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名 铁树。
性味功效 味微甘,性微温;有小毒。活血,止血,燥湿。种子:化气止痛,调经,固精涩带。根:袪风通络。
主治用法 治慢性肝炎,高血压引起的头胀痛,支气管炎,闭经,痢疾。种子:治肠炎,遗精,带下,闭经,胃痛。叶:治痢疾,小儿消化不良,宫颈癌。根:治风湿病。
主治用法 南洋杉酊治皮肤过敏。
别名 松树。
性味功效 全株味苦、甘,性温;有小毒。祛风除湿,散寒止痛。雄花序:润肺止咳。松花粉:益气血,祛风燥湿。松香:生肌止痛,燥湿杀虫。叶:祛风燥湿。枝:涩精。树皮:生肌止血。
主治用法 治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扭伤,筋骨疼痛。松花粉:治血虚头晕,外敷治湿疹。松香:治湿疹瘙痒。
性味功效 树皮、叶味苦、辛,性寒。解毒,杀虫,止痒。
主治用法 治癣疮,鹅掌风,烫伤。外用柳杉鲜根(去栓皮) 250g,捣烂,加食盐50g,开水冲泡,洗患处。
别名 杉树、正杉、刺核、天蜈蚣、千把刀。
性味功效 根、树皮、球果、木材、叶、杉节味辛,性微温。散瘀消肿,祛风解毒,止血生肌。
主治用法 治疝气痛,跌打损伤,霍乱,痧证。治皮肤病,漆疮:树皮或花刨煎水洗。治慢性溃疡:杉节烧灰调麻油涂患处。治跌打瘀肿,烧、烫伤,外伤出血:嫩叶及幼苗捣烂外敷。
别名 垂丝柏。
性味功效 果实:味甘、辛、微苦,性平;祛风清热,安神,止血。叶:味苦、辛,性温;止血生肌。树脂:味淡、涩,性平;解风热,燥湿,镇痛。
主治用法 果实:治发热烦躁,小儿高热,吐血。叶:外用治外伤出血,黄癣。树脂:治风热头痛,带下;外用治外伤出血。用量:种子、树脂9~15g;外用适量,叶、树脂捣烂或研粉调麻油涂敷患处。
别名 刺柏、柏树、桧、桧柏。
性味功能 枝、叶及树皮味苦、辛,性温;有小毒。祛风散寒,活血消肿,解毒利尿。
主治用法 治风寒感冒,肺结核,尿路感染。外用治荨麻疹,风湿关节痛。用量:9~15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燃烧取烟熏烤患处。
别名 扁柏。
性味功效 枝梢及叶:味苦、涩,性微温。根皮:味苦,性平;凉血,解毒,敛疮,生发。种子:味甘,性平;补脾润肺,滑肠,养心安神。
主治用法 治吐血,衄血,尿血,赤白带下,子宫出血,紫斑,风湿痹痛,高血压,燥热咳嗽,丹毒痄腮。外用治烫伤,脂溢性皮炎。种子:治失眠遗精,心悸出汗,神经衰弱,便秘,咳嗽。果壳:治慢性支气管炎。根皮:治烫伤,灸疮,疮疡溃烂,毛发脱落。用量:10~15g,根皮可入丸、散剂;外用适量,根皮入猪油内煎枯去渣。
性味功效 叶、树皮、根味淡、涩,性平。祛风除湿,止血,接骨,消肿。
主治用法 叶:治骨折。树皮、根:治风湿痹痛。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干品研末调敷。
性味功效 根皮和球果味微苦、辛,性温。活血补血,舒筋活络。
主治用法 治风湿病,月经过多,血虚面黄。外用治风湿关节痛、跌打肿痛。用量:种子15~24g,水煎服或炖猪肉服。鲜根皮或鲜叶捣烂,酒炒外敷。
别名 大叶罗汉松。
性味功效 枝、叶祛风,接骨。
主治用法 治风湿病,骨折,斑痧等。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用鲜品捣烂敷患处。
性味功效 枝、叶味苦,性温。收敛。
主治用法 治湿疹。煎水洗患处。
性味功效 种子味苦、辛,性温。消积杀虫,祛湿止痒。
主治用法 治虫积腹痛,食积,疮疹,皮炎。用量:9~1 5g,水煎服。
别名 买麻藤、大麻骨风、接骨藤。
性味功效 茎、叶味苦、涩,性温。祛风除湿,行气健胃,活血接骨。
主治用法 治腰腿痛,骨折,消化不良,胃痛,风湿关节痛。用量:15~20g。
别名 大节藤、驳骨藤。
性味功效 茎、叶味苦、涩,性温。祛风活血,消肿止痛,化痰止咳。
主治用法 治风湿性关节炎,腰肌劳损,筋骨酸软,跌打损伤,支气管炎,溃疡病出血,毒蛇咬伤。外用治骨折。用量:15~30g;外用适量,鲜品捣烂热敷患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