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跨境电商的发展历史

跨境电商行业在中国萌芽以来,一直朝着更高效、更多元、更便捷的方向发展。发展初期,由于互联网相关技术尚未普及,跨境贸易仍以传统的线下贸易方式为主,消费者的线上消费习惯尚未养成,行业配套服务不完善,行业发展较为缓慢。中国跨境电商历经了 20 多年的发展与变革,在海外网购普及度提高、国际物流仓储及服务便捷性提升、国内跨境出口政策利好等多重利好因素的影响下,进出口结构持续优化,规模快速扩大,已由信息服务向资源整合转变。从外贸新业态向新常态演变,成为中国外贸行业发展的最大亮点,“中国智造”企业正在加速出海。

跨境电商已由简单的信息撮合,发展为全链路立体化供应链服务,并且随着跨境出口合规及标准化体系的不断完善,推动行业向高质量发展演变。品牌、渠道、供应链及营销的积累沉淀,叠加平台侧、服务商的资源整合,提升跨境出口业务整体便利度,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中国跨境电商大致经历了行业萌芽期、基础完善期、高速发展期、精细化发展期,逐步实现了从“野蛮生长”向“精耕细作”的演变。

一、行业萌芽期(2003年以前)

跨境电商平台最初以信息黄页形式开展业务,主要提供信息撮合服务。1999 年,阿里巴巴集团在商贸部创建的自建站“中国黄页”平台逐步试水线上交易,形成了中国企业跨境电商平台的雏形,同时拉开中国跨境电商时代的序幕。“中国黄页”是通过互联网连接中国国内供应商与国外买家关于产品的供需需求,在平台上展示可供给的外贸产品信息,并撮合买卖双方进行交易的外贸服务模式。20 世纪 90 年代,受制于中国计算机应用与普及不足、上网的企业和家庭较少等因素,“中国黄页”仅提供信息展示服务,交易环节仍以线下为主,仅为跨境电商企业的初步探索。阿里巴巴、慧聪网、环球资源、中国制造网等平台纷纷成立,伴随着互联网的加速发展,一些企业看到了更多的商机,瞄准了跨境电商行业,进行了很多新的尝试。但是,该时期的跨境电商平台仍依附于传统的外贸服务模式。

二、基础完善期(2003—2011年)

跨境电商的“春天”从 2003 年开始,国内的相关政策逐步出台,积极搭建基础合规框架,营造良好环境,促进跨境电商发展。中国跨境电商迎来了一个基础完善期。B2B出口企业的盈利模式从单纯的信息撮合转变为以交易佣金为主,并提供增值服务,如阿里巴巴国际站、中国制造网等。这一阶段的跨境电商市场逐步规范,实现了在线交易、订单支付与物流管理的一条龙服务。代表企业有淘宝全球购、天猫国际、敦煌网、兰亭集势、速卖通等。

在C2C模式下,2003 年阿里巴巴集团投资创办了淘宝网,同时上线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中国外贸市场上兴起海外留学生群体海外代购模式,出现依靠淘宝等互联网平台开设店铺进行线上商品售卖的代购群体。个人代购消费模式存在消费周期长、商品的质量与真伪难以得到有效保证等隐患。有需求就有市场,2007 年阿里巴巴集团开创淘宝全球购,是以跨境业务为主的电商外贸平台,标志着中国跨境电商已由个人代购迈入海淘阶段。海淘是消费者通过在线购买国外购物平台上的商品,并由国际快递转寄至消费者所在国家的商业模式。在海淘模式中,消费者对网购商品的质量、品质的需求提升,有效缓解了个人代购的弊端以及购物体验差等问题。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促进了跨境物流行业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更愿意选择从国外贸易网站上直接购买海外商品,并形成一套约定俗成的交易规则。

进入 21 世纪,伴随网络金融行业以及国际物流的不断完善,中国外贸迎来井喷式发展,跨境电商平台逐步企业化、规范化,B2C模式替代了个人代购和海淘的形式。以下按照成立顺序简单介绍有代表性的跨境电商平台、导购网站。

敦煌网成立于 2004 年,打通了买卖双方线上对接的上下游供应链,借助互联网平台,实现了在线交易、订单支付与物流管理的一条龙服务。

兰亭集势成立于 2007 年,依托计算机技术和大数据平台,整合国内供应生态链,覆盖了家居、服装服饰、消费电子等几十种行业类目的数万种商品,吸引了全球超过 200 个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拥有了众多海外流量,并于 2013 年挂牌上市,成为中国跨境电商出海的第一股,当时是中国跨境电商的“领头羊”。

速卖通成立于 2010 年,是阿里巴巴集团旗下面向全球市场的在线购物网站,被视为国际版的“淘宝”,成为海外消费者眼中可以快速获取中国商品的平台之一。

三、高速发展期(2012—2018年)

进入 21 世纪,跨境电商开启新零售时代,品牌、渠道、供应链和营销等方面加速构建优势,实现全方位立体化发展。跨境电商发展环境日益成熟,迎来迅速扩张,代表企业有阿里巴巴、京东、百度、小红书、天猫国际、亚马逊、唯品会、网易考拉等,新零售风口已然到来,涉足跨境电商业务的企业数量和规模不断攀升。

由于广州、深圳跨境物流价格相对低廉,部分中国商家利用eBay、Google平台流量红利将白牌商品销往海外,通过“大量开店、海量铺货”的模式,抓住流量红利,实现了迅速发展。代表性的跨境电商企业有通拓科技、傲基、有棵树、赛维时代等。此外,兰亭集势等企业自建网站,凭借高毛利和低流量成本快速做大。2012 年,亚马逊、Wish等平台开始在中国招商,给予商家大量扶持,实现国内头部跨境电商企业年收入突破百亿元。龙头企业兰亭集势、通拓科技、有棵树等纷纷上市,并布局海外市场,锚定中东、东南亚等新兴地区。

2013 年是跨境电商元年,跨境电商告别“野蛮生长”,是中国外贸行业的重要转折年。线上线下全产业链出现了商业化模式的发展,跨境电商企业经营模式也逐步优化。同时,以海关总署 56 号文和 57 号文为代表,相关国家政策陆续出台。2013—2018 年,中国政府出台多项鼓励和扶持跨境电商发展的举措,为支持跨境电商营造了良好的发展氛围,推进中国跨境电商行业发展合法化、规范化、常态化。《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的颁布,进一步明确了中国跨境电商的合法权益,电商贸易服务的出台有效规范了跨境税收政策和电商监管,在国内多个城市启动了跨境电商试点。跨境电商领域的关注度和投资热潮兴起,跨境电商行业步入了高速发展阶段。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B2C模式逐渐兴起并成为主流,跨境电商平台开始提供全链条一站式服务。各电商平台产品升级、品类加速扩张、移动电商快速发展,产业逐步多元化。传统外贸电商、海内外电商巨头、新兴企业纷纷入局,大量资本进入跨境电商市场。中国跨境电商行业的配套政策、监管环境趋于稳定,各细分业态均已出现一部分成熟企业。大量的竞争带来鲶鱼效应,跨境电商企业转型是重要选择。

四、精细化发展期(2019年至今)

经历 20 多年的发展,中国跨境电商行业经历了从构建信息平台、发展交易服务、完善生态链条到追求立体化、精细化发展的演变过程。通过前期在品牌、渠道、供应链、营销等方面的经验积累,各大平台与服务商加强资源整合,为品牌商提供更全面的一站式服务,提升跨境电商业务便利度,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行业也正式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跨境电商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渠道、平台与品类快速扩张,实现了全链路线上化。国内商家通过国内外跨境电商平台,如阿里巴巴国际站、亚马逊、速卖通等,快速打开国际市场。同时,越来越多的商家开始重视精细化运营,从用户增长、用户留存、营销运营、数据运营、售后服务、成本精细化管理等方面寻找新的增长点。

在精细化发展期,中国政策支持力度大且合规要求逐步提高,并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增设海关监管代码、制定流程管理规范,以及出台反洗钱、知识产权、便利化等领域的政策。2020 年,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的进一步扩围,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政策支持和便利条件。2021 年,全国首个“跨境贸易数字人民币结算”试点在杭州的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开展。

中国跨境电商行业产业链完善,迈入精细化发展时代,出海头部企业用户迅速增长。出口跨境电商代表企业有Temu、SHEIN、速卖通、TikTok Shop等,“出海四小龙”标志着中国跨境电商平台正式开启出海时代。进口跨境电商有天猫国际、京东国际等。跨境电商服务商主要包括跨境支付、跨境金融、跨境物流等配套服务产业,注重品牌培育,提供一站式外贸供应链服务,同时社交、直播和独立站成为重要的出口方式。

跨境电商作为中国产业优化升级的新业态,属于它的时代已经到来,并且终将走向全产业链在线化融合发展的新零售时代。跨境电商具有渠道一体化、数字化经营以及智能物流等多方面的优势,各大跨境电商企业通过互联网打通线上线下,着力布局线下新零售门店或跨境体验店,提供更丰富的购物体验来释放与消费者价值匹配的消费需求,越发重视品牌商品的开发与运营,通过分销或多元销售渠道满足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需求。

精细化发展期的挑战也逐步显现:自 2020 年起,亚马逊、Shopify等海外平台的增速放缓,平台逐渐规范化,引导卖家向品牌化转型,大批铺货型卖家由于刷单等违规行为被冻结账号。2021 年 5 月,亚马逊以向消费者索取虚假评论等为由,对平台上 5 万多个中国卖家进行封店,中国跨境电商行业损失金额超千亿元,有棵树、傲基、帕拓逊、通拓科技、泽宝、泽汇、赛维时代、蓝思科技、宝视佳等头部跨境电商企业损失惨重。为规避单一平台风险,中国卖家将部分精力转向速卖通、Temu等国内出海平台,同时也加强自营网站管理。 x6eUIsBR7w1upNzjQL82VWfShLnHhmIMi/hC7ezPG57fSllKcm95zt860RobomG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