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名中医韦植生及其临床经验
——记名老中医韦植生

医家小传

韦植生(1900—1997),广东省郁南县人,广东省名老中医。生于医学世家,祖辈三代乃当地有名的中医。

自幼执庭训秘旨,受先人医学熏染,对医学产生浓厚兴趣。在家乡读完私塾10年,便跟随父亲学医,熟读《黄帝内经》和《温病条辨》等中医学文献,从小就熟背方剂方药,一边学习一边跟父亲看病,20岁开始就自己在家乡独立行医。1925年随父亲到香港行医,上午在香港西环药局开诊,中午在香港西营盘泰和堂开诊,下午在香港鹅颈岭药店开诊。当时父子俩在香港就颇有名气,就诊人数众多。1945年7月中旬,由于香港战乱而返回家乡郁南县,开设桂墟康寿堂药材店。1951年桂墟成立了卫生协会,韦植生积极参与并被选为卫生协会主任,连任4年。1954年转入联会诊所任中医师。1956年转入桂墟卫生院任中医师。1958年调到罗旁公社卫生院工作。1959年调到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任中医师,统理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疑难杂症。临床几十年如一日,做到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和蔼热情地为患者治病。不论节假日,患者找上门求医都有求必应,每日门诊量达100多人次,还要负责病房的中医会诊和学生带教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他在临床中专长于妇科、儿科。1976—1979年任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儿科顾问。几十年来,治愈了成千上万名患者,为广大民众解除了不少疾苦,在当地深受人民爱戴,并多次受到地、市委的奖励。1978年12月被授予“广东省名老中医”的称号,1979年又被授予“肇庆地区名老中医”称号。1980年由于年事已高便退休在家,但每日仍接诊二三十名患者。

学术精华

一、论温病

韦植生认为,粤西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和,人们喜食辛辣燥热香口之品,发病多从热化火,火热最易灼伤阴液,所以在治疗上以清热养阴为主。如感冒多为风热夹湿、夹痰,可用银翘散加减或桑菊饮加减;急慢性咽炎、扁桃体炎多为风热,最易伤阴而致喉声嘶哑、低热,用养阴清肺汤加减治疗,每每收到明显效果。

二、在重视脏腑辨证的同时突出脾胃

韦植生根据中医的脏腑学说,认为脏与腑、脏腑与五官及皮肤通过经络有着必然的联系,构成一种表里关系。在这一理论指导下,临床上见到眼的疾病可用补肾、开窍除痰方治疗;见到口腔疾病可用清泻胃火、健脾开胃的方法治疗;见到鼻的疾病可用宣肺除痰的方法治疗;见到舌的疾病可用养阴、清泻心火的方法治疗;皮肤病可用清胃、化湿、祛风的方法治疗。通过五官和皮肤的症候也可以辨出脏腑的寒热虚实,采取适当的方法调理脏腑。其中“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为精气升降的枢纽,“脾胃是元气之本”“元气是健康之本”,脾胃伤则元气衰,元气衰则疾病生,脾胃失健运,则痰湿内生,“痰为百病生化之源”,阻滞气机,况且肇庆地区气候潮湿,平素偏嗜肥腻,易损伤脾胃,所以在治疗上必须重视脾胃,常用健脾化湿、行气、消滞化痰之品。

三、专于妇科、儿科

韦植生对妇科、儿科疾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深入研究妇科、儿科各有的生理特点。治愈妇科、儿科病例特别多,常用自定七星茶、胃苓汤、龙胆泻肝汤、四物汤、胶艾四物汤等方剂治疗。

医案医话

一、暑温

医案1 脑炎(热结阳明,上扰神明)

杜志文,男,11岁,1967年7月中旬入院。患者高热引饮,大便秘结三四天,小便短小赤,面红唇红口干,不欲饮食,多汗,神志模糊,手足抽搐。西医诊断为乙型脑炎。请韦植生会诊,见舌红,苔黄厚,脉滑数,辨证为热结阳明,上扰神明,治疗用清热泻火宁神的普济消毒饮加减:黄芩12g,黄连5g,连翘12g,玄参15g,桔梗10g,板蓝根15g,马勃10g,牛蒡子12g,僵蚕10g,柴胡10g,升麻3g,甘草3g,生石膏30g,大黄12g,枳实10g,玄明粉15g(冲服),2剂2天,服药后有大便排出,并有蛔虫12条,大便黑色,身热稍退,神志清晰;转方以清瘟败毒饮加减,生石膏60g,知母12g,生地黄30g,大青叶30g,紫草15g,玄参10g,丹皮10g,赤芍10g,连翘10g,金银花12g,栀子10g,黄芩10g,地龙10g,3剂3天。服完见精神好转,手足活动自如,胃口好转,舌苔退转润,仍见口干,配以银翘散加丝瓜络15g,葛根15g,绵茵陈15g,3剂3天,服后痊愈出院。

医案2 脑炎(暑热犯心)

陈建好,女,3岁因乙型脑炎入院3天,1967年7月27日下午要求中医会诊。症见患者高热神昏,手足抽搐,口渴不语,大便结,小便黄,舌红苔黄厚腻,辨证为暑热犯心,用清瘟败毒饮加减:生石膏60g,知母12g,生地黄30g,大青叶30g,紫草12g,玄参15g,丹皮10g,赤芍10g,连翘12g,金银花12g,栀子10g,黄芩10g。3剂3天,服后抽搐身热减少,小便黄,大便量少。再用普济消毒饮加钩藤10g,地龙12g,生石决明30g,3剂3天。服后患者已神清,舌苔退,仍有言语不清,咳嗽,小便淡黄;又用银翘散加生石膏30g,葛根15g,地龙12g,菊花10g,薏苡仁30g,木瓜15g,连续7剂7天,服后热退神清,言语清楚,痊愈出院。

二、子鸣

医案 余秀娴,女,23岁,云浮人。1968年12月20日来中医科求诊,自诉:妊娠至今有七八月,夜啼哭(本人不知道,家人知道),胸膛双乳房流乳,在当地治疗未见效果。韦植生认为:儿啼腹中痈,腰间隐隐作痛,多数人以为是胎热之过也,其实是气虚的缘故,治疗宜用大补气血,是母子气和合则安而啼亦息矣。用扶气止啼汤加减:人参3g,黄芪30g,麦冬10g,当归15g,橘红15g,甘草3g,天花粉10g,艾叶10g,枸杞子10g。桑寄生10g,服后症状消失,母子安稳。

三、严重皮肤病

医案 谢永英,女,32岁,郁南县南江口人。1968年10月5日初诊,患者自诉:头面全身浮肿,皮肤瘙痒,形如大麻风状,初起时粟粒样,然后皮肤渐红,融合成片,皮肤浮肿,大便结,两三天1次,小便黄,胃口一般,在当地治疗未见效果,来到本院要求中医治疗。检查见:头面浮肿,全身皮肤似蛇鳞样,潮红发热瘙痒,舌红无苔,脉细数,辨证为皮肤热毒血虚生风,治疗宜用凉血、祛风、止痒。选用方药:生地黄25g,紫草12g,白鲜皮12g,苍耳子12g,牛蒡子12g,大青叶12g,蛇蜕10g,蝉蜕15g,升麻12g,金银花12g,地丁12g,地肤子12g,连翘12g,浮萍30g,天花粉12g,2剂2天,服后身痒大减,头面浮肿逐渐消退,全身糠皮脱落,满床满地,犹如蛇蜕皮一样。再服上方3剂3天,服后全身浮肿、身痒全部消失,胃口大开,二便正常,继续服用4天,以清除内毒巩固疗效,回家继续照方服药10天,以后未见复发。

(韦子锋 整理) qZzMFxzlV2UuSyanVob2FbL/xZ6fROmYGpEfFY45e4HKAJuc4MVH2SlF2t0Ln29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