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被什么困住了?
灵感枯竭,是许多人在思考、创作或工作中都会遇到的问题。当你对着电脑屏幕两眼发直,脑浆像被水泵抽干了的时候,到底是谁在背后使绊子?为什么我们会陷入这样的困境?是什么阻碍了灵感的流动?关于这个问题,其实有深层次的心理与思维机制在起作用。
首先,我们需要回答一个问题,什么是思维。
在我们日常的生活实践里,我们会获得这样的经验。当我们观察到一只青蛙在池塘里呱呱叫时,我们的思维开始变得活跃;当有人跟我们打招呼时,我们的思维开始动起来;当我们看电视剧看到兴奋处时,我们的大脑会开始自动幻想出一些原本不存在的剧情。
从这些日常生活经验中我们可以得知,思维,是外界信息进入人脑后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只有在外界输入信息或者大脑中已经储存了外界信息的情况下,我们才会开始思考。思考的过程,其实就是大脑对外界信息加工的过程。
这里就传达出一个重要信息:大脑是个加工厂,而非生产源。也就是说,大脑加工(思考)的前提是大脑内必须有信息输入。如果没有信息输入,你就无法加工任何东西,那你也就无法产生任何心理活动。
但实际上,人从出生开始,就会接收外界的信息,因此,大脑内完全没有外界信息的情况是不存在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大量的外界信息会积累在脑海里,它们就像深埋在地壳下的煤,无序地隐藏在地表下面,平时并不会跑出来,甚至在你需要的时候,它也不会主动跑出来,直到你找到一台挖煤机,把它们挖出来。
挖煤要怎么挖?
大家肯定一脸茫然,但是通常本能地会想到,先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口,比如寻找合适的地点、合适的挖煤路径,然后开挖。
这条路径便是寻找灵感的通道!
寻找这条路径说起来简单,实际上没有类似经验的人可能毫无头绪。一般情况下,没有灵感的人通常会采用一些类似玄学的方法寻找灵感。比如去河边走走,泡个热水澡轻松一下,听听音乐缓和一下发热的脑袋,等等。
这些方法并非完全没用,只是效率比较低。这有点类似古代遇到干旱,找不到原因,于是开始设祭坛,用牛羊祭祀,以祈求上天能够普降甘霖。
大多数人在遇到瓶颈的时候,企图通过毫不相干的事物或者关联性很弱的事物激发灵感,这种行为只是人们面对困难时心理上的退却,或者只是想暂时从困境中摆脱出来。当然这有一些好处,比如可以让自己的心态放松下来,缓解焦虑、紧张,以待自己重新出发。
但从效率的角度看,这样的方式是很笨拙的。自控能力不强的人甚至会忘记自己原本的目标,沉浸在其他事物当中。
所以,我们需要新的方法来找到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