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平衡之道:左手执行,右手战略

在组织的运行中,中层就像是一个精密机器的轴承——上承战略,下接执行。没有他们,战略就是空中楼阁,执行就是盲目行动。

但现实中的中层,常常陷入一种尴尬的“夹心”状态:老板说你执行力不够,员工说你太听老板的话;战略要创新突破,执行却要求稳定可控。于是,很多人干脆选择“哪边轻松往哪边倒”,要么沦为命令的传声筒,要么变成只管做事的操盘手。

可真正的中层领导力,不是左右摇摆、疲于应付,而是要在执行与战略之间找到平衡点——既要让上面的战略落地生根,又要让下面的团队高效运转。一手抓执行,一手谋战略,两手都要硬。

1.中层必须成为上下之间的翻译官

很多企业的战略失败,并非方向错误,而是传导失真。高层画了一张地图,到了中层变成了路线图,到了基层可能就成了一张草稿纸。

2017年,阿里巴巴在推进“新零售”战略时,面对的最大挑战之一就是如何让全国数万名线下门店的管理者理解并落实“线上线下一体化”的理念。当时,阿里并没有简单地发文件、开会宣贯,而是专门设立了“战略解码官”角色,由一批有实战经验的中层干部组成小组,深入一线门店,把“新零售”拆解为“五个动作”:扫码购、电子价签、会员打通、数据反馈、场景优化。

这些中层不仅传达了战略意图,还结合区域市场的实际情况,给出了具体的落地建议。最终,这场看似“高大上”的战略转型,在全国各地门店逐步开花结果。这说明了一个关键问题:中层不能只是战略的接收者,而应是战略的解码者和转化者。

2.打破执行僵化,激活组织动能

传统管理中,中层往往被训练成流程的守护者。他们擅长的是控制、监督、考核,而不是思考、推动、变革。这种做法在稳定的环境中或许有效,但在扁平化、快速变化的新时代,严重制约了组织活力。

以华为为例,在其“铁三角”作战模式中,客户经理(AR)、解决方案经理(SR)、交付经理(FR)三者构成前线小团队,直接对接客户需求。这种机制打破了传统的层级汇报制度,赋予前线更大的决策权和响应速度。

而背后的中层管理者,则承担起资源协调、战略引导和能力支持的角色。他们不再是流程上的“审批关卡”,而是前线的“战略后盾”。这背后体现的是一种全新的中层思维:不再死守流程,而是围绕用户价值灵活调整执行路径。

3.用“闭环思维”确保战略落地

执行的本质,是把战略转化为结果。中层如果不能带出一支能打胜仗的队伍,再好的战略也只是纸上谈兵。如何做到有效的执行?可以遵循“四步闭环法”。

第一步,目标拆解。将战略目标层层分解为部门目标、岗位目标、个人目标,确保每个人都清楚自己该做什么。

第二步,过程管控。建立可视化进度表,定期对齐进展,发现问题及时干预,避免“任务布置下去就没人管”。

第三步,反馈迭代。执行过程中不断收集数据和用户反馈,评估效果,动态调整策略,防止“一条路走到黑”。

第四步,复盘总结。每当完成一个阶段后,要进行系统回顾,沉淀成功经验,总结失败教训,形成组织知识资产。

运用这套方法的关键在于:不让执行流于形式,而要让它成为战略演进的推动力。

4.用“前瞻视野”引领团队方向

如果说执行是走好当下每一步,那么战略就是看清未来的方向。中层若缺乏战略意识,很容易陷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困境。以腾讯的“赛马机制”为例,当年微信并不是唯一一个做即时通信产品的项目组,但正是因为在执行过程中,中层管理者敏锐地捕捉到了移动端的趋势,并不断向公司高层反馈市场信号,才最终促使公司做出战略倾斜,集中资源扶持微信。

一个好的中层领导者,不仅是战术的执行者,更是战略的参与者。他必须有能力从日常工作中跳出来,看到趋势、预判风险、提出建议。

在扁平化时代,管理层级压缩,信息传递加快,中层的价值不再是“中间环节”,而是“连接节点”。其既是战略的代言人,又是执行的操盘手;既要有全局眼光,又要有落地能力;既要说得清方向,又要干得出结果。如此,才能成为企业最需要的“战略型中层”。 qwKZVgxzmVDYhnrvimtFZ1QKw6kggjrSIzIfcBHVFZhejrPa7lfwNBmq2KWQdiI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