成膏状涂敷。治疟疾:鲜全草适量捣烂,于发作前6小时敷大椎穴。治痈肿、蛇咬伤:鲜全草捣烂绞汁涂患处。治慢性下肢溃疡:熬膏涂患处。

金鱼藻科 Ceratophyllaceae

154 金鱼藻
Ceratophyllum demersum Linn.

别名 松藻、细草。

性味功效 全草味淡,性凉。凉血止血,利水通淋。

主治用法 治吐血,血热咳血,热淋涩痛。用量:3~6g,研粉吞服。

睡莲科 Nymphaeaceae

155 莲
Nelumbo nucifera Gaertn.

别名 莲藕、菡萏、石莲子、莲房。

莲子

性味功效 味甘、微涩,性平。健脾止泻,养心益肾。

主治用法 治脾虚腹泻,便溏,遗精,带下。用量:6~12g。

莲心

性味功效 味苦,性寒。清心火,降血压。

主治用法 治热病口渴,心烦失眠,高血压。用量:1.5~3g。

莲房

性味功效 味苦、涩,性温。消瘀止血。

主治用法 治产后瘀血腹痛,崩漏带下,便血,尿血,产后胎衣不下。用量:9~15g。

莲须

性味功效 味甘、涩,性温。固肾涩精。

主治用法 治遗精,滑精,带下,尿频,遗尿。用量:3~9g。

荷叶

性味功效 味微苦,性平。升清降浊,清暑解热,炒炭止血。

主治用法 治中暑,肠炎,吐血,衄血,便血,尿血,异常子宫出血。用量:6~12g。

荷梗

性味功效 味微苦,性平。清暑,宽中理气。

主治用法 治中暑头昏,胸闷,气滞。用量:3~9g。

荷花

性味功效 味苦、甘,性温。祛湿,止血。

主治用法 治跌打吐血,天疱疮。用量:3~4.5g;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性味功效 味甘、苦,性寒。凉血散瘀,止渴除烦。

主治用法 治热病烦渴,咯血,衄血,吐血,便血,尿血。用量:250~500g,分数次生吃,或捣汁去渣分服,或煎浓汁服。

藕节

性味功效 味甘、涩,性平。消瘀,止血。

主治用法 治吐血,衄血,咯血,便血,尿血,血痢,异常子宫出血。用量:9~15g,鲜品30~60g。

156 萍蓬草
Nuphar pumilum (Hofm.) DC.

别名 水粟、黄金莲、水粟包、水面一盏灯。

性味功效 根、茎味甘、性寒。退虚热,除蒸止汗,止咳,祛瘀调经。

主治用法 治劳热,骨蒸,盗汗,肺结核咳嗽,神经衰弱,月经不调,刀伤。用量:9~15g。

木通科 Lardizabalaceae

157 七叶莲
Stauntonia chinensis DC.

别名 野木瓜、木通七叶莲。

性味功效 根、茎、叶味甘,性温。散瘀止痛,利尿消肿。

主治用法 治跌打损伤,风湿性关节炎,各种神经性疼痛,水肿,小便不利,月经不调。用量:9~15g。孕妇忌服。

158 尾叶那藤
Stauntonia obovatifoliola Hayata subsp. urophylla (Hand.-Mazz.) H. N. Qin

性味功效 根、茎、叶味甘,性温。舒筋活络,清热利尿。

主治用法 治跌打损伤,风湿性关节炎,各种神经性疼痛,水肿,小便不利,月经不调。用量:9~15g。孕妇忌服。

大血藤科 Sargentodoxaceae

159 大血藤
Sargentodoxa cuneata (Oliv.) Rehd. et Wils.

别名 血通、槟榔钻、大血通。

性味功效 藤茎味微苦、涩,性平。祛风除湿,活血通经,驱虫。

主治用法 治阑尾炎,经闭腹痛,风湿筋骨酸痛,四肢麻木拘挛,钩虫病,蛔虫病。用量:9~30g。

防己科 Menispermaceae

160 木防己
Cocculus orbiculatus (Linn.) DC.

别名 白山番薯。

性味功效 根味苦、辛,性寒。祛风止痛,利尿消肿,解毒,降血压。

主治用法 治风湿关节痛,肋间神经痛,急性肾炎,尿路感染,高血压,风湿性心脏病,水肿。外用治毒蛇咬伤。用量:6~15g。

161 毛叶轮环藤
Cyclea barbata (Wall.) Miers

别名 银不换、九条牛。

性味功效 根味苦,性寒;有小毒。清热解毒,散瘀消肿,止痛。

主治用法 治咽喉炎,牙痛,腹痛,急性扁桃体炎,胃痛,胃肠炎,疟疾,跌打损伤。用量:3~9g;或干粉1.5~3g,温水冲服。

162 粉叶轮环藤
Cyclea hypoglauca (Schauer) Diels

别名 百解藤、山豆根。

性味功效 根、叶、全株味苦,性寒。清热解毒,祛风止痛。

主治用法 治咽喉肿痛,风热感冒,牙痛,气管炎,肠炎,痢疾,尿路感染,风湿性关节炎,毒蛇咬伤,疮疡肿毒。用量:9~30g。

163 轮环藤
Cyclea racemosa Oliver

别名 山豆根。

性味功效 根味苦,性寒。清热解毒,理气止痛。

主治用法 治胃痛,急性胃肠炎,消化不良,中暑腹痛。用量:9~15g,水煎服;或干粉1.5~3g,开水送服。

164 苍白秤钩风
Diploclisia glaucescens (Bl.) Diels

别名 蛇总管、土防己。

性味功效 茎、叶味苦,性寒。清热利湿,消肿解毒。

主治用法 治毒蛇咬伤,风湿骨痛,胆囊炎,尿路感染。用量:9~15g,水煎服。治毒蛇咬伤时,同时用鲜叶捣烂敷伤口周围。

165 天仙藤
Fibraurea recisa Pierre

别名 黄藤、藤黄连。

性味功效 根味苦,性寒;有小毒。清热解毒,利小便。

主治用法 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治发热头痛,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结膜炎,痢疾,黄疸。外用治疮疖,烧、烫伤。用量:6~12g;外用适量,磨汁涂患处。

166 夜花藤
Hypserpa nitida Miers ex Benth.

别名 细红藤。

性味功效 全株味微苦,性凉。凉血止血,消炎利尿。

主治用法 治咳血,咯血,吐血,便血,外伤出血。用量:9~15g,水煎服。外用研粉敷。本品配雅红隆(锡生藤)研粉外用,止血效果好。

167 细圆藤
Pericampylus glaucus (Lam.) Merr.

别名 小广藤、土藤、广藤。

性味功效 全株味苦、辛,性凉。通经络,除风湿,镇痉。

主治用法 治小儿惊风,破伤风,跌打损伤。用量:3~15g,水煎服或泡酒服。

168 粪箕笃
Stephania longa Lour.

别名 千金藤、田鸡草。

性味功效 全株味微苦、涩,性平。清热解毒,利尿消肿。

主治用法 治肾盂肾炎,膀胱炎,慢性肾炎,肠炎,痢疾,毒蛇咬伤。外用治痈疖疮疡,化脓性中耳炎。用量:15~30g;外用适量,鲜叶捣烂敷患处或用药液滴耳。孕妇忌服。

169 宽筋藤
Tinospora sinensis (Lour.) Merr.

别名 中华青牛胆、舒筋藤。

性味功效 藤茎味苦,性凉。舒筋活络,祛风除湿。

主治用法 治风湿痹痛,坐骨神经痛,腰肌劳损,跌打扭伤。用量:15~30g。

马兜铃科 Aristolochiaceae

170 广防己
Aristolochia fangchi Y. C. Wu ex L. D. Chow et S. M. Hwang

别名 木防己、藤防己。

性味功效 根、果实味苦、辛,性寒。祛风清热,利尿消肿。

主治用法 治风湿性关节炎,高血压,肾炎性水肿,膀胱炎,小便不利。用量:6~15g。

171 通城虎
Aristolochia fordiana Hemsl.

别名 五虎通城、定心草。

性味功效 根味苦、辛,性温;有小毒。解毒消肿,祛风镇痛,开窍。

主治用法 治胃痛,风湿骨痛,跌打损伤,毒蛇咬伤。用量:0.6~3g;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172 山慈菇
Asarum sagittarioides C. F. Liang

别名 土细辛。

性味功效 全草味辛,性温。祛风散寒,解毒,止痛。

主治用法 治跌打损伤,毒蛇咬伤。用量:3~5g。

胡椒科 Piperaceae

173 草胡椒
Peperomia pellucida (Linn.) Kunth

性味功效 全草散瘀止痛。

主治用法 治跌打损伤,烧、烫伤。外用适量,鲜草捣烂敷患处。

174 华南胡椒
Piper austrosinense Y. C. Tseng

性味功效 全草味辛、苦,性微温。祛风湿,通经络。

主治用法 治风湿病,风寒骨痛,腰膝无力,肌肉萎缩。用量:15~20g。

175 山蒟
Piper hancei Maxim.

别名 石楠藤、海风藤。

性味功效 全草味辛、苦,性微温。祛风湿,通经络。

主治用法 治风湿病,风寒骨痛,腰膝无力,肌肉萎缩,咳嗽气喘,肾虚咳嗽。用量:15~20g。

176 毛蒟
Piper hongkongense C. DC. [ P. puberulum (Benth.) Maxim]

别名 香港蒟。

性味功效 带叶茎枝味辛,性温。祛风寒,强腰膝,补虚。

主治用法 治风寒湿痹,腰膝无力,跌打损伤,胃腹疼痛,产后风痛,风湿性腰腿痛。用量:6~9g;1.5~3g研粉服,外用适量,煎水洗。

177 假蒟
Piper sarmentosum Roxb. ex Hunter

别名 马蹄蒌、臭蒌。

性味功效 全草味辛,性温。祛风利湿,消肿止痛。

主治用法 治胃腹寒痛,风寒咳嗽,水肿,疟疾,牙痛,风湿骨痛,跌打损伤。用量:全草15~30g,果实1.5~3g。

三白草科 Saururaceae

178 鱼腥草
Houttuynia cordata Thunb.

别名 蕺菜、狗贴耳。

性味功效 全草味酸、辛,性凉;有小毒。清热解毒,利水消肿。

主治用法 治扁桃体炎,肺脓肿,肺炎,气管炎,尿路感染,肾炎性水肿,肠炎,痢疾,乳腺炎,蜂窝织炎,中耳炎。外用治痈疖肿毒,毒蛇咬伤。用量:15~30g;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179 三白草
Saururus chinensis (Lour.) Baill.

别名 塘边藕、白面姑、白舌骨。

性味功效 根状茎或全草味甘、辛,性寒。清热解毒,利水消肿。

主治用法 治尿路感染及结石,肾炎性水肿,带下。外用治疔疮脓肿,皮肤湿疹,毒蛇咬伤。用量:15~30g;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金粟兰科 Chloranthaceae

180 草珊瑚
Sarcandra glabra (Thunb.) Nakai

别名 肿节风、接骨莲、九节茶、竹节茶。

性味功效 全草味苦,性平;有小毒。清热解毒,通经接骨。

主治用法 治流行性感冒,流行性乙型脑炎,咽喉炎,麻疹肺炎,小儿肺炎,大叶性肺炎,细菌性痢疾,急性阑尾炎,疮疡肿毒,骨折,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痛,癌症。用量:9~15g。

白花菜科 Capparidaceae

181 膜叶槌果藤
Capparis acutifolia Sweet [ C. membranacea Gardn. et Champ.]

别名 独行千里。

性味功效 根、叶味苦、涩,性温;有毒。活血散瘀,解痉止痛。

主治用法 根:治风湿关节痛,筋骨不舒,咽喉肿痛,牙痛,腹痛(特别是痉挛性疼痛),闭经。外用治疮疖肿毒,跌打损伤。叶:治跌打损伤。用量:1.5~3g;外用适量,根煎水洗或研粉涂患处,或鲜叶捣烂外敷。

182 广州槌果藤
Capparis cantoniensis Lour.

别名 屈头鸡、山柑子。

性味功效 全株味甘、微苦,性平。清热解毒,止咳,止痛。

主治用法 茎、叶:治疥癣。种子:治喉痛,心气痛。用量:根15~30g,果1~2枚,种仁3~9g,水煎或配猪肉炖服;外用适量,鲜根捣烂,调酒炒热敷患处。

十字花科 Cruciferae

183 油菜
Brassica campestris Linn.

别名 芸苔子、油菜子。

性味功效 果实味甘、辛,性温。行气祛瘀,消肿散结。

主治用法 治痛经,产后瘀血腹痛,恶露不净。外用治痈疖肿毒。用量:3~9g;外用适量,捣烂用鸡蛋清调敷患处。

184 芥蓝头
Brassica caulorapa DC. ex H. Lévielle

别名 甘蓝、球茎甘蓝、擘蓝。

性味功效 茎味甘,性平。

主治用法 治十二指肠溃疡。煮熟食用。

185 小白菜
Brassica chinensis Linn.

别名 青菜、油菜、小油菜。

性味功效 叶味甘,性凉。解毒除烦,生津止渴,清肺消痰,通利肠胃。

主治用法 治肺热咳嗽,消渴,便秘,食积,丹毒,漆疮。煮食或捣汁饮。

186 芥菜
Brassica juncea (Linn.) Czern. et Coss.

别名 芥子、芥菜子、青菜子。

性味功效 果实味辛辣,性温。利气豁痰,散寒,消肿止痛。

主治用法 治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胸胁胀满,寒性脓肿。外用治神经性疼痛,扭伤,挫伤。用量:3~9g;外用适量,研粉用醋调敷患处。

187 塌棵菜
Brassica narinosa L. H. Bailey

别名 上海白。

性味功效 全草味甘,性凉。滑肠,疏肝,利五脏。

主治用法 治消渴,便秘,食积。煮熟食用。

188 椰菜
Brassica oleracea Linn. var. capitata Linn.

别名 包菜、卷心菜。

性味功效 味甘,性平。清热,止痛。

主治用法 治胃、十二指肠溃疡,疼痛。用量:鲜菜捣烂取汁1杯(200~300 mL),略加温,饭前饮,每日2次,连服10天为1个疗程。

189 白菜
Brassica pekinensis (Lour.) Skeels

别名 小白菜。

性味功效 叶、根味甘,性凉。通肠利胃,消食下气,利小便。

主治用法 民间用以治两肋浮肿,发热疼痛,漆疮。煮食或捣汁饮。

190 荠菜
Capsella bursa-pastoris (Linn.) Medic.

别名 菱角菜、地菜、鸡翼菜、荠。

性味功效 全草味甘、淡,性平。利尿止血,清热解毒。

主治用法 治肾结石尿血,产后子宫出血,月经过多,肺结核咯血,高血压,感冒发热,肾炎性水肿,泌尿系结石,乳糜尿,肠炎。用量:15~60g。

191 碎米荠
Cardamine hirsuta Linn.

性味功效 全草味甘,性凉。祛风,解热毒,清热利湿。

主治用法 治尿道炎,膀胱炎,痢疾,带下。外用治疔疮。用量:15~39g;外用适量,鲜草捣烂敷患处。

192 西洋菜
Nasturtium oficinale R. Br.

别名 豆瓣菜、凉菜、水田芥。

性味功效 全草味甘,性凉。清热利尿,润燥止咳,抗坏血病。

主治用法 治气管炎,肺热咳嗽,皮肤瘙痒等。

193 萝卜
Raphanus sativus Linn.

别名 莱菔子。

性味功效 种子味甘、辛,性平。下气定喘,化痰消食。

主治用法 治胸腹胀满,食积气滞作痛,痰喘咳嗽,下痢后重。用量:4.5~9g。

194 广州蔊菜
Rorippa cantoniensis (Lour.) Ohwi

性味功效 全草味甘、淡,性凉。清热,镇咳。

主治用法 治感冒发热,肺炎,肺热咳嗽,咳血,咽喉肿痛。用量:20~30g。

195 塘葛菜
Rorippa indica (Linn.) Hiern. [ Nasturtium indicum (Linn.) DC.]

别名 印度蔊菜、辣豆菜、野油菜。

性味功效 全草味甘、淡,性凉。清热利尿,凉血解毒。

主治用法 治感冒发热,肺炎,肺热咳嗽,咳血,咽喉肿痛,失音,小便不利,急性风湿性关节炎,水肿,慢性支气管炎,肝炎。外用治蛇咬伤,疔疮痈肿。用量:30~60g;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堇菜科 Violaceae

196 戟叶堇菜
Viola betonicifolia J. E. Smith

性味功效 全草味微苦、辛,性寒。清热解毒,拔毒消肿。

主治用法 治疮疖肿毒,跌打损伤,刀伤出血,目赤肿痛,黄疸,肠痈,喉痛。用量:9~15g。外用鲜草捣烂敷患处。

197 蔓茎堇菜
Viola difusa Ging.

别名 匍匐堇菜。

性味功效 全草味苦、微辛,性寒。消肿排脓,清热解毒,生肌接骨。

主治用法 治肝炎,百日咳,目赤肿痛。外用治急性乳腺炎,疔疮,痈疖,带状疱疹,毒蛇咬伤,跌打损伤。用量:15~30g;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198 长萼堇菜
Viola inconspicua Blume [ V. confusa Champ. ex Benth.]

别名 毛堇菜、犁头草、紫花地丁。

性味功效 全草味苦、微辛,性寒。消炎解毒,凉血消肿。

主治用法 治急性结膜炎,咽喉炎,乳腺炎,急性黄疸性肝炎,痈疖肿毒,化脓性骨髓炎,毒蛇咬伤。用量:干品15~30g,鲜品30~60g;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远志科 Polygalaceae

199 小花远志
Polygala arvensis Willd.

别名 金牛草、小金牛草、小兰青、细叶金不换。

性味功效 全草味辛、甘,性平。解毒,化痰止咳,散瘀。

主治用法 治咳嗽不爽,跌打损伤,月经不调,蛇咬伤,痈肿疮毒。

200 黄花倒水莲
Polygala fallax Hemsl. [ P. aureocauda Dunn]

别名 倒吊黄花、观音坠、白马胎、吊吊黄、鸡仔树、黄花参、黄花远志。

性味功效 根味甘、微苦,性平。补益气血,健脾利湿,活血调经。

主治用法 治病后体虚,腰膝酸痛,跌打损伤,黄疸性肝炎,肾炎性水肿,子宫脱垂,带下,月经不调。用量:15~30g。

201 金不换
Polygala glomerata Lour. [ P. chinensis Linn.]

别名 大金不换、紫背金牛。

性味功效 全草味甘、淡,性平。清热解毒,祛痰止咳,活血散瘀。

主治用法 治咳嗽胸痛,咽炎,支气管炎,肺结核,百日咳,肝炎,小儿麻痹后遗症,痢疾。外用治痈疽,疖肿,跌打损伤,毒蛇咬伤。用量:9~18g;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202 岩生远志
Polygala latouchei Franch.

别名 大叶金牛。

性味功效 味辛、苦,性平。止咳化痰。

主治用法 治咳嗽痰多。

203 莎萝莽
Salomonia cantoniensis Lour.

别名 齿果草、一碗泡。

性味功效 全草味微辛,性平。解毒消肿,散瘀止痛。

主治用法 治毒蛇咬伤,跌打肿痛,痈疮肿毒。用量:3~9g;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景天科 Crassulaceae

204 落地生根
Bryophyllum pinnatum (Linn. f.) Oken [ Kalanchoe pinnata Pers.]

别名 打不死、叶生根。

性味功效 全草味淡、微酸、涩,性凉。解毒消肿,活血止痛,拔毒生肌。

主治用法 外用治疮痈肿痛,乳腺炎,丹毒,瘭疽,跌打损伤,外伤出血,骨折,烧、烫伤,中耳炎。鲜叶适量,捣烂敷患处或绞汁滴耳。

205 伽蓝菜
Kalanchoe laciniata (Linn.) DC.

别名 鸡爪三七、五爪三七。

性味功效 全草味甘、微苦,性微寒。清热解毒,散瘀消肿。

主治用法 治跌打损伤,外伤出血,毒蛇咬伤,疮疡脓肿,烧、烫伤,湿疹。用量:15~30g,水煎服,或加酒捣烂取汁服,渣敷患处。外用鲜全草捣烂敷患处。

206 洋吊钟
Kalanchoe verticillata Elliot

别名 玉吊钟、落地生根。

性味功效 根、茎、叶味酸,性凉。清热解毒。

主治用法 治烧、烫伤,外伤出血,疮疖红肿。治风湿骨痛,急性胃肠炎:用根浸酒擦患处。用量:根12~15g,水煎服;或研末,每次1.5~3g。

207 垂盆草
Sedum sarmentosum Bunge

别名 匍茎佛甲草、土三七。

性味功效 全草味甘、微酸,性凉。清热解毒,消肿排脓。

主治用法 治咽喉肿痛,口腔溃疡,肝炎,痢疾。外用治烧、烫伤,痈肿疮疡,带状疱疹,毒蛇咬伤。用量:30~120g,捣汁服;干草15~30g,水煎服;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虎耳草科 Saxifragaceae

208 鸡眼梅花草
Parnassia wightiana Wall. ex Wight. et Arn.

别名 鸡肫草、金线七、水雷公。

性味功效 全草味淡,性平。清肺止咳,利水祛湿。

主治用法 治久咳咯血,疟疾,肾结石,胆石症,带下,跌打损伤。外用治湿热疮毒。用量:15~60g;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茅膏菜科 Droseraceae

209 锦地罗
Drosera burmanni Vahl

别名 落地金钱。

性味功效 去花茎全草味甘、微苦,性凉。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化痰消积。

主治用法 治肠炎,痢疾,咽喉肿痛,肺热咳嗽,咯血,衄血,小儿疳积。用量:15~30g。

石竹科 Caryophyllaceae

210 荷莲豆
Drymaria diandra Blume [ D. cordata auct non (Linn.) Willd.]

别名 串钱草、水蓝草。

性味功效 全草味淡、微酸,性凉。清热解毒,利尿通便,活血消肿,退翳。

主治用法 治急性肝炎,慢性肾炎,胃痛,疟疾,翼状胬肉,腹水,便秘。外用治骨折,疮痈,蛇咬伤。用量:6~9g;外用适量,鲜草捣烂敷患处。

211 牛繁缕
Myosoton aquaticum (Linn.) Moench [ Stellaria aquatca (Linn.) Fries]

别名 鹅肠草、鹅儿肠、抽筋草。

性味功效 全草味甘、酸,性平。消肿止痛,清热凉血,消积通乳。

主治用法 治小儿疳积,牙痛,痢疾,痔疮肿痛,乳腺炎,乳汁不通。外用治疮疖。用量:15~30g,水煎服;鲜草60g,捣汁服;外用适量,鲜草捣烂敷或煎浓汁熏洗患处。

212 雀舌草
Stellaria alsine Grimm.

别名 滨繁缕、石灰草。

性味功效 全草味辛,性平。祛风散寒,续筋接骨,活血止痛,解毒。

主治用法 治伤风感冒,风湿骨痛,疮痈肿毒,跌打损伤,骨折,蛇咬伤。用量:9~15g;外用适量,鲜草捣烂敷患处。

213 繁缕
Stellaria media (Linn.) Vill.

别名 鹅儿肠、鸡肠菜。

性味功效 全草味甘、酸,性凉。清热解毒,化瘀止痛,催乳。

主治用法 治肠炎,痢疾,肝炎,阑尾炎,产后瘀血腹痛,子宫收缩痛,牙痛,头发早白,乳汁不下,乳腺炎,跌打损伤,疮痈肿痛。用量:15~30g;外用适量,鲜草捣烂敷患处。

粟米草科 Molluginaceae

214 粟米草
Mollugo stricta Linn. [ M. pentaphylla Linn.]

别名 四月飞、瓜仔草、瓜疮草。

性味功效 全草味淡、涩,性平。抗菌消炎,清热止泻。

主治用法 治腹痛泄泻,感冒咳嗽,皮肤风疹。外用治结膜炎,疮疖肿毒。用量:9~30g;外用适量,鲜草捣烂塞鼻或敷患处。

马齿苋科 Portulacaceae

215 马齿苋
Portulaca oleracea Linn.

别名 瓜子菜、酸味菜。

性味功效 全草味酸,性寒。清热利湿,解毒消肿,消炎,止渴利尿。

主治用法 治细菌性痢疾,急性胃肠炎,急性阑尾炎,乳腺炎,痔疮出血,带下。外用治疔疮肿毒,湿疹,带状疱疹。用量:9~15g。

216 多毛马齿苋
Portulaca pilosa Linn.

性味功效 全草止血消炎。

主治用法 治刀伤出血,狗咬伤,烧、烫伤。将叶捣烂敷患处。

217 松叶牡丹
Portulaca pilosa Linn. subsp. grandiflora (Hook.) Geesink.

别名 午时花、太阳花、半支莲。

性味功效 全草味淡、微辛,性平。凉血散瘀,消肿止痛。

主治用法 治跌打损伤。外用治疮疖肿痛。用量:15~30g;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孕妇忌服。

218 土人参
Talinum paniculatum (Jacq.) Gaertn.

别名 栌兰。

性味功效 根、叶味甘,性平。补中益气,润肺生津。

主治用法 治气虚乏力,体虚自汗,脾虚泄泻,肺燥咳嗽,乳汁不足。用量:15~30g。

蓼科 Polygonaceae

219 何首乌
Fallopia multiflora (Thunb.) Harald. [ 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

别名 夜交藤、马肝石、赤葛。

性味功效 块根:味苦、甘、涩,性温;补肝肾,益精血,养心安神。生用润肠,解毒散结。藤茎:味甘,性平;养心安神,祛风湿。

主治用法 块根:治神经衰弱,贫血,须发早白,头晕,失眠,盗汗,血胆固醇过高,腰膝酸痛,遗精,带下;生用治阴血不足之便秘,淋巴结结核,痈疖。藤茎:治神经衰弱,失眠,多梦,全身酸痛。外用治疮癣瘙痒。用量:生首乌3~6g,制首乌6~12g,首乌藤9~15g;外用适量,煎水洗,研末撒或调涂患处。

220 毛蓼
Polygonum barbatum Linn.

别名 水辣蓼。

性味功效 全草味辛,性温;有毒。消肿,散毒。

主治用法 治疽瘘,瘰疬,疮痈,脚气病,胃痛,肠炎,痢疾,风湿痹痛,跌打损伤,足癣,皮肤瘙痒,皮肤病。用量:2~3g。外用煎水洗患处。

221 火炭母
Polygonum chinense Linn.

别名 赤地利、火炭星。

性味功效 全草味微酸、涩,性凉。清热解毒,利湿消滞,凉血止痒,明目退翳。

主治用法 治痢疾,肠炎,肝炎,消化不良,感冒,扁桃体炎,百日咳,咽喉炎,白喉,角膜云翳,霉菌性阴道炎,带下,乳腺炎,疖肿,小儿脓疱疮,湿疹,毒蛇咬伤。用量:15~30g;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222 虎杖
Polygonum cuspidatum Sieb. et Zucc.

别名 花斑杖、大叶蛇总管。

性味功效 根状茎味苦、酸,性凉。清热利湿,通便解毒,散瘀活血。

主治用法 治肝炎,肠炎,痢疾,扁桃体炎,咽喉炎,支气管炎,肺炎,风湿性关节炎,急性肾炎,尿路感染,闭经,便秘。外用治烧、烫伤,跌打损伤,痈疖肿毒,毒蛇咬伤。用量:9~15g;外用适量,研粉调敷患处。

223 辣蓼
Polygonum hydropiper Linn.

别名 辣蓼草、蓼子草。

性味功效 全草味辛,性温。祛风利湿,散瘀止痛,解毒消肿,杀虫止痒。

主治用法 治痢疾,胃肠炎,腹泻,风湿关节痛,跌打肿痛,异常子宫出血。外用治毒蛇咬伤,皮肤湿疹。用量:15~30g;外用适量,煎水洗。

224 蚕茧蓼
Polygonum japonicum Meisn.

别名 蓼子草、小蓼子草、红蓼子。

性味功效 全草味辛,性温。散寒活血,止痢。

主治用法 治腰膝寒痛,麻疹,细菌性痢疾。用量:6~9g。

225 山蓼
Polygonum jucundum Meissn.

别名 愉悦蓼、香蓼。

性味功效 全草味酸,性凉。消肿止痛。

主治用法 治风湿肿痛,跌打损伤,扭挫伤肿痛。外用鲜品捣烂敷患处。

226 大马蓼
Polygonum lapathifolium Linn.

别名 蓼草、酸模叶蓼。

性味功效 全草味辛、苦,性凉。清热解毒,利湿止痒。

主治用法 治肠炎,痢疾。外用治湿疹,瘰疬。用量:15~30g;外用适量,煎水熏洗或捣烂敷患处。

227 长鬃蓼
Polygonum longisetum De Br.

性味功效 全草味辛,性温。解毒,除湿。

主治用法 治肠风,痢疾,无名肿毒,阴疳,瘰疬,毒蛇咬伤,风湿痹痛。用量:9~30g。外用鲜品捣烂敷患处。

228 粗糙蓼
Polygonum muricatum Meissn.

别名 小蓼花。

性味功效 全草味辛,性温。祛风利湿,散瘀止痛,解毒消肿。

主治用法 治痢疾,胃肠炎,腹泻,风湿关节痛,异常子宫出血。外用治蛇咬伤,皮肤瘙痒。

229 扛板归
Polygonum perfoliatum Linn.

别名 蛇倒退、犁头刺。

性味功效 全草味酸,性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

主治用法 治上呼吸道感染,气管炎,百日咳,急性扁桃体炎,肠炎,痢疾,肾炎性水肿。外用治带状疱疹,湿疹,痈疖肿毒,蛇咬伤。用量:15~30g;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或干品煎水洗患处。

230 腋花蓼
Polygonum plebeium R. Brown

别名 小萹蓄、习见蓼。

性味功效 全草味苦,性平。清热利尿,解毒驱虫。

主治用法 治尿路感染,结石,肾炎,黄疸性肝炎,细菌性痢疾,蛔虫病,疥癣湿疹。用量:10~15g。

231 戟叶蓼
Polygonum thunbergii Sieb. et Zucc.

别名 苦荞麦。

性味功效 全草拔毒,杀虫。

主治用法 治毒蛇咬伤。用量:30~50g。外用鲜品捣烂敷患处。

232 酸模
Rumex acetosa Linn.

别名 癣草、山菠菜。

性味功效 全草味酸、苦,性寒。凉血,解毒,通便,杀虫。

主治用法 治痢疾,便秘,内痔出血。外用治疥癣,疔疮,神经性皮炎,湿疹。用量:9~15g;外用适量,捣汁或干根用醋磨汁涂患处。

233 刺果酸模
Rumex maritimus Linn.

别名 土大黄、野当归、假菠菜。

性味功效 味苦、甘,性凉;有小毒。凉血解毒,杀虫止痒。

主治用法 治疥癣,无名肿毒。外用煎水洗患处或鲜品捣烂敷患处。

商陆科 Phytolaccaceae

234 商陆
Phytolacca acinosa Roxb.

别名 山萝卜、见肿消。

性味功效 根味苦,性寒;有毒。泄水,利尿,消肿。

主治用法 治水肿,腹水,小便不利,带下过多。外用治痈肿疮毒。用量:3~9g;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脾胃虚弱者及孕妇均忌内服。

235 美洲商陆
Phytolacca americana L.

别名 垂序商陆、洋商陆、美国商陆。

性味功效 根味苦,性寒;有毒。泻水,利尿,消肿。

主治用法 治水肿,腹水,小便不利,带下过多。外用治痈肿疮毒。用量:3~9g;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脾胃虚弱者及孕妇均忌内服。

藜科 Chenopodiaceae

236 莙荙菜
Beta vulgaris Linn. var. cicla Linn.

别名 猪乸菜。

性味功效 全草味甘,性凉。清热凉血,透疹。

主治用法 治吐血,麻疹不透。用量:15~30g。

237 藜
Chenopodium album Linn.

别名 灰苋菜、白藜。

性味功效 嫩苗味甘,性平;有小毒。清热利湿,止痒透疹。

主治用法 治风热感冒,痢疾,腹泻,龋齿痛。外用治皮肤瘙痒,麻疹不透。用量:30~60g。外用适量,煎水洗患处,或捣烂蒸热后用布包包裹,滚胸、背部及手、足心,以透疹。

238 土荆芥
Chenopodium ambrosioides Linn.

别名 臭藜藿、臭草。

性味功效 全草味辛,性微温;有小毒。祛风除湿,杀虫,止痒。

主治用法 治蛔虫病,钩虫病,蛲虫病。外用治皮肤湿疹,瘙痒,并杀蛆虫。用量:3~9g,研粉或制成丸剂,或制成土荆芥油。外用适量,煎水洗患处。孕妇忌服。

239 小藜
Chenopodium ficifolium Smith [ C. serotinum Linn.]

别名 灰菜。

性味功效 全草味甘、苦,性平。祛风清热,解毒利湿。

主治用法 治风热外感,痢疾,荨麻疹,疮疡肿毒,疥癣,湿疮,白癜风,虫咬伤。用量:9~15g。外用鲜品捣烂敷患处。

240 菠菜
Spinacia oleracea Linn.

别名 菠菱菜、甜菜、拉筋菜。

性味功效 全草味甘,性凉。滋阴平肝,止泻润肠。

主治用法 治高血压,头痛,目眩,风火赤眼,糖尿病,便秘。用量:鲜品60~120g。

苋科 Amaranthaceae

241 土牛膝
Achyranthes aspera Linn.

别名 倒叶草、倒刺草、倒钩草。

性味功效 全草味微苦,性凉。通经利尿,清热解毒。

主治用法 治感冒发热,扁桃体炎,白喉,流行性腮腺炎,疟疾,风湿性关节炎,泌尿系结石,肾炎性水肿。用量:15~30g。

242 红草
Alternanthera bettzickiana (Regel) G. Nicholson [ A. vericolor Regel]

别名 锦绣苋、红绿草。

性味功效 全草清肝明目,凉血止血。

主治用法 治结膜炎,便血,痢疾。用量:9~15g,水煎服。

243 空心莲子草
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 (Mart.) Griseb.

别名 空心菜、水花生。

性味功效 全草味苦、甘,性寒。清热利尿,凉血解毒。

主治用法 治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感冒初期,肺结核咯血。外用治湿疹,带状疱疹,疔疮,毒蛇咬伤,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用量:鲜品30~60g。外用鲜全草,取汁外涂,或捣烂调蜂蜜外敷。主治眼病时用作眼药水,每日3~4次。

244 虾钳菜
Alternanthera sessilis (Linn.) R. Brown ex DC.

别名 小白花草、莲子草。

性味功效 全草味微甘、淡,性凉。清热凉血,利水消肿。外用拔毒止痒。

主治用法 治痢疾,鼻衄,咯血,便血,尿道炎,咽炎,乳腺炎,小便不利。外用治疮疖肿毒,湿疹,皮炎,体癣,毒蛇咬伤。用量:15~30g,水煎服;或鲜全草60~120g,绞汁炖温服;外用适量,鲜全草捣烂敷或煎浓汁洗患处。

245 凹头苋
Amaranthus blitum Linn. [ A. lividus Linn.]

性味功效 全草味微甘、淡,性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

主治用法 治痢疾,腹泻,疔疮肿毒,毒蛇咬伤,蜂蜇伤,小便不利。用量:9~30g。外用鲜品捣烂敷患处。

246 尾穗苋
Amaranthus caudatus Linn.

性味功效 全草味甘,性平。益气健脾,补虚强壮。

主治用法 治脾胃虚弱之倦怠乏力,食欲不振,小儿疳积。用量:10~30g。

247 刺苋
Amaranthus spinosus Linn.

别名 筋苋菜、刺苋菜。

性味功效 全草味甘、淡,性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凉血止血。

主治用法 治痢疾,肠炎,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痔疮便血。外用治毒蛇咬伤,皮肤湿疹,疖肿脓疡。用量:30~60g;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248 苋菜
Amaranthus tricolor Linn.

性味功效 全草味甘,性微寒。解毒,祛寒湿,利大小便。

主治用法 治红白痢疾,痔疮,疔疮肿毒。用量:30~60g。外用鲜品捣烂敷患处。

249 野苋
Amaranthus viridis Linn.

别名 绿苋、皱果苋。

性味功效 全草味甘、淡,性微寒。清热利湿。

主治用法 治细菌性痢疾,肠炎,乳腺炎,痔疮肿痛。用量:30~60g。

250 青葙
Celosia argentea Linn.

性味功效 种子:味苦,性微寒;祛风明目,清肝火。茎、叶:味淡,性凉;收敛,消炎。

主治用法 种子:治目赤肿痛,视物不清,支气管哮喘,胃肠炎。茎、叶:治胃肠炎等。用量:种子3~9g。

251 鸡冠花
Celosia cristata Linn.

性味功效 花序:味甘,性凉;凉血止血,止带,止痢。种子:味甘,性寒;祛风明目,清肝火。

主治用法 花序:治异常子宫出血,带下过多。种子:治目赤肿痛,视物不清,支气管哮喘,胃肠炎,赤白带下。用量:花序9~15g,种子3~9g。

252 巴西人参
Hebanthe eriantha (Poir.) Pedersen [ Pfaffia acutifolia (Moq.) O. Stützer]

性味功效 味甘、微苦,性温。补肾助阳,益气健脾,养血疏肝。

主治用法 治肾虚阳痿,精血不足,性欲淡漠,早泄,脾气虚弱,神疲乏力,血虚不寐,肝气郁结,癌症。用量:1~3g,研粉冲服。

落葵科 Basellaceae

253 落葵薯
Anredera cordifolia (Tenore) Steenis

别名 三七、心叶落葵薯、洋落葵。

性味功效 全草味甘、淡,性凉。滋补,壮腰膝。外用消肿散瘀。

主治用法 治腰膝痹痛,病后体弱。外用治跌打损伤,风湿性关节炎。用量:30~60g,煮熟食用;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254 落葵
Basella alba Linn. [ B. rubra Linn.]

别名 潺菜。

性味功效 全草味甘、淡,性凉。清热解毒,接骨止痛。

主治用法 治阑尾炎,痢疾,大便秘结,膀胱炎。外用治骨折,跌打损伤,外伤出血,烧、烫伤。用量:30~60g。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酢浆草科 Oxalidaceae

255 阳桃
Averrhoa carambola Linn.

别名 五敛子、三敛、杨桃。

性味功效 根:味酸、涩,性平;涩精,止血,止痛。枝、叶:味酸、涩,性凉;祛风利湿,消肿止痛。花:味甘,性平;清热。果:味酸、苦,性平;生津止渴。

主治用法 根:治遗精,鼻衄,慢性头痛,关节疼痛。枝、叶:治风热感冒,急性胃肠炎,小便不利,产后浮肿,跌打肿痛,痈疽肿毒。花:治寒热往来。果:治风热咳嗽,咽喉痛,疟母。用量:15~30g。

256 酢浆草
Oxalis corniculata Linn. [ O. repens Thunb.]

别名 酸浆草、酸味草。

性味功效 全草味酸,性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

主治用法 治感冒发热,肠炎,肝炎,尿路感染,结石,神经衰弱。外用治跌打损伤,毒蛇咬伤,痈肿疮疖,足癣,湿疹,烧、烫伤。用量:15~60g;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或煎水洗。

257 红花酢浆草
Oxalis corymbosa DC.

别名 三夹莲、铜锤草。

性味功效 全草味酸,性寒。清热解毒,散瘀消肿,调经。

主治用法 治肾盂肾炎,痢疾,咽炎,牙痛,月经不调,带下。外用治毒蛇咬伤,跌打损伤,烧、烫伤。用量:9~15g,水煎或浸酒服;外用适量,鲜草捣烂敷患处。孕妇忌服。

凤仙花科 Balsaminaceae

258 凤仙花
Impatiens balsamina Linn.

别名 指甲花、透骨草、急性子、灯盏花。

性味功效 种子:味微苦,性温;有小毒;活血通经,软坚消积。花:味甘,性温;有小毒;活血通经,祛风止痛;外用解毒。全草:味辛、苦,性温;散风祛湿,解毒止痛。

主治用法 种子:治闭经,难产,骨鲠,肿块积聚。花:治闭经,跌打损伤,瘀血肿痛,风湿性关节炎,痈疖疔疮,蛇咬伤,手癣。全草:治风湿关节痛,外用治疮疡肿毒。用量:种子、全草6~9g;外用适量,鲜花捣烂敷患处或全草煎汤熏洗患处。种子、花孕妇忌服。

259 华凤仙
Impatiens chinensis Linn.

别名 水凤仙、入冬雪。

性味功效 全草味苦、辛,性平。清热解毒,活血散瘀,消肿拔脓。

主治用法 治肺结核,颜面及咽喉肿痛,热痢。外用治蛇头指疔,痈疮肿毒。用量:15~30g。外用鲜草捣烂敷患处。孕妇慎用。

千屈菜科 Lythraceae

260 紫薇
Lagerstroemia indica Linn.

别名 瘙痒树、紫荆皮、紫金标。

性味功效 树皮、花、根味微苦、涩,性平。活血止血,解毒,消肿。

主治用法 治各种出血症,骨折,乳腺炎,湿疹,肝炎,肝硬化腹水。用量:树皮、根15~60g,花10~15g。

261 大花紫薇
Lagerstroemia speciosa (Linn.) Pers.

别名 大叶紫薇。

性味功效 根、叶敛疮,解毒。

主治用法 治痈疮肿毒。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敷;或煎水洗。

262 节节菜
Rotala indica (Willd.) Koehne

性味功效 全草味酸、苦,性凉。清热解毒,止泻。

主治用法 治疮疖肿毒,小儿泄泻。用量:10~30g。外用鲜品捣烂敷患处。

263 圆叶节节菜
Rotala rotundifolia (Buch.-Ham. ex Roxb.) Koehne

别名 水苋菜、水马桑。

性味功效 全草味甘、淡,性凉。清热利湿,解毒。

主治用法 治肺热咳嗽,痢疾,黄疸性肝炎,尿路感染。外用治痈疖肿毒。用量:15~30g;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安石榴科 Punicaceae

264 安石榴
Punica granatum Linn.

别名 石榴、石榴皮。

性味功效 味酸、涩,性温。收敛止泻,杀虫。

主治用法 根皮、果皮:治虚寒久泻,肠炎,痢疾,便血,脱肛,血崩,绦虫病,蛔虫病。果皮外用治稻田皮炎。花:治吐血,衄血。外用治中耳炎。叶:治急性肠炎。用量:根皮、果皮3~9g,叶30~60g,花3~9g;外用适量,研粉吹耳内。

柳叶菜科 Onagraceae

265 水龙
Ludwigia adscendens (Linn.) Hara [ Jussiaea repens Linn.]

别名 过塘蛇、过江龙、过沟龙、过江藤。

性味功效 全草味淡,性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

主治用法 治感冒发热,麻疹不透,肠炎,痢疾,小便不利。外用治疮疖脓肿,腮腺炎,带状疱疹,黄水疮,湿疹,皮炎,蛇、狗咬伤。用量:15~30g;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或用干粉调敷。

266 草龙
Ludwigia hyssopifolia (G. Don) Exell [ Jussiaea linifolia Vahl]

别名 化骨溶、假木瓜。

性味功效 全草味淡,性凉。清热解毒,去腐生肌。

主治用法 治感冒发热,咽喉肿痛,口腔炎,口腔溃疡,痈疮疖肿。用量:15~30g。

267 毛草龙
Ludwigia octovalvis (Jacq.) Raven [ Jussiaea sufruticosa Linn.]

别名 扫锅草。

性味功效 全草味淡,性凉。清热解毒,去腐生肌。

主治用法 治感冒发热,咽喉肿痛,口腔炎,口腔溃疡,痈疮疖肿。用量:15~30g。

268 丁香蓼
Ludwigia prostrata Roxb.

别名 水丁香、小疗药、小石榴叶、小石榴树。

性味功效 全草味苦,性凉。清热解毒,利湿消肿。

主治用法 治肠炎,痢疾,传染性肝炎,肾炎性水肿,膀胱炎,带下,痔疮。外用治痈疖疔疮,蛇虫咬伤。用量:15~30g,治痢疾时,鲜品可用90~120g;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菱科 Trapaceae (Hydrocaryaceae)

269 菱
Trapa bispinosa Roxb.

别名 菱角、风菱、乌菱。

性味功效 果实味甘、涩,性平。健胃止痢,抗癌。

主治用法 治胃溃疡,痢疾,食管癌,乳腺癌,宫颈癌。菱柄外用治皮肤多发性疣赘。菱壳外用治黄水疮,痔疮(烧灰)。用量:30~45g。

小二仙草科 Haloragidaceae

270 黄花小二仙草
Haloragis chinensis (Lour.) Merr.

别名 石崩。

性味功效 全草活血消肿,止咳平喘。

主治用法 治跌打骨折,哮喘,咳嗽。用量:6~15g;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271 小二仙草
Haloragis micrantha (Thunb.) R. Br. ex Sieb. & Zucc.

别名 豆瓣草、船板草。

性味功效 全草味苦,性凉。清热利湿,止咳平喘,调经活血。

主治用法 治咳嗽哮喘,痢疾,小便不利,月经不调,跌打损伤。用量:鲜品30~60g。

瑞香科 Thymelaeaceae

272 土沉香
Aquilaria sinensis (Linn.) Gilg.

别名 沉香、白木香、女儿香。

性味功效 含有黑色香树脂凝聚的木质心材味辛、苦,性微温。降气,调中,暖肾,止痛。

主治用法 治胸腹胀痛,呕吐呃逆,气逆喘促。用量:1~3g。

273 长柱瑞香
Daphne championi Benth.

别名 白花仔、吐狗药、珍珠串。

性味功效 全草味甘、淡、微涩,性凉。清热,凉血,利水。

主治用法 治风热感冒,高热,急性肝炎。用量:3~9g。

274 了哥王
Wikstroemia indica (Linn.) C. A. Mey.

别名 山雁皮。

性味功效 根皮、根味微苦、辛,性寒;有大毒。消炎止痛、拔毒、止痒。

主治用法 治跌打损伤,风湿骨痛,恶疮,烂肉溃疡,淋巴结结核,哮喘,腮腺炎,扁桃体炎,毒蛇、蜈蚣咬伤,疥癣等。用量:根15~30g,根皮9~20g,内服宜久煎。外用鲜根捣烂敷或干根浸酒敷患处。

紫茉莉科 Nyctaginaceae

275 宝巾
Bougainvillea glabra Choisy

别名 叶子花、簕杜鹃。

性味功效 花味苦、涩,性温。调和气血。

主治用法 治赤白带下,月经不调。用量:9~15g。

276 紫茉莉
Mirabilis jalapa Linn.

别名 胭脂花、胭粉豆。

性味功效 根、叶味甘、淡,性凉。清热利湿,活血调经,解毒消肿。

主治用法 根:治扁桃体炎,月经不调,带下,前列腺炎,尿路感染,风湿关节酸痛。根、全草外用治乳腺炎,跌打损伤,痈疖疔疮,湿疹。用量:根9~15g;外用适量,根、全草鲜品捣烂外敷,或煎汤外洗。孕妇忌服。

山龙眼科 Proteaceae

277 小果山龙眼
Helicia cochinchinensis Lour.

别名 红叶树、羊屎树。

性味功效 根、叶味苦,性凉。行气活血,祛瘀止痛。

主治用法 治跌打损伤,肿痛,外伤出血。外用适量,鲜品捣烂取汁或干叶研粉,调冷开水涂患处。孕妇忌服。

278 网脉山龙眼
Helicia reticulata W. T. Wang

别名 豆腐渣果。

性味功效 根、叶味涩,性凉。收敛,消炎解毒。

主治用法 治肠炎腹泻,食物中毒,蕈中毒,农药“六六六”中毒。

第伦桃科 Dilleniaceae

279 锡叶藤
Tetracera asiatica (Lour.) Hoogl.

别名 涩叶藤、红藤头。

性味功效 根、叶、藤味酸、涩,性平。收敛止泻,消肿止痛。

主治用法 治腹泻,便血,肝脾肿大,子宫脱垂,带下,风湿关节痛。用量:15~30g。

海桐花科 Pittosporaceae

280 光叶海桐
Pittosporum glabratum Lindl.

别名 山枝条、山枝仁、一朵云。

性味功效 根:味苦,性温;祛风活络,散瘀止痛。叶:解毒,止血。种子:味苦,性寒;涩肠固精。

主治用法 根:治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骨折,胃痛,牙痛,高血压,神经衰弱,梦遗滑精。叶:外用治毒蛇咬伤,疮疖,外伤出血。种子:治咽痛,肠炎,带下,滑精。用量:根15~30g;种子4.5~9g;外用适量,叶捣烂敷患处。

281 少花海桐
Pittosporum pauciflorum Hook. et Arn.

别名 邦博、满山香、山石榴、疏花海桐。

性味功效 祛风活络,散寒止痛。

主治用法 治风湿性神经痛,坐骨神经痛,牙痛,胃痛,毒蛇咬伤。用量:10~15g。

282 海桐
Pittosporum tobira (Thunb.) Ait.

性味功效 叶味苦,性凉。杀虫,解毒。

主治用法 治疥疮,肿毒。外用鲜叶捣烂敷患处或煎水洗。

大风子科 Flacourtiaceae

283 大叶刺篱木
Flacourtia rukam Zoll. et Mor.

性味功效 幼果味微涩、苦,性平。止泻。

主治用法 幼果:治慢性腹泻;叶汁:治眼炎。用量:9~12g。

284 长叶柞木
Xylosma longifolium Clos

别名 柞树、柞木皮。

性味功效 根皮、茎皮、叶:味苦、涩,性寒。清热利湿,散瘀止血,消肿止痛。

主治用法 根皮、茎皮:治黄疸水肿,死胎不下。根、叶:治跌打肿痛,骨折,脱臼,外伤出血。用量:9~12g;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或将叶以35%的乙醇制成30%的搽剂,供外搽或湿敷用。

天料木科 Samydaceae

285 嘉赐树
Casearia glomerata Roxb.

性味功效 根、叶活血化瘀。

主治用法 治跌打损伤。

286 红花天料木
Homalium hainanense Gagnep.

别名 母生、山红罗。

性味功效 叶味涩,性凉。清热消肿。

主治用法 治痈疖疮毒,煎水洗患处。

西番莲科 Passifloraceae

287 鸡蛋果
Passiflora edulis Sims

别名 西番莲果。

性味功效 果味甘、酸,性平。清热解毒,镇痛安神。

主治用法 治痢疾,痛经,失眠等。用量:6~15g。

288 龙珠果
Passiflora foetida Linn.

别名 龙须果。

性味功效 全草味甘、酸,性平,气香。清热凉血,润燥除痰。

主治用法 治外伤性眼角膜炎,结膜炎,淋巴结炎。用量:9~21g;外用适量。

葫芦科 Cucurbitaceae

289 冬瓜
Benincasa hispida (Thunb.) Cogn.

性味功效 种子、瓜皮:味甘,性微寒。瓜皮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种子清热化痰,消痈排脓。

主治用法 种子:治肺热咳嗽,肺脓肿,阑尾炎。瓜皮:治水肿,小便不利,急性肾炎性水肿。用量:15~30g。

290 西瓜
Citrullus lanatus (Thunb.) Mats. & Nakai [ C. vulgaris Schrad.]

别名 西瓜翠、西瓜皮。

性味功效 中果皮味甘、淡,性寒。清热,解暑,利尿。

主治用法 治暑热烦渴,浮肿,小便不利。用量:9~30g。

291 香瓜
Cucumis melo Linn.

别名 甜瓜。

性味功效 全草味苦,性寒。祛火败毒,健胃,止渴生津。

主治用法 治痔疮肿毒,漏疮生管,脏毒滞热,流水刺痒。外用煎水洗。

292 黄瓜
Cucumis sativus Linn.

别名 青瓜、胡瓜、王瓜。

性味功效 黄瓜:味甘,性寒;清热利尿。黄瓜藤:味苦,性平;消炎,祛痰,镇痉。黄瓜霜:清热消肿。

主治用法 黄瓜:治烦渴,小便不利;外用治烫火伤。黄瓜藤:治腹泻,痢疾,癫痫。黄瓜秧:治高血压,用量:15~18g。黄瓜霜:治扁桃体炎。外用适量,点眼、吹喉或撒布。

293 南瓜
Cucurbita moschata (Duch.ex Lam.) Duch. ex Poir.

别名 金瓜、番瓜、北瓜、窝瓜。

性味功效 种子味甘,性温。驱虫。

主治用法 治绦虫病,血吸虫病。用量:60~120g。

294 金瓜
Gymnopetalum chinense (Lour.) Merr.

性味功效 全草活血调经,舒筋通络,化痰消瘰。

主治用法 治月经不调,关节酸痛,手脚萎缩,瘰疬。用量:9~15g。

295 绞股蓝
Gynostemma pentaphyllum (Thunb.) Makino

别名 五叶参、七叶胆、甘茶蔓。

性味功效 全草味甘、苦,性寒。止咳,平喘,清热解毒,降血脂,抗衰老。

主治用法 治慢性支气管炎,肺热咳嗽,高脂血症,传染性肝炎,肾盂肾炎,胃肠炎。用量:15~30g,水煎服;3~6g,研末;或泡茶饮。

296 葫芦瓜
Lagenaria siceraria (Molina) Standl.

别名 抽葫芦、壶芦、蒲芦。

性味功效 果皮及种子味甘,性平。利尿消肿。

主治用法 治水肿,腹水,瘰疬。用量:15~30g。

297 广东丝瓜
Lufa acutangula (Linn.) Roxb.

别名 棱角丝瓜。

性味功效 丝瓜络:味甘,性平;清热解毒,活血通络,利尿消肿。叶:味苦、酸,性微寒;止血,清热解毒,化痰止咳。种子:味微甘,性平;清热化痰,润燥,驱虫。藤:味甘,性平;通经活络,止咳化痰。根:味甘,性平;清热解毒。

主治用法 丝瓜络:治筋骨酸痛,胸胁痛,闭经,乳汁不通,乳腺炎,水肿。叶:治百日咳,咳嗽,暑热口渴;外用治创伤出血,疥癣,天疱疮。种子:治咳嗽痰多,蛔虫病,便秘。藤:治腰痛,咳嗽,鼻炎,支气管炎。根:治鼻炎,副鼻窦炎。用量:丝瓜络、叶9~15g,种子6~9g,藤30~60g,根15~30g;外用适量。

298 丝瓜
Lufa aegyptiaca Mill. [ L. cylindrica (Linn.) Roem.]

别名 水瓜。

性味功效 丝瓜络:味甘,性平;清热解毒,活血通络,利尿消肿。叶:味苦、酸,性微寒;止血,清热解毒,化痰止咳。种子:味微甘,性平;清热化痰,润燥,驱虫。藤:味甘,性平;通经活络,止咳化痰。根:味甘,性平;清热解毒。

主治用法 丝瓜络:治筋骨酸痛,胸胁痛,闭经,乳汁不通,乳腺炎,水肿。叶:治百日咳,咳嗽,暑热口渴;外用治创伤出血,疥癣,天疱疮。种子:治咳嗽痰多,蛔虫病,便秘。藤:治腰痛,咳嗽,鼻炎,支气管炎。根:治鼻炎,副鼻窦炎。用量:丝瓜络、叶9~15g,种子6~9g,藤30~60g,根15~30g;外用适量。

299 苦瓜
Momordica charantia Linn.

别名 凉瓜、癞瓜。

性味功效 果:味苦,性寒;消暑涤热,明目,解毒。种子:味苦、甘;益气壮阳。根状茎:味苦,性寒;清热解毒。

主治用法 治热病烦渴,中暑,痢疾,赤眼疼痛,糖尿病,痈肿丹毒,恶疮。根状茎:治痢疾,便血,疔疮肿毒,风火牙痛。叶:治胃痛,痢疾肿毒,鹅掌风。用量:瓜、根、叶60~90g;外用适量,捣烂敷或搽患处。

300 木鳖子
Momordica cochinchinensis (Lour.) Spreng.

别名 木别子、漏苓子。

性味功效 根、叶、种子味苦、微甘,性寒;有毒。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用法 治化脓性炎症,乳腺炎,淋巴结炎,头癣,痔疮。用量:1~1.5g;外用适量,研末醋调涂患处。本品以外用为主,内服宜慎。

301 佛手瓜
Sechium edule (Jacq.) Swartz [ Sicyos edulis Jacq.]

别名 洋丝瓜。

性味功效 果实、嫩苗,味甘,性平。理气和中,疏肝止咳。

主治用法 治消化不良,胸闷气胀,呕吐,肝胃气痛,气管炎,咳嗽多痰。

302 茅瓜
Solena amplexicaulis (Lam.) Gandhi [ Melothria heterophylla (Lour.) Cogn]

别名 老鼠拉冬瓜。

性味功效 根味甘、苦、微涩,性寒。清热除湿,消肿,化痰散结。

主治用法 治结膜炎,疖肿,咽喉炎,腮腺炎,淋巴结结核,淋病,胃痛,腹泻,赤白痢。用量:15~30g,或研末,或浸酒;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303 大苞赤瓟
Thladiantha globicarpa A. M. Lu et Z. Y. Zhang

性味功效 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用法 治深部脓肿,各种疮疡。

304 南赤瓟
Thladiantha nudiflora Hemsl. ex Forbes et Hemsl.

性味功效 根、叶味苦,性凉。清热解毒,消食化滞。

主治用法 治痢疾,肠炎,消化不良,脘腹胀闷,毒蛇咬伤。用量:9~15g。外用鲜品捣烂敷患处。

305 中华栝楼
Trichosanthes rosthornii Harms

性味功效 果实味甘、微苦,性寒。清热化痰,宽胸散结,润燥滑肠。

主治用法 治肺热咳嗽,胸痹,结胸,消渴,便秘,痈肿疮毒。用量:9~20g。

306 马交儿
Zehneria indica (Lour.) Keraudren [ Melothria indica Lour.]

别名 老鼠拉冬瓜。

性味功效 全草味甘、苦,性凉。清热解毒,散结消肿。

主治用法 治咽喉肿痛,结膜炎。外用治疮疡肿毒,淋巴结结核,睾丸炎,皮肤湿疹。用量:9~15g;外用适量,鲜根、叶捣烂敷患处。

307 钮子瓜
Zehneria maysorensis (Wight et Arn.) Arn.

性味功效 全草味甘,性平。清热,镇痉,解毒。

主治用法 治发热,头痛,咽喉肿痛,疮疡肿毒,淋证,小儿高热抽筋。用量:9~15g。外用鲜品捣烂敷患处。

秋海棠科 Begoniaceae

308 紫背天葵
Begonia fimbristipula Hance

别名 散血子。

性味功效 全草味甘、淡,性凉。清热凉血,止咳化痰,散瘀消肿。

主治用法 治中暑发热,肺热咳嗽,咯血,淋巴结结核,血瘀腹痛。外用治扭伤挫伤,骨折,烧、烫伤。用量:6~9g;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309 裂叶秋海棠
Begonia palmata D. Don [ B. laciniata Roxb.]

性味功效 全草味酸,性凉。清热解毒,散瘀消肿。

主治用法 治感冒,急性支气管炎,风湿性关节炎,跌打内伤瘀血,闭经,肝脾肿大。外用治毒蛇咬伤,跌打肿痛。用量:9~15g;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310 竹节秋海棠
Begonia maculata Raddi

性味功效 全草,散瘀消肿。

主治用法 治跌打肿痛。用量:15~30g,捣汁或浸酒服。

311 蚬肉秋海棠
Begonia semperflorens Link et Otto

别名 四季秋海棠。

性味功效 全草味酸、涩,性凉。清热解毒。

主治用法 治蛇咬伤,疮疖。鲜花、叶捣烂敷患处。

番木瓜科 Caricaceae

312 木瓜
Carica papaya Linn.

别名 番木瓜、万寿果。

性味功效 果味甘,性平。消食健胃,滋补催乳,舒筋通络。

主治用法 治脾胃虚弱,食欲不振,乳汁不足,风湿关节痛,肢体麻木,胃及十二指肠疼痛。用量:9~15g;鲜用,量不拘。

仙人掌科 Cactaceae

313 昙花
Epiphyllum oxypetalum (DC.) Ham.

性味功效 叶、花味甘、淡,性微凉。

主治用法 叶:治跌打损伤。花:治肺结核。用量:9~18g。

314 量天尺
Hylocereus undatus (Haw.) Britt. et Rose

别名 剑花、霸王花、霸王鞭、三角火旺、七星剑花。

性味功效 肉质茎及花味甘、淡,性微凉。花:清热润肺、止咳。肉质茎:舒筋活络,解毒。

主治用法 花:治肺结核,支气管炎,瘰疬。肉质茎:外用治骨折,腮腺炎,疮肿。用量:花15~30g,水煎服,或与猪肉煮汤当菜吃;鲜肉质茎外用适量,去皮刺,捣烂外敷。

315 仙人掌
Opuntia stricta Haw. var. dillenii (Ker-Gawl.) L. D. Benson [ O. dillenii (Ker-Gawl. Haw.]

别名 霸王树、山巴掌。

性味功效 全株味苦,性凉。清热解毒,散瘀消肿,健胃止痛,镇咳。

主治用法 治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痢疾,咳嗽。外用治流行性腮腺炎,乳腺炎,痈疖肿毒,蛇咬伤,烧、烫伤。用量:鲜品30~60g;外用适量,鲜品去刺捣烂敷患处。

316 蟹爪兰
Schlumbergera truncata (Haw.) Moran [ Zygocactus truncatus (Haw.) Schum.]

别名 锦上添花。

性味功效 全草味苦,性凉。清热解毒,散瘀消肿。

主治用法 外用治疮疖肿痛。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茶科 Theaceae

317 杨桐
Adinandra millettii (Hook. et Arn.) Benth. et Hook. f. ex Hance

性味功效 根或叶味苦,性凉。凉血止血,解毒消肿。

主治用法 治衄血,尿血,传染性肝炎,腮腺炎,疖肿,蛇虫咬伤。用量:15~30g。外用鲜品捣烂敷患处。

318 长尾毛蕊茶
Camellia caudata Wall.

性味功效 活血止血,祛腐生新。

主治用法 治外伤出血。外用鲜品捣烂敷患处。

319 贵州连蕊茶
Camellia costei Lévl.

性味功效 根味苦,性温。健脾消食,滋补强壮,消肿。

主治用法 治痈肿疮疡,咽喉肿痛,跌打损伤,虚弱消瘦等。用量:9~15g。

320 山茶
Camellia japonica Linn.

别名 茶花。

性味功效 根、花味苦、微辛,性寒。收敛止血,凉血。

主治用法 治吐血,衄血,便血,血崩。外用治烧、烫伤,创伤出血。用量:6~9g;外用适量,研末用麻油调敷。

321 油茶
Camellia oleifera Abel [ C. oleosa (Lour.) Rehd.]

别名 油茶树、茶子树。

性味功效 根、茶子饼味苦,性平;有小毒。清热解毒,活血散瘀,止痛。

主治用法 根:治急性咽喉炎,胃痛,扭挫伤。茶子饼:外用治皮肤瘙痒;浸出液灭钉螺,杀蝇蛆;或以茶子饼适量投入粪坑中。

322 南山茶
Camellia semiserrata Chi

别名 广宁油茶、广宁红花油茶。

性味功效 叶味微苦、涩,性平。收敛,止血。

主治用法 治外伤出血。外用鲜品捣烂敷患处。

323 茶
Camellia sinensis (Linn.) O. Kuntze

别名 茶叶。

性味功效 叶:味苦、甘,性微寒。子:味苦,性寒;有毒。根:味苦,性平。强心利尿,抗菌消炎,收敛止泻。

主治用法 叶:治肠炎,痢疾,小便不利,水肿,嗜睡症。外用治烧、烫伤。根:治肝炎,心脏病,水肿。用量:叶9~15g,外用适量,研末,加麻油调敷患处;根9~18g。

324 红淡比
Cleyera japonica Thunb.

性味功效 叶味微苦、涩,性平。收敛,止血,消肿。

主治用法 治外伤出血。鲜叶捣烂敷患处。

325 米碎花
Eurya chinensis R. Br.

别名 岗茶、华柃。

性味功效 全株味甘、淡、微涩,性凉。清热解毒,除湿敛疮。

主治用法 预防流行性感冒。外用治烧、烫伤,脓疱疮。用量:15~30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粉麻油调擦患处。

326 二列叶柃
Eurya distichophylla Hemsl.

性味功效 全株味甘、微涩,性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

主治用法 治急性扁桃体炎,咽炎,口腔炎,支气管炎,水火烫伤。用量:根9~15g,外用适量。

327 岗柃
Eurya grofii Merr.

别名 米碎木、蚂蚁木。

性味功效 叶味微苦,性平。消肿止痛。

主治用法 治肺结核,咳嗽。外用治跌打肿痛。用量:叶9~15g,水煎服。外用鲜叶捣烂酒炒外敷。

328 细枝柃
Eurya loquaiana Dunn

性味功效 茎、叶味微辛、微苦,性平。祛风通络,活血止痛。

主治用法 治跌打肿痛。用量:6~15g。外用鲜叶捣烂敷患处。

329 大头茶
Gordonia axillaris (Roxb.) Dietrich

别名 羊咪树。

性味功效 茎皮、果实味涩、辛,性温。活络止痛,温中止泻。

主治用法 治风湿腰痛,跌打损伤,腹泻。用量:5~9g。

330 木荷
Schima superba Gardn. et Champ.

性味功效 根皮味辛,性温;有毒。解毒,消肿。

主治用法 治疔疮,无名肿毒。外用鲜品捣烂敷患处。不可内服。

猕猴桃科 Actinidiaceae

331 猕猴桃
Actinidia chinensis Planch.

别名 白毛桃、毛梨子。

性味功效 果:味酸、甘,性寒;调中理气,生津润燥,解热除烦。根、根皮:味苦、涩,性寒;清热解毒,活血消肿,祛风利湿。

主治用法 果:治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呕吐,烧、烫伤。根、根皮:治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丝虫病,肝炎,痢疾,淋巴结结核,痈疖肿毒,癌症。用量:根、根皮15~60g;果适量,鲜食或榨汁服。

332 多花猕猴桃
Actinidia latifolia (Gardn. et Champ.) Merr.

别名 阔叶猕猴桃。

性味功效 茎、叶味淡、涩,性平。清热除湿,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用法 治咽喉肿痛,泄泻。外用治痈疮肿痛。用量:15~30g。外用鲜叶适量,煎水洗或捣烂敷患处。

水东哥科 Saurauiaceae

333 水东哥
Saurauia tristyla DC.

别名 米花树、山枇杷。

性味功效 根、叶味微苦,性凉。清热解毒,止咳,止痛。

主治用法 治风热咳嗽,风火牙痛。外用治烧、烫伤。用量:根9~15g,水煎服。外用叶研粉调香油或用药膏外搽患处。

桃金娘科 Myrtaceae

334 岗松
Baeckea frutescens Linn.

别名 扫把枝、铁扫把。

性味功效 全株味辛、苦、涩,性凉。祛风除湿,解毒利尿,止痛止痒。

主治用法 根:治感冒高热,黄疸性肝炎,胃痛,肠炎,风湿关节痛,脚气病,膀胱炎,小便不利。全株:外用治湿疹,皮炎,天疱疮,脚癣。叶:治毒蛇咬伤(鲜叶适量,捣烂外敷伤口周围),烧、烫伤(干叶研末,调茶油涂患处)。用量:根15~30g,水煎服;全株外用适量,煎水洗。

335 水翁
Cleistocalyx operculatus (Roxb.) Merr. et Perry

别名 水榕、大蛇药。

性味功效 树皮、叶、花蕾味苦,性寒。清暑解表,祛湿消滞,消炎止痒。

主治用法 花蕾:治感冒发热,细菌性痢疾,急性胃肠炎,消化不良。根:治黄疸性肝炎。树皮:外用治烧伤,麻风,皮肤瘙痒,脚癣。叶:外用治急性乳腺炎。用量:花蕾9~15g,或作凉茶配料;根15~30g;树皮、叶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或煎水洗。

336 柠檬桉
Eucalyptus citriodora Hook. f.

别名 香桉。

性味功效 叶味苦,辛,性温;无毒。

主治用法 治痢疾。治疮疖、皮肤诸病及风湿痛:外用煎水洗。用量:10~25g。

337 蕯缘桉
Eucalyptus exserta F. Muell.

别名 风吹柳。

性味功效 叶味辛、苦,性温。防腐,杀虫。

主治用法 治风湿病,皮肤病:煎水洗患处。并用作引赤防腐药。又作农药及灭蛆、孑孓药。

338 大叶桉
Eucalyptus robusta Smith

别名 桉树、蚊仔树。

性味功效 叶味辛、苦,性平。疏风解热,抑菌消炎,防腐止痒。

主治用法 预防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治上呼吸道感染,咽喉炎,支气管炎,肺炎,急、慢性肾盂肾炎,肠炎,痢疾,丝虫病。外用治烧、烫伤,蜂窝织炎,乳腺炎,疖肿,丹毒,水田皮炎,皮肤湿疹,脚癣,或用于皮肤消毒。用量:干品9~15g(鲜品15~30g),内服不宜过量;外用适量,煎水洗患处。

339 番石榴
Psidium guajava Linn.

别名 鸡矢果。

性味功效 叶、果味甘、涩,性平。收敛止泻,消炎止血。

主治用法 叶、果:治急、慢性胃肠炎,痢疾,小儿消化不良。鲜叶:外用治跌打扭伤,外伤出血,臁疮久不愈合。用量:叶、果25~50g;外用适量,鲜叶捣烂敷患处。

340 桃金娘
Rhodomyrtus tomentosa (Ait.) Hassk.

别名 岗棯。

性味功效 根、叶味甘、涩,性平。果:补血、滋养、安胎。叶:收敛止泻,止血。根:祛风活络,收敛止泻。

主治用法 根:治急、慢性胃肠炎,胃痛,消化不良,肝炎,痢疾,风湿性关节炎,腰肌劳损,异常子宫出血,脱肛;外用治烧、烫伤。叶:治急性胃肠炎,消化不良,痢疾;外用治外伤出血。果:治贫血,病后体虚,神经衰弱,耳鸣,遗精。用量:根、叶、果15~30g,根、叶外用适量。

341 华南蒲桃
Syzygium austrosinense (Merr. et Perry) Chang et Miau

性味功效 枝叶味酸、涩,性平。涩肠止泻。

主治用法 治久泻不止。用量:15~30g。

342 赤楠蒲桃
Syzygium buxifolium Hook. et Arn.

别名 赤楠。

性味功效 根、叶味甘,性平。清热解毒,利尿平喘。

主治用法 根、根皮:治浮肿,哮喘。外用治烧、烫伤。叶:治瘭疽,疔疮,漆疮,烧、烫伤。用量:根、根皮15~30g,水煎服;外用适量,根、根皮研末,调茶油涂患处,鲜叶捣烂敷患处(疮疽),或煎水洗患处(漆疮),或用干叶研粉,调茶油涂患处。

343 蒲桃
Syzygium jambos (Linn.) Alston

别名 水蒲桃。

性味功效 根皮、果实味甘、涩,性平。凉血,收敛。

主治用法 治痢疾,腹泻:果实15~30g,水煎服。治刀伤出血:鲜根皮捣烂外敷,或根皮研粉撒敷。

野牡丹科 Melastomataceae

344 柏拉木
Blastus cochinchinensis Lour.

别名 野锦香。

性味功效 根味涩、微酸,性平。消肿解毒,收敛止血。

主治用法 治产后流血不止,月经过多,肠炎腹泻:根30g,水煎服。治跌打损伤,外伤出血,疮疡溃烂:鲜叶捣烂外敷,或用叶研粉撒敷。

345 北酸脚杆
Medinilla septentrionalis (W. W. Smith) H. L. Li

性味功效 根清热利湿。

主治用法 根治小儿惊风。全株治痢疾。

346 多花野牡丹
Melastoma afine D. Don [ M. polyanthum DC.]

性味功效 根、叶味苦、涩,性凉。清热利湿,化瘀止血。

主治用法 治消化不良,肠炎,痢疾,肝炎,衄血。外用治跌打损伤,刀伤出血。用量:15~30g;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或干叶研粉撒患处。

347 野牡丹
Melastoma candidum D. Don

别名 罐罐草。

性味功效 根、叶味甘、酸、涩,性平。清热利湿,消肿止痛,散瘀止血。

主治用法 根:治消化不良,肠炎,痢疾,肝炎,衄血,便血,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叶:外用治跌打损伤,外伤出血。用量:根30~60g;外用适量,鲜叶捣烂或干叶研粉敷患处。

348 地菍
Melastoma dodecandrum Lour.

别名 铺地菍、地茄子。

性味功效 根味甘、涩,性平。清热解毒,祛风利湿,补血止血。

主治用法 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治肠炎,痢疾,肺脓肿,盆腔炎,子宫出血,贫血,带下,腰腿痛,风湿骨痛,外伤出血,蛇咬伤。用量:30~60g。

349 展毛野牡丹
Melastoma normale D. Don

别名 肖野牡丹、白爆牙郎。

性味功效 全株味甘、酸、涩,性微温。解毒收敛,消肿,消积滞,止血,止痛。

主治用法 治痢疾,外伤出血,消化不良,肠炎腹泻,便血,月经过多,带下,牙痛,疮疡溃烂。用量:9~15g,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绞汁涂或研末敷。

350 细叶野牡丹
Melastoma intermedium Dunn

别名 铺地莲。

性味功效 全草味甘、涩,性平。消肿解毒。

主治用法 治痢疾,口疮,疖肿,毒蛇咬伤。用量:6~15g;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洗;或研末敷。

351 毛菍
Melastoma sanguineum Sims

别名 红爆牙郎、红毛菍。

性味功效 根、叶味涩,性平。收敛止血,止痢。

主治用法 治腹泻,月经过多,便血。外用治创伤出血。用量:9~30g;外用适量,干叶研粉撒患处。

352 金锦香
Osbeckia chinensis Linn.

别名 仰天钟、金香炉。

性味功效 全草味淡,性平。清热利湿,消肿解毒,止咳化痰。

主治用法 治急性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阿米巴肝脓疡,肠炎,感冒咳嗽,咽喉肿痛,小儿支气管哮喘,肺结核咯血,阑尾炎,毒蛇咬伤,疔疮疖肿。用量:15~60g;外用适量,鲜全草捣烂敷患处。

353 朝天罐
Osbeckia opipara C. Y. Wu et C. Chen

性味功效 全草味涩,性温。清热,收敛止血,止咳,抗癌。

主治用法 治细菌性痢疾,肠炎,虚咳,咳血,小便失禁,白带过多,肺结核咯血,鼻咽癌,乳腺癌,慢性支气管炎。用量:9~15g。

354 锦香草
Phyllagathis cavaleriei (Lévl. et Van.) Guill.

别名 铁高杯。

性味功效 全草味辛、苦,性微寒。清热解毒,凉血,消肿利湿。

主治用法 治痢疾,痔疮出血,小儿阴囊肿大。用量:15~30g,或泡酒;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洗患处。

355 叶底红
Phyllagathis fordii (Hance) C. Chen [ Bredia fordii (Hance) Diels]

别名 野海棠、叶下红。

性味功效 全株味甘、微酸,性温。益肾调经,活血补血。

主治用法 治病后虚弱,贫血,脾胃虚弱,带下,不孕症,月经不调。用量:15~3 0g;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洗患处。

356 峰斗草
Sonerila cantonensis Stapf

别名 桑勒草。

性味功效 全草通经活络。

主治用法 治跌打肿痛,目生翳膜。用量:6~15g;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洗患处。

使君子科 Combretaceae

357 使君子
Quisqualis indica Linn.

别名 留球子。

性味功效 种子味甘,性温;有小毒。杀虫,消积,健脾。

主治用法 治蛔虫腹痛,蛲虫病,虫积腹痛,小儿疳积。用量:3~9g;或取仁炒热,儿童每岁1粒,成人10~15粒,空腹1次嚼服。 F1gXxWJhw/46FGVeRUhuxEHljC1tM1sUkVVEvHTUp4omfIuGjips+ZqwbVN61tF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