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谁敢这么做?

我记得最清楚的书是十六岁到十九岁之间在墨西哥城偷来的那些,以及二十岁时,军事政变发生后的几个月,在智利买的那些。墨西哥曾经有一家极好的书店,名叫水晶书店,位于阿拉梅达大街。书店四壁连同屋顶都是用玻璃搭建的。整个书店就是玻璃和钢架结构。从表面看来,在那里偷书几乎是不可能的。然而,试试看能不能成功的诱惑战胜了谨慎,过了一段时间后,我到底还是去了。落到我手里的第一本书是皮埃尔·路易的诗集,小小的一卷,纸张薄得像印《圣经》用的那种纸。我不记得那部集子是《阿芙洛狄特》还是《碧丽蒂斯之歌》了。我只记得对于当时不过十六岁的我来说,有那么一段时间,皮埃尔·路易俨然变成了我的导师。后来我又偷了几本书,分别来自马克斯·比尔博姆 [1] (《幸福的伪君子》)、尚普弗勒里 、塞缪尔·佩皮斯、龚古尔兄弟、阿尔封斯·都德,还有墨西哥作家鲁尔福和阿雷奥拉,他们当时正活跃在文坛,尽管是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这也说明了为什么就连我这样的人都能在某个寻常的上午,从芜杂的迷子大街上(这条街我在现今的墨西哥联邦区地图上已经找不到了,就好像这条名叫“迷路的孩子”的街道只存在于我的想象里,又或者这条街连同街上的下沉式商铺和各色街景真的迷失不见了,如同十六岁时的我迷失了自己)找到他们的书。在那些薄雾般的日子里,在一次次隐秘的突击中,我记得偷来的书有很多都是诗集,作者包括阿马多·内尔沃 、阿方索·雷耶斯 、雷纳托·莱杜克、希尔韦托·欧文、韦尔塔、塔布拉达,还有一些诗集的作者是美国人,例如《威廉·布思将军进天堂》的作者,伟大的维切尔·林赛 [2] 。但是一部小说将我带离了地狱,又送了回去,那就是加缪的《堕落》。在我的记忆中,一切和它有关的事情都仿佛笼罩在幽灵般的光线下,或说是黄昏凝滞的光线下。我读了这本书,狼吞虎咽地读完了它,周身被墨西哥城绝妙的晨光照亮,那是(或曾经是)一种红绿相间的光芒,环绕着这道光芒的是一片嘈杂,那时我置身于阿拉梅达大街上的一家银行内,身无分文,却有一整天的空闲,或说有一辈子的空闲供我随意挥霍。自从读了加缪,一切都不一样了。我还记得那本书的样子:字很大,就像幼儿识字读本,页数不多,硬皮精装,封面上是一幅吓人的画,这样一本书太难偷了,我不知该把它夹在胳肢窝下还是藏在背后——那天我又逃学了,校服上衣完全遮盖不住这本书的形状。最后,我干脆把它拿在手里,当着水晶书店所有员工的面,堂而皇之地从书店走了出去。这是实施偷窃的最佳形式之一,我是从埃德加·爱伦·坡的一则故事里学到的。从那时起,从那次偷书之后,从那次阅读之后,我从一名谨慎的读者变成了一名贪婪的读者,从一个偷书贼变成了抢书人。那时候我什么都想读,在天真的我眼中,这意味着去爱,或说试着去发现,那种无常的机制,那种曾经让加缪作品中的人物接受坎坷命运的东西。和我提前设想的种种情况相反,我的抢书生涯持续了很长时间,而且收获颇丰。但有一天,我还是被抓住了,所幸不是在水晶书店,而是在地下室书店。这家书店位于(或原先位于)阿拉梅达大街对面的华雷斯大街上,店如其名,是一间庞大的地下室,里面堆满了从布宜诺斯艾利斯或巴塞罗那运来的最新图书,每一本都闪闪发光。我在那里被抓住的场面相当不光彩,就好像书店里的武士为我的人头开了价一样。他们威胁说要把我驱逐出境,要把我带到地下室书店里的地下室痛揍一顿,在我听来,这一说法就好比一群新派哲学家内部交流有关毁灭之毁灭的看法。最后,经过长时间的深思熟虑,他们还是放了我,但放我走之前没收了我身上带的所有的书,其中就有刚才提到的《堕落》,所有那些书都不是从他们店里偷的。不久之后,我就去了智利。如果说在墨西哥我能遇见鲁尔福和阿雷奥拉,那么在智利我也应该能遇见帕拉和林恩,然而我只在散发着催泪弹气味的夜里,看见了行色匆匆的罗德里戈·利拉 。随后,政变来临,我游走在圣地亚哥的书店间,以这种廉价的方式排解无聊与疯狂。不同于墨西哥的书店,圣地亚哥的书店里没有多少店员,往往只是一个人打点一切,这个人通常就是店主本人。我在那里买了尼卡诺尔·帕拉的《巨著》 [3] 和《装置集》,还有恩里克·林恩与豪尔赫·泰利尔的书,这些书我没过多久就丢失了,但阅读它们对我而言是一段至关重要的经历,尽管至关重要这个词其实并不恰当:这些书帮助了我,让我能够正常呼吸,但呼吸也不是那个恰当的词。在造访这些书店的过程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店员的目光,有时就像是被绞死之人的目光,有时又浑浊得像熬过夜,糊着一层眼屎样的东西,现在我知道了,那不是眼屎。此外,在我的记忆中,再也没有比圣地亚哥的那些书店更孤独的书店了。我在那里一本书也没有偷。那里的书十分便宜,我完全可以自掏腰包。在我造访的最后一家书店里,店主(一名四十来岁的又高又瘦的男子)在我逐一察看一排法国小说旧书时冷不丁问了我一句:如果一位作者向一个被判死刑的人推荐自己的作品是否合情合理。说这话的时候,他站在一个角落里,上身穿着一件白色衬衫,袖子挽到手肘处,喉结格外突出,每当他开口说话,喉结就会上下颤动。我回答说,我不觉得这样做合情合理。我们说的是哪些被判刑的人?我问。书店老板看了我一眼说,他真真切切地知道有不止一位小说家会向死刑犯推荐自己写的书。而后他说,我们所谈的是绝望的读者。我是最不该说这话的人,他说,但要是我不说话,我不知道还有谁会说。如果您要送一本书给一名死刑犯,您会送哪本?他问道。我不知道,我说。我也不知道,书店老板说,这太可怕了。绝望的人会读什么书?他们 喜欢 什么书?您能想象阅览室里有一名死刑犯吗?他问。我完全想象不出来,我说。这很正常,您还年轻,他说。而后他接着说道:那场面就好像是南极洲,不像北极,而是像南极。我想到了阿瑟·戈登·皮姆 ,但我决定还是什么都不说为好。我们来看看,书店老板接着说,谁敢把这本小说放在一名死刑犯的膝头?他举起一本颇有些名气的书,而后把它丢进了一只带耳筐里。我付了钱,然后就走了。当我转过身,背对着这位书店老板时,我不知道他是笑了起来还是痛哭失声。我走出书店来到街上,听见他在我身后说:谁敢尝试这样的壮举?而后他还说了些什么,但我已经听不明白了。

[1] 马克斯·比尔博姆(Max Beerbohm,1872—1956),英国作家、漫画家。《幸福的伪君子》原书名为 The Happy Hypocrite

[2] 维切尔·林赛(Vachel Lindsay,1879—1931),美国诗人,其创作意图复兴诗歌的音乐性质,被认为是现代吟唱诗之父。《威廉·布思将军进天堂》原作名为 General William Booth Enters Into Heaven

[3] 原书名为 Obra gruesa 7AsJwJ1/rvOU6BcCkMMv+9BFMgMmBtMHMrR/hGHhqrJmVKsfphMm1axuAAHY6IV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