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言
谣言的天敌是思考,而思考源于认知

超正经凶案调查系列第二季“山海篇”终于和大家见面了!

它的姊妹篇“都市篇”此前已经出版。考虑到有些读者是第一次翻开这个系列,我还是想在序言开头,跟大家说说创作这个系列的初衷。

当下,网络热点事件频繁涌现,许多人都有一个共同的观感,“这些事件似乎常常会出现反转”。

我们获取网络信息的主要渠道,无论是媒体还是自媒体,对事件的解读往往只能触及部分真相。即便是警方发布的通报,由于要兼顾案件侦查进度、保护当事人隐私以及遵循法律程序等,也不可能事无巨细地将所有细节描述清楚。

正因如此,作为旁观者的我们,很难获取完整且确切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人在面对网络事件时,只能凭借自己的主观臆断或生活经验来猜测事件全貌。但这样的猜测,往往与后续披露的事实存在偏差。

事实上,不管是引发网络舆论关注的命案,还是其他现实生活中的命案,往往都涉及复杂的社会关系和法律问题,真相的查明需要专业的调查手段和严谨的逻辑推理。警方作为维护社会秩序的专业力量,其办案逻辑遵循证据与程序,和我们普通人的日常思维模式有着根本上的不同。

作为普通人,我们虽无须具备专业办案能力,但了解警方办案背后的思维模式特别重要。掌握这种思维模式,其实有许多益处。日常生活中,它能让我们增强防范意识,避免受到不法侵害;要是不幸遭遇伤害,我们也会明白寻求警方帮助才是最佳选择。面对网络热点,我们也能保持理性,不被虚假信息迷惑。

不过,并非所有人都有机会接受公安系统的专业办案训练,因此老秦希望超正经科普系列的两本书(“都市篇”“山海篇”),能在解读国内外命案的过程中,带大家了解真实的办案思维逻辑。

说实话,作为一本科普书,“都市篇”出版后着实给了我许多惊喜。出版首周,它便登上了当当网和京东网的三榜榜首。读者的认可和鼓励,成了我埋头撰写“山海篇”的精神动力。

“我确实见过这些谣言,甚至也以为强酸强碱可以完全溶解尸体呢……哈哈,断了我的杀手梦(开玩笑的)!”“又专业又有趣,感觉好像在蹭刑侦学教授的课!爽!”“一本认真科普的书,‘谣言的天敌是思考’,学到了!”……这些留言让我深切感受到,自己创作这个系列科普书的初衷一点点被实现,内心的满足感也油然而生。

在“山海篇”里,我再次精心挑选了多起发生在世界各地的命案,以一名法医(同时也是公安刑警)的视角,按照案件从发案到破案的时间线,和大家一同展开“凶案调查”,慢慢对案子进行拆解、分析,再深入探讨其背后的刑侦逻辑和专业知识。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书所有的案件基于真实案件改编。为了保护当事人的隐私,我对案件细节进行了处理,对人物及地点均做了化名处理。当然,这些案件并非由我亲手办理,所有的信息都来自公开媒体报道。受新闻报道的客观局限,我对案情的认识不一定全面,但书中涉及的专业知识的准确性,老秦可以拍着胸脯保证。

看过“都市篇”的读者朋友也许会好奇,“山海篇”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吗?

主题方面,“都市篇”聚焦城市命案,而“山海篇”侧重讲述发生在野外的命案。

不同的案发现场环境,直接导致警方的办案逻辑有所不同——城市命案多发生在室内,痕迹物证相对容易保存;而野外案件则因环境开放,痕迹物证难以被充分提取,显著增加了破案难度。例如,一场暴雨可能让遗留在野外现场的指纹、足迹、DNA等关键线索消失殆尽;偏僻山区的尸体若未被及时发现,就容易被野生动物破坏到支离破碎,或者腐败成一堆白骨。

尽管野外命案的侦破面临诸多挑战,但其地理位置有时也能为破案提供捷径:如果白骨发现于极其偏僻的山洞,警方就可以把侦查范围框定在附近的村落。环境差异对侦办思路的影响,正是我将本系列命案分为“都市”与“山海”两大主题的主要原因。

案件架构上,“都市篇”呈现了9桩命案,而“山海篇”虽同样分为9个档案,却包含了5个独立案件和4个案例故事集。

“案例故事集”以特定场景为纽带,串联表面类似但本质不同的案件。例如,以“行李箱”为场景,箱内可能藏有尸体或碎尸块,甚至可能是一个活人。对比侦查要点,既可以呈现刑侦技术如何根据案件性质调整策略,又为读者朋友提供多维实用的科普知识点。

知识点设计上,“山海篇”刻意规避与“都市篇”重复,科普知识点几乎是基于新案件类型拓展。例如,在“炭江无名浮尸案”中,我介绍了警方对水中尸体的侦办思路和溺死鉴定的核心方法,帮助读者朋友填补刑侦知识的空白。

随书赠品方面,许多读者曾提到喜欢“都市篇”随书手册(《都市传说破解指南》),因此“山海篇”延续了这一形式,随书附赠《鬼怪传说破解指南》。我将针对六大鬼怪相关谣言进行分析,用专业视角还原真相,感兴趣的读者朋友别忘了翻一翻。

总之,“山海篇”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阅读感受。

今年是我作为法医持续创作的第14个年头。截至目前,我出版了17本小说(法医秦明系列、守夜者系列、蜂鸟系列)和4本科普书(超正经凶案调查系列、《逝者之书》、《法医之书》)。

曾经有读者问我,科普书看起来比小说薄,是不是比小说好写?完全不是。别看科普书小小一本,其写作难度一点也不逊色于小说。就拿“山海篇”来说,创作灵感最早来源于我录制的一档荔枝播客节目。在正式写作前,我确实有一部分曾在播客里分享过的案件资料作为参考,但这仅仅是个开端。

在写作筹备阶段,我需要从众多资料中挑选兼具侦破点、科普点和故事点的案件。进入写作阶段后,我又得仔细分析每起案件的侦破路径,思考如何均匀分配知识点。既要避免知识范畴与上一季重复,又要防止因内容过于晦涩难懂而让读者觉得枯燥乏味。每写完一起案件,我还需要将自己对命案的所思所想记录下来,整理成一篇篇“法医手记”。

“法医手记”篇幅虽短,却着实令我“伤透脑筋”。一方面,关于案件的干货知识,我已在“超正经调查”部分和盘托出了;另外一方面,我认为人性本身极其复杂,实在难以用区区千字就全面概括。所以“法医手记”的内容,我写了又删,删了又写,写了又改,几乎把脑汁都榨干了,才把想和读者朋友分享的心里话都写了出来。

所以,这是一本集真实办案逻辑、法医学知识、人性善恶思考于一体的科普书,希望大家会喜欢。

再次由衷感谢所有鼓励、支持我的读者朋友!正是你们的信任和期待,让我这个医学生得以在写作之路上“奔跑”到现在。同时,我也要向元气社、中信出版集团、书店和各平台的小伙伴们致以诚挚的谢意,你们让《超正经凶案调查》有机会走进更多读者的视野,与大家相遇。此外,我还非常感激为本书提供法律顾问服务的邓嫦燕律师!

最后,和大家分享一个十分凑巧的幕后花絮。在“山海篇”筹备期间,我参加了2025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并在大会主论坛上做了题为“网络名人的责任与担当”的演讲。在演讲中,我将网络名人比喻成“活水源”“风向标”“润滑剂”。我也希望这本书能具备这样的潜质,为网络文明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让文明之风吹遍网络的每一个角落,惠及每一位网民。

我真心希望所有读过《超正经凶案调查》的读者朋友,都能拥有一双善于洞察真相的明亮眼睛、一颗能够明辨是非的通透心灵,练就一身强大的“谣言免疫力”。这些宝贵的品质将会一直伴随着大家,为你们拥有阳光、正义、美丽的人生保驾护航。

祝大家阅读愉快!

秦明
2025年8月31日 wPBwumztOjuUWat5O5+Rngspeop9TjzTX7b9A3WMQ5jKjmpa3GWhIW8HDdzZ05E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