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章
灵感向内求

许多伟大的艺术作品、科学发现和商业创意,都可以说是灵感的产物。然而,灵感究竟从哪里来?

很多时候,我们误以为灵感是向外求的,但真实情况可能并非如此。灵感和我们听过的大多数道理不同,它几乎一定是自己内心强烈心理活动的产物。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我们经历过的事情还非常少,对于世界的认知还非常有限。大人们为了让孩子尽快成长起来,往往会给他们灌输很多道理。然而小孩子根本不懂这些东西。因此,这些道理对于孩子而言,几乎是没有用处的,它只是作为信息存在了孩子的意识里。

直到有一天,孩子有了某种经历,再结合之前大人教给他的道理,他突然就顿悟了。道理还是那个道理,但此时却已经变成了孩子之于生活的灵感。因为这个道理已经不是外界给他的信息,而是他内心自发产生的强烈的心理活动,这种心理活动把这个道理内化为了他灵魂的一部分。此时,他才可以说,他获得了生活的灵感。

所有的技能,本质上来说都属于灵感的范畴,它是没有办法被教会的,只有学习者自己领悟到才叫学到。

举个例子,一个父亲在旁边教孩子游泳,告诉孩子张大嘴吸气、呼气,如何蹬腿。此时孩子接收到的只是信息,他根本不知道怎么游泳。直到有一天,他真实地感受到了水的浮力、温度,通过在水中挣扎,结合父亲教给他的办法,他的脑袋和身体都会获得游泳的灵感(身体的灵感通常称之为肌肉记忆),潜意识会记住这种游泳的感觉,进而让孩子掌握游泳这项技能。

学校的教育同样如此,同一个老师,教出来的学生往往参差不齐,有的成绩特别优秀,有的成绩非常糟糕。按道理,同一个老师讲同一种内容,没道理学生会呈现如此巨大的反差。其实答案就在这里,本质上就是成绩好的学生从老师讲的内容里获得了灵感,把老师讲的东西完全内化为了自己的东西。而成绩差的学生只是接收了老师提供的信息,没有获得任何灵感,因此他们对所学内容依然一窍不通。

很多人为了获得灵感,跑到深山老林里去捕捉它,或者像武侠小说中那样闭关修炼,企图封闭五感来获得某种神秘的直觉。

这其实是对灵感的一种误解。如果你稍微观察一下自己的思维过程就会发现,一个人一天当中会产生无数的灵感,它们随时随地会在脑海里闪现。比如,你在听一首励志歌曲的时候,大脑里可能就会不自觉地浮现出自己奋斗的画面,并且会幻想自己通过奋斗过上富豪的生活。甚至你的大脑还会继续延伸这个画面,可能会想象自己在高档餐厅吃饭,然后一个女子对你一见倾心。

你看,这其实就是一种灵感,如果你是一个小说作家或者编剧,那么它对你也许就非常有用。但是对于一般人而言,这只是转瞬即逝的幻想。

而如果你听的是一首热血歌曲,比如张卫健的《真英雄》,你可能就会立马想象自己是一个“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的将军,在万军丛中取敌将首级如探囊取物,甚至可能幻想自己一个打一百个的场景,就像网络小说的主角一样。你回想一下是不是这样。

日常生活里,你会产生无数这样的灵感,只是这些灵感可能对你用处不大,因此你忽略了它们。但是从这里你会发现,灵感就是非常普通的心理活动,每个人都能轻易获得,所以不要觉得这是一种多么难以捕捉的东西。

但现实中确实有很多人在为没有灵感而苦恼,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他们需要的是特定的灵感。特定的灵感需要特定的信息来触发,如果你没有,你当然就会感到头疼。我们后面会讲如何诱导特定灵感诞生,这也是本书的核心要义。 oNirwYbHGNX9p4FS0JjPMk/gxxdHqVb5YWquIdziTEuItBShgvwDbgQLAU5+sU6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