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体肠道内生活着大量的细菌,这些细菌通常被称为肠道菌群。肠道菌群的构成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近年来,诸多研究揭示了人类健康与肠道菌群之间的密切关系。肥胖、糖尿病、高血压、抑郁症、阿尔茨海默病等病症与肠道菌群的变化密切相关。在众多的肠道菌群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双歧杆菌,因为它是健康长寿的关键之一。
何为双歧杆菌?双歧杆菌是一个细菌属名,最早由法国巴斯德研究所的儿科医生亨利·蒂西埃从母乳喂养的健康婴儿的粪便中分离出来,是一种厌氧的革兰氏阳性杆菌,广泛存在于人和动物的消化道、阴道和口腔等环境中。近年来,随着肠道微生物组学研究的不断发展,人们更加意识到了双歧杆菌的重要性。
1889 年,一名法国儿科医生在显微镜下观察婴儿粪便,发现了一种呈Y字形的细菌,这就是双歧杆菌。它的样子像木杆一样,一端或两端分叉。之后,他又持续进行观察,发现胎儿在母体内时,其肠道内是无菌的,出生以后去掉口膜,通过接触外源空气、食物、饮水、物品、亲人,以及哺乳、吮吸手指等,肠道中才会出现细菌。具体而言,第一天大肠杆菌就会出现;第二天,双歧杆菌开始出现;第五天,双歧杆菌的数量已经在众多细菌种类中占据优势。在一个 2 岁健康婴儿的肠道内,双歧杆菌的数量占总量的 90%以上。因此,健康婴儿的皮肤、眼睛、神态等方面都十分惹人喜爱。美容人士经常提到的“婴儿肤”,也正是指这个阶段婴儿的皮肤状态。
细菌,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如我们的身上、衣服上、用具上甚至空气里都充斥着许多细菌。这些细菌很容易进入婴儿体内,而婴儿稚嫩、柔软、空旷的肠道也欢迎大肠杆菌等各种细菌的入住。那么,双歧杆菌是如何进入婴儿体内的呢?研究者是这样解释的:双歧杆菌会通过嘴唇(哺乳、亲吻)、皮肤(乳头、嘴唇)、婴儿吮吸手指(分娩前,母亲阴道里的双歧杆菌数量会远超平时;婴儿经产道分娩后,指甲上会残留双歧杆菌)等方式,进入婴儿体内。
也就是说,婴儿往往会通过如下三种途径获得双歧杆菌。第一,婴儿吮吸手指时,指甲上残留的来自母体阴道内的双歧杆菌就会进入婴儿体内。第二,在吃母乳的过程中,婴儿会获得母亲乳晕、乳头及乳腺管皮下存活的双歧杆菌。第三,母亲及亲人亲吻婴儿嘴唇的时候,就会把口腔内的双歧杆菌传递给婴儿。
然而现实中,很多准妈妈都不愿意自然分娩。对于通过剖宫产方式出生的婴儿来说,他们无法从妈妈的阴道中获得双歧杆菌。有些新妈妈甚至为了保持乳房的美观而不愿哺乳,这同样使婴儿失去了通过哺乳获得双歧杆菌的机会……虽然孩子可以喝牛奶,但喝牛奶长大的婴儿肠道内的双歧杆菌只相当于吃母乳的孩子的十分之一。
总之,我们的肠道天然需要双歧杆菌,而双歧杆菌入住我们的肠道也是天生的。双歧杆菌是人类在生命进化过程中自然选择的重要微生物,是母亲送给后代的礼物。人体的双歧杆菌,主要来自母亲的外源传递,同时也可能包括长期陪伴者(父亲及少量其他亲人)的贡献。
作为人和动物肠道内最主要的正常菌群之一,双歧杆菌在维持人体微生态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双歧杆菌不仅可以合成多种消化酶、乳糖酶、有机酸、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还可以拮抗多数肠道病原菌及微生物,调节肠道屏障功能,有效预防肠道炎症的发生,对肠道系统起到很好的保护与调节作用。患有腹泻或便秘的人,通过摄入益生菌,往往可以改善症状。
近几年,双歧杆菌又在幽门螺杆菌的治疗上崭露头角。研究发现,除了对治疗自身免疫性和炎症性疾病等有直接作用外,双歧杆菌还具有独立的抗肿瘤活性,可以增强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力。
作为“肠道卫士”,从我们出生开始,双歧杆菌就会伴随我们一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肠道内的双歧杆菌总浓度会不断下降。双歧杆菌不能通过日常的饮食补充,会随人身衰老呈现单边递减趋势。成年时期,肠道内双歧杆菌的数量仅为人体双歧杆菌高峰期数值的 30%以内。而到了老年时期,肠道内双歧杆菌浓度会再次下降。当双歧杆菌减少到一定程度时,健康乃至生命都可能受到威胁。
双歧杆菌的细胞形态多样,包括短杆状、近球状、长弯杆状、分叉杆状、棍棒状或匙状;细胞单个或排列成V形、栅栏状、星状;不会抗酸,不会形成芽孢,不会运动(我们发现双歧杆菌也会运动。只是在遇到氧气的时候,1~2 秒钟就会迅速死亡,因此,至今很多人都无法看到运动的双歧杆菌);专性厌氧;菌落较小、光滑、凸圆、边缘完整,呈乳脂色至白色。
双歧杆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 37~41℃,最低生长温度范围为 25~28℃,最高生长温度范围为 43~45℃。其初始生长最适pH为 6.5~7.0,而生长的pH范围一般为 4.5~8.5。
双歧杆菌对氯霉素、林可霉素、四环素、青霉素、万古霉素、红霉素和杆菌肽等抗生素敏感,对多黏菌素B、卡那霉素、庆大霉素、链霉素和新霉素不敏感。
益生菌、乳酸菌和双歧杆菌的主要区别在于以下几方面。
1.概念不同
2001 年,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联合专家委员会提出了益生菌的科学定义:益生菌系指活的微生物,当摄取足够数量时,对宿主健康有益。目前,这一概念已被全世界广泛使用。益生菌是通过定植在人体内、改变宿主(能给病原体提供营养和场所的生物,包括人和动物)某一部位菌群组成的一类对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可以调节宿主黏膜与系统免疫功能或肠道内菌群平衡,促进营养吸收,保持肠道健康。这个概念中,有四个关键词:活的、微生物、足够数量、有益。
乳酸菌是一类能利用可发酵碳水化合物产生大量乳酸的细菌的统称。乳酸菌在自然界分布异常广泛,物种多样,至少包含 18 个属,共 200 多种,多数都是人体内必不可少的且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菌群,广泛存在于人体的肠道中。目前的研究已发现,自然界中至少有 23 个属的细菌可以产生乳酸,主要包括双歧杆菌属、乳杆菌属、肠球菌属、链球菌属、芽孢菌属及梭菌属等。这些细菌都可以被称为乳酸菌。泡菜、酸奶等都依赖于乳酸菌的作用。
双歧杆菌是人体肠道中最重要、数量占比唯一可以达到 90%以上的益生菌。它是一种革兰阳性、厌氧、不运动的分歧杆菌,末端常常分叉。它存在于我们的肠道、口腔、阴道等部位。
2.种类不同
益生菌的种类很多,主要包括乳杆菌、双歧杆菌、球菌、酵母菌、芽孢杆菌、霉菌等。生活中的益生菌产品分布十分普遍,比如发面用的酵母菌、食用真菌(蘑菇、木耳、灵芝、虫草、竹荪等)、酱油、醋、各种酒(白酒、葡萄酒、米酒、黄酒、伏特加等)、各种酱(大酱、麦酱、甜面酱、豆瓣酱等)、酸奶、泡菜、咸菜、纳豆、豆瓣、豆腐乳、豆豉、火腿、酱板鸭、腊肉等。可以说,每个人每天都可能自觉或不自觉地摄入了大量的益生菌或者益生菌产品。这有助于维持肠道健康和促进消化。
按照生化分类法,乳酸菌分为乳杆菌属、链球菌属、明串珠菌属、双歧杆菌属和片球菌属。也就是说,益生菌包含部分乳酸菌,但并非所有的乳酸菌都是益生菌,因为有些乳酸菌对人体有害。
双歧杆菌作为益生菌的一种,在调节人体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双歧杆菌的概念出现之前,益生菌以及相关酸奶产品的销量并不好。自从引入双歧杆菌的概念之后,酸奶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流行。至今,很多益生菌产品仍强调含有双歧杆菌。但是,绝大多数双歧杆菌严格厌氧,因此在益生菌产品中检测出活的双歧杆菌十分困难。而通过严苛的胃酸环境后,活着到达肠道内的双歧杆菌更是微乎其微。
3.功能不同
益生菌和乳酸菌都可以对人体肠道起调节作用,功能差不多。只不过益生菌都是对人体有益的,而部分乳酸菌对人体有害。
双歧杆菌不仅能在人体消化道内定植,而且能产生乙酸、多种酶、多种小肽、多种维生素等代谢物质,对人体具有保持健康、维持免疫平衡、抗肿瘤、抗衰老等多方面的作用。所以,目前普遍认为,双歧杆菌比其他益生菌及乳酸菌更能促进人体的健康。双歧杆菌的适用人群十分广泛。
1889 年,亨利·蒂西埃发现双歧杆菌后,人们又陆续发现了更多的双歧杆菌属成员,对双歧杆菌的生理功能进行了深入的发掘与研究。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特别是近年肠道微生物组学研究的发展,更多的人意识到了双歧杆菌的重要性。
在益生菌的大家庭中,双歧杆菌之所以能脱颖而出,主要有这样几个原因。
第一,双歧杆菌是肠道中的“原住民”,从我们一出生就在我们的肠道里安家落户,是我们最忠实的伙伴。
第二,双歧杆菌的战斗力极强,能有效抑制有害细菌的生长,保护我们的肠道不受侵害;它能帮助我们合成一些重要的营养物质,比如维生素B和维生素K,让我们的身体更加强壮。
第三,双歧杆菌具备“多功能性”,不仅有助于消化,还能调节我们的免疫系统,减少过敏反应。甚至有研究表明,它还能影响我们的心情和行为。
第四,双歧杆菌对于改善肠道功能、预防和治疗腹泻、减少过敏反应、抗肿瘤、抗衰老等具有重要作用,是益生菌中的佼佼者,被广泛用于发酵乳品,甚至食品加工、饮料、动物养殖、种植及加工等行业之中。双歧杆菌必将为生物经济助力,必将成为微生物经济的重要一员,也必将为中国的大健康战略发挥应有的作用。
目前,对于双歧杆菌的研究,最引人注目的是其生理活性,比如免疫赋活作用、抗肿瘤、降血脂、抗癫痫病以及其亚细胞结构成分对机体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等。现将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介绍如下。
1.双歧杆菌的免疫增强作用
双歧杆菌的免疫增强作用贯穿于上述各种作用的机理中,比如将双歧杆菌及其表面结构成分作为生物应答剂经口服,或非肠道途径增强宿主的免疫监视功能,可提高各种细胞因子和抗体的产生,提高NK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和巨噬细胞活性,提高局部或全身的防御功能,发挥自稳调节、抗感染效应。作为一种免疫调节剂,双歧杆菌可以提高宿主的免疫力,还可以有效预防系列性疑难病症。
2.双歧杆菌改善脂质代谢的作用
双歧杆菌可以降低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改善脂质代谢。微生态学的研究已经发现,某些肠道有益菌确实能将胆固醇氧化还原为类固醇排出体外,干扰并减少胆酸与胆固醇的再吸收,使血及肝脏中的胆固醇降低。
3.双歧杆菌的抗衰老作用
双歧杆菌能抑制腐败菌,减少代谢产物中的氨、硫化氢、靓基质、酚、皂酚及粪臭素等有害物质,进而延缓机体的衰老。
4.双歧杆菌对癫痫病的治疗作用
实验证明,癫痫病的发作与脑内GABA(γ-氨基丁酸)密切相关,因此许多经典的抗癫痫药物都是通过改变脑内GABA水平或调节GABA受体而发挥作用。脑内GABA由脑内谷氨酸脱羧酶(GAD)脱羧而成,这个反应需要维生素B 6 作辅酶。实验发现,外源性维生素B 6 对癫痫病并没有明显的抑制效应,但向实验动物投喂双歧杆菌,却能有效抑制其癫痫病的发作。
1900 年,亨利·蒂西埃从新生婴儿的粪便中发现了双歧杆菌,称它为革兰氏阳性弯曲和分叉杆状细胞双歧杆菌。如今,蒂西埃的原始分离株被称为两歧双歧杆菌。
不久之后,作为诺贝尔奖获得者,蒂西埃的同事梅契尼科夫在研究活力和长寿理论时,融入了蒂西埃的双歧杆菌。虽然早期关于发酵乳的报道,已经隐含说出了发酵乳对健康的益处,但梅契尼科夫却是将其作为科学依据的第一人。
梅契尼科夫通过分析“摄入的乳酸杆菌含量对健康和长寿的影响”发现,酸奶是最有益的食品。结果,该言论一经刊出,便导致公众对酸奶产品的需求骤增。
梅契尼科夫提出,肠道微生物群不仅可以控制肠道病原体感染的结果,还可以调节自然的慢性毒血症,减少衰老和死亡率。虽然随着他的去世,人们对细菌疗法的兴趣已经大大降低,但对于在饮食中使用乳酸菌的研究一直持续了一个世纪。
如今,研究者在健康的母乳喂养的婴儿的粪便中发现了大量的双歧杆菌和双歧杆菌的发酵/酸化性质。这就告诉我们:双歧杆菌对人类营养和肠道健康有很大的益处。
双歧杆菌科为双歧杆菌目的唯一一科细菌。此科的模式属为双歧杆菌属。
双歧杆菌属为革兰氏阳性菌,隶属于双歧杆菌科双歧杆菌目。此属的模式种为两歧双歧杆菌。
双歧杆菌目截止到 2012 年发现有 32 种;截止到 2019 年发现有 37 种,49 个亚种。
双歧杆菌是放线菌纲下面一个单独的目,这表明其地位之高。双歧杆菌广泛存在于人类和动物的肠道中,是人体内占比最多、作用最重要的益生菌菌群。它们以Y形或V形的细胞结构而著称,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和多样的健康益处。
双歧杆菌的种类繁多,根据栖息宿主的不同,可以分为婴儿双歧杆菌、长双歧杆菌、动物双歧杆菌等。不同种类的双歧杆菌在肠道微生态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包括促进肠道蠕动、抑制有害细菌生长、增强肠道屏障功能以及调节宿主的免疫反应等。
与人有关的双歧杆菌菌株有:长双歧杆菌、婴儿双歧杆菌、短双歧杆菌、青春双歧杆菌、梭形双歧杆菌、链状双歧杆菌、假链双歧杆菌和齿状双歧杆菌。
双歧杆菌是婴儿肠道内的优势菌,也是成人肠道中占绝对优势的正常寄宿菌。它可以在小肠、大肠中生存。但是,小肠中的双歧杆菌数量比大肠和粪便中少。随着年龄增加和人体健康程度降低,肠道内的双歧杆菌逐渐减少。同时,它还存在于人的口腔、阴道。猪、鸡、牛、羊、马、骡、骆驼、鹿、鱼、虾、蟹、贝等常规饲养的动物体内,也有大量双歧杆菌。猴子、猩猩、蜜蜂、鸽子等非常见动物及部分鸟类体内也发现大量双歧杆菌。此外,在海鳗、大黄鱼、海参、鲍鱼等海生生物体内也有大量的双歧杆菌。在环境中,相关人员也检测出过双歧杆菌。
双歧杆菌主要通过肠道中的多种小肽、维生素、酶、短链脂肪酸以及与其他微生物的相互作用,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了解双歧杆菌的概念和种类,有益于开发新型益生菌产品、优化肠道健康干预策略、促进个性化医疗。只要我们进一步探索不同双歧杆菌种类的特定功能,并了解它们如何与宿主的遗传背景和生活方式相互作用,就能为人类健康带来更多的科学依据和应用前景。
双歧杆菌绝大多数属于厌氧菌,研究起来难度大。双歧杆菌的分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早期的属水平的鉴别方法一般局限于形态学和生理生化方法。由于双歧杆菌属的特征非常多样化,导致其分类结果缺乏可靠性。这使得双歧杆菌的分类体系历经多次修订。
目前,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和各项技术,包括 16SrRNA序列分析、荧光原位杂交、脉冲电场凝胶电泳、特异性基因PCR扩增等的应用,研究者从多方面对双歧杆菌进行了验证,使得分类结果更加可靠。
双歧杆菌属共含有 32 个种。如表 1-1 所示。
表1-1 双歧杆菌的分类及来源
续表
其中,动物双歧杆菌、假长双歧杆菌、热嗜酸性双歧杆菌分别含有 2 个亚种,长双歧杆菌含 3 个亚种。
我国相关文件批准可用于食品的双歧杆菌包括青春双歧杆菌、动物双歧杆菌、两歧双歧杆菌、短双歧杆菌、婴儿双歧杆菌、长双歧杆菌;可用于保健食品的双歧杆菌包括青春双歧杆菌、两歧双歧杆菌、短双歧杆菌、婴儿双歧杆菌、长双歧杆菌;可用于婴幼儿食品的双歧杆菌包括动物双歧杆菌、乳双歧杆菌。
双歧杆菌二联活菌就是两种菌种,三联活菌就是三个菌种,而四联活菌就是四个菌种。医学上所称的双歧杆菌二联活菌、三联活菌和四联活菌,都属于益生菌制剂,区别在于:菌种数量不同、菌种类型不同、治疗作用不同。
1.二联活菌
二联活菌包括酪酸梭状芽孢杆菌、婴儿双歧杆菌。二联活菌可以治疗感染、使用抗生素或肝脏疾病等引起的肠道菌群失调。
2.三联活菌
三联活菌包括长型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和粪肠球杆菌。三联活菌可以治疗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的腹泻或便秘。
3.四联活菌
四联活菌包括婴儿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粪肠球杆菌、蜡样芽孢杆菌。四联活菌不仅可以治疗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的腹泻或便秘等,还能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双歧杆菌属中常见的种类有:两歧双歧杆菌、长双歧杆菌、婴儿双歧杆菌、乳双歧杆菌、短双歧杆菌等。
1.两歧双歧杆菌
两歧双歧杆菌是一种通常被用于改善消化问题的益生菌。它与健康饮食相结合,还可以控制血糖、减轻压力、帮助对抗感染、增强免疫系统功能并降低过敏反应。
两歧双歧杆菌是在母乳喂养的婴儿的粪便中发现的第二大菌种。在成年期,双歧杆菌的数量会显著下降,但保持相对稳定,在老年时再次开始下降。
两歧双歧杆菌是有助于防止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益生菌之一。同样,在一项针对 66 名酒精性肝损伤患者的试验中,它与植物乳杆菌的组合有助于恢复肠道菌群的稳态。在对 30 人进行的另一项试验中,发现两歧双歧杆菌与嗜酸乳杆菌的结合有助于在抗生素治疗后恢复肠道菌群的正常状态。
2.长双歧杆菌
长双歧杆菌可以抑制毒素的产生,对肝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同时,长双歧杆菌还能促进人体对乳糖的消化,有助于身体健康。如果经常腹泻或便秘,可以规律地使用这种益生菌进行调理。
3.短双歧杆菌
短双歧杆菌是一种能促进身体健康的生理细菌,可以帮助患者调节肠道健康,直接补充患者的正常生理菌群;可以调节肠道菌群,抑制和消除肠道内潜在的危险菌群。肠道中有些有害细菌会将食物成分转化为亚硝胺等致癌物。短双歧乳杆菌可以分解亚硝胺,并有助于预防癌症的出现。
4.乳双歧杆菌
乳双歧杆菌是一种肠道益生菌,对人体健康起到生物屏障的作用;同时,还有增强免疫力等作用,也可以改善肠道的功能。
在肠道菌群失调之后,产气荚膜梭菌等有害细菌在肠道中过度增殖,可能会产生气体,以及硫化氢、氨、吲哚等有害物质,影响机体的健康。而乳双歧杆菌能够抑制这种有害细菌的增长,抵抗病原菌的感染,合成人体所需要的维生素,调节肠道的菌群平衡,还可以治疗慢性腹泻以及与抗生素相关的腹泻。
5.青春双歧杆菌
青春双歧杆菌可以治疗慢性腹泻、便秘,还可以抗衰老。大量临床病例报告显示,用青春双歧杆菌治疗慢性腹泻 2 周,大便性状、次数等会出现明显好转,且复发率低。另外,青春双歧杆菌还具有抗衰老的作用,可明显增加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与数量,从而减少自由基对人体的伤害。
总之,双歧杆菌是人体非常重要的益生菌,对人体肠道的菌群平衡起关键作用。而且,不同种类的双歧杆菌对人体的作用有不同的侧重,但都可以保护肠道菌群平衡、防止有害菌过度生长。所以,双歧杆菌对人体健康的保护是多方面的。
双歧杆菌是人体内的正常生理性细菌,定植于肠道内,是肠道的优势菌群。该菌与人体终生相伴,其数量的多少与人体健康程度和生命长度密切相关,是目前公认的一类对机体健康有促进作用的代表性有益菌。
该菌可以在肠黏膜表面形成一个生理性屏障,抵御伤寒沙门氏菌、致泻性大肠杆菌、痢疾志贺氏菌等病原菌的侵袭,保持机体肠道内正常的微生态平衡;能激活巨噬细胞的活性,增强机体细胞的免疫力;能合成B族维生素、烟酸和叶酸等;能控制内毒素血症,防治便秘、贫血和佝偻病;可降低亚硝胺等致癌物前体的形成,有防癌和抗癌的作用;能拮抗自由基、羟自由基及脂质过氧化,具有抗衰老功能。
双歧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细菌。双歧杆菌在形态学上主要被定义为两种形态:分叉形态定义为Ⅰ型,命名为乳杆菌;杆状定义为Ⅱ型,命名为副分叉乳杆菌。
双歧杆菌的最适生长温度是 37~41℃,其细胞呈现多样形态。单个或链状、V形、栅栏状排列,或聚集成星状。双歧杆菌的菌落光滑、凸圆、边缘完整,呈乳脂色至白色,闪光并具有柔软的质地。
在不同的生长环境下,不同种类的双歧杆菌具有不同的形态,比如长双歧杆菌多数都呈勺形;嗜热双歧杆菌则呈纤细杆状;兔双歧杆菌形态近似球状;等等。同种属的双歧杆菌在不同生长状态或不同的培养方式下,也可能出现不同的形态。
实验证明,双歧杆菌多形态可能与缺乏醋酸钠、硝酸钠、硫酸钠、氯化钠及N-乙酰氨基糖或碳酸盐诱发等有关。
当然,除了以上几点,双歧杆菌的生物学特性还包括以下几点。
1.形态特征
双歧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杆菌,呈短杆状或椭圆形,大小约为(0.5~1.0)μm×(1.5~4.0)μm,表面光滑,没有鞭毛,不会形成芽孢。
2.营养需求
双歧杆菌的营养需求比较复杂,需要多种营养物质,如葡萄糖、乳糖、蛋白质、维生素等。此外,它还需要一些生长因子,如叶酸、核黄素等。
3.生态特征
双歧杆菌是人类肠道中的一种益生菌,与其他肠道菌群相互作用,可产生抑菌物质,如双歧杆菌素等。双歧杆菌素可抑制肠道中的致病菌生长。
4.游动特性
双歧杆菌是一种能够游动的微生物,其游动特性不仅为其在肠道中的活动提供了动力,也使其在人体健康中的作用得以具体化、量化,进而变得可感知。
使用科学的方法,就能更加准确地评估双歧杆菌对肠道健康乃至整体健康的影响,有效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
5.对生存环境要求苛刻
双歧杆菌的存活和增长依赖于特定的环境条件,这些条件对其生物学特性和功能发挥至关重要。
首先,双歧杆菌偏好厌氧环境,因为它在这样的环境中能够避免被氧化损伤,这与其代谢途径和生物化学特性密切相关。
其次,适宜的温度对双歧杆菌的生长至关重要,温度过高或过低,都可能阻碍其生长,甚至导致其死亡。
此外,充足的营养供应是双歧杆菌生长的另一关键因素,因为它们的代谢活动和细胞合成都需要特定的营养物质来支撑。
最后,双歧杆菌对环境变化非常敏感。我们应对其予以足够的关注,以充分发挥其在肠道微生态中的健康效益。
事实证明,科学地认识和调控这些条件,就能更好地利用双歧杆菌,从而促进人体健康。
双歧杆菌是人体肠道中的一种重要益生菌。我们要想了解双歧杆菌,就要知晓它的演变规律。
在人体动态变化过程中,双歧杆菌具有如下演变特点。
1.随年龄增长而减少
(1)婴儿期。婴儿出生后没有去掉口膜之前,在肠道内使用现代科技检测不到任何细菌。一旦去掉婴儿的口膜,医生、护士、妈妈、亲友身上的细菌就会进入新生婴儿的肠道。
新生儿的第一次胎便中,检测不到任何细菌。但出生后 2 个小时,新生儿的肠道内就可以检测出细菌。而到了第二天,乳酸菌就能占据主导地位,此时会出现少量的双歧杆菌。到了第七天,双歧杆菌会占据主导地位。之后,双歧杆菌在肠道内的数量占比会逐渐提高,最终在 2 周岁时占比达到90%以上。
双歧杆菌对婴儿的健康发育具有重要作用。婴儿期双歧杆菌的种类和数量受多种因素影响。这些因素包括分娩方式、喂养方式和婴儿性别等。经阴道分娩的婴儿在出生后 3 天内肠道双歧杆菌比剖宫产分娩的婴儿要丰富得多。母乳喂养的婴儿,可以从母乳和乳晕皮肤中获得更多的双歧杆菌,而母乳中的低聚糖可以选择性地促进双歧杆菌的生长。
(2)儿童期。随着孩子逐渐长大,到 2 周岁后,活动范围不断扩大,食物种类一点点增多,自主触摸、接触到的事物也日益增多,再加上父母责骂等因素,双歧杆菌在肠道内数量的占比会逐渐下降,到 6 岁时降至 80%左右。
(3)青少年期。到了青少年期,孩子就要受到来自学业、父母、社会等方面的压力的影响,此时肠道内双歧杆菌数量占比会进一步下降到约 40%。
(4)成年期。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了成年期,双歧杆菌的相对丰度会逐渐降低并趋于稳定,相对丰度为 20%~30%,并暂时保持相对稳定。成年人肠道内的青春双歧杆菌和链状双歧杆菌的含量较高。
(5)老年期。人到老年,双歧杆菌的数量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物种的多样性也随之减少。到了 65 岁左右,肠道内双歧杆菌的数量的占比会进一步下降到 3%~7%;70 岁以后下降到 1%以下。然而,在长寿老人体内,双歧杆菌的数量却相对较高。
2.成熟度变化
随着年龄的增长,肠道菌群的成熟度会发生变化,从婴儿期的以厚壁菌门、双歧杆菌属为主导,发展到成年后期的以拟杆菌属和普氏菌属为主导。
总之,双歧杆菌在肠道内的占比与人体健康和年轻状态呈正相关,即双歧杆菌占比越多,人体越健康,状态越年轻。
双歧杆菌主要寄居在人体的肠道内,是健康者肠道内的优势菌种,其种类和数量随年龄变化呈动态变化,且其改变与机体内许多生理、病理变化关系密切。
新生儿出生后数小时,双歧杆菌便可在肠道中定植。早期在婴儿肠道内定植的双歧杆菌主要来自母亲,可通过胎盘、羊水和母乳等途径传递给婴儿。研究发现,出生方式、喂养方式、妊娠时间对婴儿早期肠道定植的双歧杆菌有显著影响。其中,自然分娩、母乳喂养和妊娠期足月的婴儿肠道内双歧杆菌的含量更高。早产儿的肠道容易出现感染和炎症疾病,如败血症和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应用双歧杆菌等益生菌,可预防这种情况的发生。
健康者成年后肠道内双歧杆菌的含量低于婴儿时期,但对维持人类肠道微生态的稳定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以为人体筑起一道牢固的健康屏障。
此外,肥胖、糖尿病、过敏、癌症、肠易激综合征、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疾病都可能与肠道菌群失衡有关。
随着年龄的增长,有害菌数量增多,产生的毒素会加速肠道老化,使机体的免疫力下降,进而导致正常老年人肠道有益菌(如双歧杆菌)的丰度降低。然而,研究者发现,百岁老人肠道内的双歧杆菌种类丰富。原因在于,他们所处的自然生态环境良好、喜欢吃杂粮等高纤维食物、生活方式简单等。同时,研究者还发现,他们体内的双歧杆菌等有益菌的占比明显高于普通老人,相当于青少年水平。
由以上分析可知,只要利用科学方法,提高肠内有益菌的占比,改善人体微生态,就可以恢复肠道健康,使生命富有活力,减少衰老的困扰和疾病的威胁。
双歧杆菌作为一种生理性有益菌,对人体健康具有生物屏障、营养、抗肿瘤、免疫增强、改善肠道功能、抗衰老等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的肠道微生物会处于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一旦受到破坏,如服用抗生素、放疗、化疗、情绪压抑、身体衰弱、缺乏免疫力等,肠道菌群就容易失去平衡;某些肠道微生物如产气荚膜梭菌等,在肠道中过度增殖并产生氨、胺类、硫化氢、粪臭素、吲哚、亚硝酸盐、细菌毒素等有害物质,还会进一步影响机体的健康。
1.免疫力低
免疫力就是我们常说的抵抗力,它能识别和消灭外来入侵的病毒、细菌等,能处理衰老、损伤、死亡、变性的自身细胞,是人体的“卫士”。如果你淋个小雨就发烧,吹个小风就感冒,一到冬天身体就不利索,经常感冒、发烧、流鼻涕、咳嗽等,这其实就是免疫力低的表现。
2.持续便秘或腹泻
肠道某一部位发生改变时,就会刺激调节肠道的神经,把连续不断的刺激信号传到大脑皮层,导致大脑皮层的调节功能紊乱,增强神经的兴奋性。神经兴奋会使肠道运动加快,出现腹泻;神经兴奋过久又会逐渐衰退并转为抑制,导致肠道肌肉慢慢松弛,蠕动减弱,从而引起便秘。
神经中枢受到强烈刺激而处于极度兴奋状态,会使结肠远端持续痉挛。当这种痉挛继续加深时,肠道蠕动又会复增,症状就会从便秘转为腹泻,并周而复始。因此,肠道运动功能紊乱,就会表现出有时便秘(肠蠕动缓慢)、有时腹泻(肠蠕动过快)或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的症状。
3.皮肤粗糙,容易长痘
肠胃消化功能紊乱,最常见的反应就是腹泻和便秘。经常腹泻会打乱身体的免疫系统,使皮肤变得干燥、粗糙、发痒。经常便秘,问题就更多了,比如大便中的毒素无法及时排出,在体内发酵后从皮肤表层表现出来,使皮肤变得暗黄、粗糙。所以,消化功能紊乱的人皮肤通常都不太好,即使用化妆品,也难以改善。
4.肠胃症状
缺乏双歧杆菌会导致菌群失调、脾胃功能减弱和消化系统紊乱,从而容易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
研究表明,双歧杆菌可以改善食欲不振,促进肠道内免疫细胞的活化,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抵御病原菌的侵袭。同时,另有研究指出,肠道菌群失调是引起消化不良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改变肠道菌群的种类及组成,可能是缓解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式。
双歧杆菌是对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能有效缓解功能性肠道疾病。此外,肠道菌群通过调节双歧杆菌的数量,可改善消化不良症状。
5.眼睛疲劳
科学家发现,缺少双歧杆菌会诱发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肠道中某种特定菌产生的蛋白和眼部蛋白相似,会启动一些T细胞,影响眼部健康。所以,缺少双歧杆菌,在某种程度上会损害眼部健康。
6.头发稀少
根据最新研究,我们的肠道菌群也可能影响头发的生长。到 35 岁时,多数男性都会经历某种程度的脱发;到 50 岁时,85%的男性的头发明显稀疏。
头发生长所必需的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离不开肠道和肠道菌群。研究还表明,肠道菌群对于调节控制毛发生长初期、中期和停止期之间转化所需的激素水平至关重要,甚至可以帮助维持身体中有利于头发健康生长的条件。
7.肥胖
双歧杆菌会参与脂肪和糖类的代谢过程。当双歧杆菌数量充足时,身体就能更有效地利用营养物质,减少脂肪堆积。相反,当双歧杆菌缺乏时,身体对脂肪和糖类的代谢能力下降,患肥胖等代谢性疾病的风险就会增加。
美国科研人员的一项研究成果称,菌群失调是造成肥胖者体重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控制”消化系统内的细菌,可达到减肥的效果。 Nature 肯定了这一研究,称之为“革命性的想法”。
8.情绪低落,心情郁闷
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与大脑之间通过脑-肠轴进行沟通,这一通信路径会影响我们的情绪和行为。比如,肠道菌群可以影响神经递质的合成和信号传递,促进情绪调节。缺乏双歧杆菌,人就容易变得情绪低落,心情郁闷。
缺乏双歧杆菌可能会导致菌群失调、腹泻、消化不良、宿便口臭、便秘、胃溃疡、胃炎、阴道炎、过敏、肠道病毒感染、皮肤粗糙、色斑、骨质疏松、肝病、情绪疾病等问题。要想改善此种情况,就要及时给肠道补充双歧杆菌。
1.慢性肝病与双歧杆菌
慢性肝病的出现,一般都与免疫功能低下、胆汁分泌异常、消化不良、营养不足、门静脉高压等因素有关,这些因素会导致肠道菌群失衡。研究发现,4%~30%的慢性活动性肝炎病人会出现腹泻,肝硬化病人粪便中的类杆菌、双歧杆菌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这与肝功能损害程度有一定的联系。健康人粪便中厌氧菌占绝对优势,需氧菌数量明显低于厌氧菌,而肝硬化患者的粪便中的双歧杆菌、类杆菌、真杆菌明显低于正常人,大肠杆菌明显增加。
2.骨质疏松与双歧杆菌
众所周知,钙质减少与雌激素水平自然下降有密切关系。雌激素水平下降,体内的钙平衡就会受到干扰,进而引发骨质疏松,容易骨折;而雌激素水平下降,与肠道菌群失调有关。长期使用抗生素,就会抑制肠内的正常菌群,导致雌激素再吸收能力下降,引起骨质疏松症。
3.焦虑、抑郁症与双歧杆菌
研究表明,某些氨基酸(如色氨酸和苯丙氨酸)可以缓解紧张焦虑情绪,消除抑郁情状。一旦菌群失调,肠道内双歧杆菌的数量就会减少,水解蛋白质的菌也会相继减少,从而使色氨酸、苯丙氨酸减少;同时,菌群失调会使有潜在致病性的有害菌增多,内毒素增加,进而引发焦虑与抑郁症。要想增加体内有益菌数量、维持肠道菌群平衡,较好的办法就是补充双歧杆菌。
作为生理性有益菌,双歧杆菌是一种重要的肠道有益微生物。一旦肠道微生物的平衡遭到破坏,肠道菌群就容易失调,进而产生有毒物质,影响身体健康。
双歧杆菌是个人健康存活的必需元素,就像人体需要维生素和蛋白质一样。体内的双歧杆菌会因各种因素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尤其是随年龄增加而不断减少。因此,各年龄阶段的人可能都需要补充双歧杆菌,尤其要补充具有繁殖能力、能延续生命的活双歧杆菌。
肠道众多的细菌中,数量最大的当属双歧杆菌。有研究表明,双歧杆菌既不产生内、外毒素,也不产生致病物质和有害气体,是人体中的一种益生菌。机体为双歧杆菌的定植提供了诸多有利条件。双歧杆菌对维护机体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1.促吸收作用
双歧杆菌可合成多种消化酶和维生素,如维生素B类、泛酸、叶酸及生物素,可促进氨基酸、脂类和维生素的代谢,促进蛋白吸收,提高体内氮和蛋白质的蓄积,降低血氨浓度。另外,双歧杆菌酵解过程中产生的有机酸能使生物体内pH和Eh下降,有利于某些矿物质如钙、铁、镁、锌等的吸收,促进动物体的健康生长。双歧杆菌中含有乳糖酶,可将乳糖酵解成葡萄糖和半乳糖,促进大脑发育。适量补充双歧杆菌,有助于避免乳糖不耐症的发生。
双歧杆菌的分解代谢途径不同于乳酸菌。双歧杆菌最主要的产物包括乳酸、乙酸等,可改善机体的pH值,促进铁和维生素D的吸收,提高磷、铁、钙的利用率;可以通过磷蛋白磷酸酶分解α-酪蛋白,促进蛋白吸收。此外,还可从某种程度上提高饲料的转化率,增加动物体营养代谢量。
2.营养作用
双歧杆菌具有营养作用,可合成多种消化酶、乳糖酶、多种氨基酸及维生素,如缬氨酸、丙氨酸、苏氨酸和天冬氨酸,维生素B 1 、维生素B 2 、维生素B 6 、维生素B 12 、叶酸及烟酸等营养物质;还可以控制维生素分解菌对宿主体内维生素分解,改善机体代谢功能,提高蛋白质的吸收速度,增加氮气的蓄积量,从而改善机体代谢紊乱现象。
3.抗菌作用
双歧杆菌能很好地抑制常见腐败菌和低温细菌的生长,通过细胞磷壁酸与肠黏膜上皮细胞的相互作用,能够在肠道内与其他厌氧菌共同占据肠黏膜表面,构成一个生物学屏障,阻止致病菌的入侵。双歧杆菌还能抑制有害细菌的生长,预防腐败菌毒害物质如吲哚、甲酚、胺等的产生。
双歧杆菌的抗菌机制主要表现在 3 个方面:一是通过酵解产生有机酸,调节机体环境中的pH值,降低酸度,抑制腐败菌和致病菌的生长繁殖;二是其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蛋白质,有类似细菌素的杀菌作用;三是产生过氧化氢,抑制和杀灭不利于人体健康的革兰阴性菌。
4.护肝作用
人体肠道的有害菌一旦产生并释放毒素进入血液,就会严重损坏肝脏。双歧杆菌制剂可以抑制产生毒素的有害菌数量,对肝脏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同时,双歧杆菌能够调节肠道pH值,抑制氨的吸收,从而减少肝病的发生。此外,双歧杆菌还能作为肝病的辅助治疗手段。
5.抑制肿瘤的作用
双歧杆菌具有抗结肠癌作用,实现途径为:影响肠道菌群代谢,提高宿主的免疫应答能力,进而影响宿主的生理活动;黏附及降解潜在致癌物,预防肠道癌症;改变肠道菌群,产生抗癌、抗诱变物质。
虽然双歧杆菌的抑瘤机制目前尚未被完全阐明,但业界普遍认为双歧杆菌的抗癌作用可能源于:其非特异性可以增加肿瘤的局部反应,提高细胞的免疫功能,增强其杀伤活性,激活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同时改善肿瘤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分布。肠道内的腐生菌在代谢过程中,不仅会产生胺类致癌物质,还可能将一些致癌前体物转化为致癌物质。双歧杆菌能抑制腐生菌的生长,分解致癌物,从而起到预防肠道癌症、抗肿瘤的作用。
6.生物拮抗作用
双歧杆菌对多数病原菌具有非常明显的拮抗作用。双歧杆菌的生物拮抗机理为:在机体肠道上皮细胞或肠道黏膜的表面形成生物菌膜,增强宿主免疫力、与致病菌竞争营养物质、抑制致病菌黏附等,阻止病原微生物在肠道定植。此外,双歧杆菌在肠道内生长繁殖的过程中,能生产出乳酸、丙酮酸和丁酸,使机体肠道的氧化还原电势和pH值均明显下降,同时分泌广谱抗菌物质,预防致病菌的生长或繁殖。
7.抗衰老的作用
我国科学家对广西巴马地区长寿老人的调查表明,长寿老人粪便中的双歧杆菌的数量与中青年相当。双歧杆菌之所以能抗衰老,是因为其能抑制腐败菌生长,减少代谢产物中的氨、硫化氢、吲哚及粪臭素等有害物质的生成。
人体的衰老往往先从肠道老化表现出来。双歧杆菌具有抗肠道老化的作用,原因有:
(1)双歧杆菌在肠道上皮细胞形成生物菌膜,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使之产生适量的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等,并诱导老化、突变细胞进入程序死亡进程,不断地清除衰老或突变的细胞、死亡的细胞,从而实现抗衰老的目的。
(2)双歧杆菌可诱导延缓衰老的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合成。抗氧化作用模式主要有螯合金属离子、激活抗氧化体系、清除自由基、提高氧化还原应激反应能力等。
8.治疗慢性腹泻
双歧杆菌具有调节肠道菌群的作用。研究显示,服用双歧杆菌制剂两周以后,患者的大便次数、形状异常等临床症状会消失,总有效率为 90.3%,复发率较低。如今,国内许多医院已将双歧杆菌制剂作为治疗慢性腹泻的首选药物。此外,双歧杆菌还有助于治疗因过量使用抗生素而导致的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疾病。
9.防治便秘
双歧杆菌可以防治功能性便秘。通常,功能性便秘与肠道菌群失调、肠道内的腐败菌增加有关。双歧杆菌可以调整肠道菌群,恢复肠道正常菌群平衡,使腐败菌数量大大减少,使机体对有毒代谢产物的吸收减少,改善便秘症状。
双歧杆菌可以通过调整肠道菌群,并通过产生乙酸、乳酸等短链脂肪酸,抑制肠道腐败菌的生长和有毒代谢产物的形成,刺激肠蠕动;同时,水分会从低渗透压处进入高渗透压处,有助于恢复肠道蠕动能力,激活机体的免疫功能,缓解功能性便秘等症状。
10.增强免疫力
双歧杆菌具有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主要原理是:刺激肠道黏膜,激活肠道黏膜的免疫系统,使其产生抗体、细胞因子,提高肠道黏膜的免疫和抗感染能力。
11.保护人体不受病原菌感染
双歧杆菌厌氧、喜酸,而腐败菌及其他致病菌都喜氧、厌酸。双歧杆菌只要能够充分繁殖,就能营造无氧环境、酸性环境,让腐败菌和其他致病菌无法繁殖,从而提高人体对病原菌的抵抗力,防止人体受到感染。
喝母乳的婴儿较喝奶粉的婴儿体内的双歧杆菌更多,所以母乳喂养的婴儿较少发生腹泻或肠炎。当然,不仅婴儿如此,肠道内双歧杆菌的比例也同样影响着儿童及成人的健康。双歧杆菌在人体内所占优势越明显,人体越不容易受到病原菌的入侵而感染疾病。
12.预防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
人体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过高,会引发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双歧杆菌等有益菌可以影响胆固醇的代谢,将胆固醇转化为人体不吸收的类固醇,进而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浓度,有效预防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
13.改善乳糖消化不良症
牛奶具有丰富的营养。有些人体内缺乏乳糖酶,不能分解牛奶中的乳糖。这类人饮用牛奶后,会引发肠道紊乱的问题,导致肠道痉挛、胀气或腹泻。双歧杆菌在乳制品发酵过程中可以产生乳糖酶,帮助患者消化乳糖。
总之,双歧杆菌是一种重要的益生菌,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第一,双歧杆菌的代谢产物,进入人体细胞,会直接参与人体的新陈代谢;第二,双歧杆菌能产生抑菌物质,如双歧杆菌素能抑制肠道中的致病菌生长,维护肠道菌群平衡。
双歧杆菌低下,原因有很多,比如免疫力下降、药物因素、精神因素等,也可能是由衰老、疾病、劳累等因素引起的。下面来做简单介绍。
1.免疫力下降
在日常生活中,忽视了身体的保养或锻炼等,都可能造成免疫功能的下降、有害菌的增多,进而导致双歧杆菌的数量减少。因此,为了增强身体素质,建议每周进行不少于 3 次的体育运动,例如跑步、游泳、打篮球、跳绳、瑜伽、打太极等。
2.使用抗生素
患有某些疾病的人群使用抗生素时,药物很可能会抑制有益菌,进而导致双歧杆菌的数量减少。不过,这种情况通常在停药后可以逐渐缓解。
3.精神不佳
精神压力过大也可能影响体内双歧杆菌的生长,导致其数量减少。因此,平时要放松心态,调节好自己的情绪。
4.日益衰老
随着年龄的增长,肠道逐渐老化。肠道的抵抗能力下降,会导致双歧杆菌的数量减少。此时,如果想补充双歧杆菌,就可以遵医嘱使用双歧杆菌活菌胶囊、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等。
5.患有疾病
有些人患有基础疾病,例如炎症性肠病、糖尿病等,容易导致肠道的菌群失调,进而出现双歧杆菌数量减少的情况。这时候,我们就可以遵医嘱使用双歧杆菌活菌胶囊、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等来补充双歧杆菌。
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免疫系统。双歧杆菌一旦失调,身体就会发出信号,只不过这些信号被很多人忽视了。
1.免疫力低下,反复感冒
感冒一般源于病毒、细菌的侵害。当病毒和细菌侵害人体时,身体自身的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就会被积极调动,对抗或吞噬掉外来侵略者,缩短病程。当人体免疫力低下时,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的消灭能力就会减弱,致使机体受到病毒或细菌的侵害。
反复感冒与机体的免疫力差有直接关系。如果身体抗病能力不强,不能抵御外来的致病菌,就容易反复感冒。人体的免疫系统多数都分布在肠道内或肠道周围,双歧杆菌低下失衡是免疫力低下的重要原因。
2.腹泻、便秘及其他肠易激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征的出现,多半都是因为食物过敏、应激反应、乳糖不耐受、情绪变化、环境因素、使用激素等。多项研究发现,与健康人群相比,患者的肠道菌群不平衡,双歧杆菌数量较低。服用一定剂量的酪酸梭菌,可减轻产气、痉挛等症状。
3.食物不耐受
人体自身有能力代谢降解单糖、双糖、淀粉和蛋白质等从食物中获得的主要营养物质,但也有部分例外,比如多数非淀粉多糖和通过食物摄取的一些物质,可以被共生微生物降解。所以,当人体肠道内的微生物和摄入的食物不匹配时,就会出现食物不耐受。若肠道中缺乏某些能降解摄入食物的细菌,人体不仅无法通过这些食物改善健康状况,还可能引发肠道不适。
4.焦虑、抑郁
近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在诱导焦虑和抑郁的发病过程中,肠道双歧杆菌发挥了关键作用。
5.胀气、口臭、舌苔厚
当人体双歧杆菌数量下降时,腐败菌就可能在上消化道内大量繁殖,导致食欲不佳、挑食、厌食,甚至出现口臭。而为了减少肠道内的氨和胺等有毒有害物质,抑制产胺的腐败菌的生长繁殖,吸收内毒素,降低毒素来源,改善挑食、厌食、积食和口臭症状,双歧杆菌就会在肠道中产生大量的低分子酸、过氧化氢、抗菌活性肽。所以,口臭通常源于消化道。
6.痤疮、湿疹、过敏等皮肤病
在现代社会,痤疮是一个普遍且广泛分布的疾病。慢性炎症、肠道紊乱和肠道通透性的增加,会直接导致痤疮的发生。许多研究都表明,肠道双歧杆菌低下和痤疮的发生相关。
补充双歧杆菌的益生元对间接增加双歧杆菌的数量,也有帮助。比如,谷类、根茎类蔬菜、十字花科蔬菜、发酵食品等含有丰富的益生元。这些食物有助于缓解便秘、促乳糖消化、维持肠道菌群平衡。
1.谷类
谷物中含有丰富的益生菌所需要的食物,即碳水化合物、纤维素、半纤维素等多糖成分,对人体健康十分重要。比如,玉米和糙米中含有的粗纤维、多糖比精米、面粉多。这些营养成分可以提高免疫力、预防便秘。
2.根茎类蔬菜
芥菜、萝卜、莴笋、莲藕等根茎类蔬菜汁中含有多种维生素、纤维素。适量食用根茎类蔬菜可以加快肠胃蠕动,改善便秘问题。
3.十字花科蔬菜
西兰花、白菜花、卷心菜等十字花科蔬菜,含有纤维素和吡咯喹啉醌等多种酶,有助于保持肠道健康,促进消化。
4.发酵食品
奶酪、红酒、泡菜、酸奶等食物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活性益生菌及其代谢产物(后生元),有助于维持肠道微生态的平衡。
此外,适当食用芋头、山药、秋葵、木耳、海带、紫菜等食材,在补充人体所需营养素的同时,还能促进双歧杆菌的数量增加。
功能性低聚糖是双歧杆菌最直接、最有效的养料,能排除消化系统的干扰,选择性地进入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最适宜生长的大肠,促使双歧杆菌快速生长和大量繁殖。研究表明,每日只要使用 0.7g低聚木糖,仅三周后肠道中的双歧杆菌就会由原来的 8.5%增加到 20.2%,有害菌也会相应减少;低聚木糖和菊粉在增强双歧杆菌增殖能力方面的效果最显著;低聚果糖在增强乳酸杆菌增殖能力方面的效果最显著。
双歧杆菌代谢低聚糖的产物主要是短链脂肪酸、CO 2 、CH 4 、H 2 和乙醇。短链脂肪酸主要包括乙酸、丙酸和丁酸,不仅能够提供能量,还能充当肠道上皮细胞特殊营养因子,保护肠道黏膜,改善肠道运动机能。其中,丙酸能促进人体对钙元素的吸收。丁酸能修复肠道黏膜损伤,防止溃疡性结肠炎。
除了低聚木糖,其他功能性低聚糖也可有效促进双歧杆菌的增殖。比如,市场上的龙胆低聚糖、大豆低聚糖、低聚甘露糖等功能性低聚糖,都是良好的双歧杆菌增殖因子。
双歧杆菌可阻止病菌的定植和入侵,产生乳酸与乙酸,改善肠道环境,抑制致病菌的生长。如果饮食不当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可能引发腹泻或便秘。补充双歧杆菌有助于调整肠道菌群,达到止泻、缓解便秘的作用。
双歧杆菌是一种活菌制剂,有些事情需要注意,比如不能放置在高温处,以免药物性质发生变化;对双歧杆菌过敏者不可服用,以免引起不良反应;服用双歧杆菌期间,要清淡饮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以便有效缓解病情。
同时,双歧杆菌是肠道益生菌,具有调节便秘的作用,但也只能作为一种辅助用药。便秘时,为了通便,我们要多喝水,也可喝一些蜂蜜水。此外,我们还应该避免熬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