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言
不必等待灵感,有方法获取灵感

很多人一提起灵感,总是带着一种仰望的心态,仿佛灵感是一种突如其来的馈赠,是上天格外青睐的才子、才女才有资格拥有的奇迹。于是,我们常常在创作的路上等待,等待那个“感觉对了”的瞬间。但问题是,等来的往往不是灵感,而是焦虑、不安、拖延,乃至自我怀疑。

我写这本《五分钟爆款法则:从脑袋空空到灵感满满》的初衷,就是想对这种误解做一个温和而坚定的反驳。灵感并不是稀缺的运气,而是一种可以被训练、被捕捉、被主动制造的能力。它不是奇迹,而是一种规律的结果。灵感不是等来的,而是诱发出来的。你不需要等待灵感降临,你需要的是诱发灵感的方法。

我并不是从一开始就知道这一点。和很多创作者一样,我也曾深陷“灵感崇拜”的泥沼。起初,我总是毫无目的地期待,期待灵感能从天而降。我以为只要情绪对了、咖啡冲好了、阳光刚好照进窗台,那些奇思妙想就会像泉水一样自然地流淌出来。可现实往往是,七天憋出六个字,删掉全部再来一次。

直到有一天,我在看一本非常好看的书,看到精彩之处,我脑海里闪过无数的画面,心想:要是这本书这么写,那不也很有趣吗?

然而就在这时,我整个人仿佛触电一般僵住了。我突然警觉起来:为什么我这个时候会产生如此强烈的灵感?

基于这个疑问,我突然开始进行深度思考。我之所以产生了灵感,是因为我正在输入特定的信息,而特定的信息引起了我的心理活动。

灵感不就这么诞生了吗?

于是,我又开始回忆我写作的时候脑袋空空的场景。那时候,我坐在电脑前发呆,根本没有任何信息输入,我的心理活动也无法被激活,所以我根本就不可能有灵感。

基于此,我得出了一个结论:灵感诞生的前提是必须有信息输入,同时,输入的信息必须让你产生自主的心理活动,这样灵感才能诞生。

为了验证这个结论是否有效,我立马坐在电脑前,脑子里想好一个主题,然后开始准备写。这个时候,我和平时一样,脑子里一片空白,什么都没有。但不同的是,这次我根本没有坐在那里苦等灵感到来,而是有意识地立马开始搜索相关的信息,集中精神沉浸在素材里。

然后奇迹发生了——我进入了一种完全沉浸的状态,当我在素材中慢慢感受到乐趣时,脑海里开始自动拓展新的可能性。就这样,我竟然在短短几分钟内就有了强烈的灵感。

那一刻我明白了,原来灵感也是可以人为诱发的,而不是坐在那里苦思冥想而来的。

这次经历成了我对“灵感”的认知转折点。我开始研究那些高产作家的创作习惯,观察艺术家、设计师、科学家、工程师们在灵感匮乏的时候都做了什么。我发现,他们的很多行为要么是在获取信息,要么是让大脑保持一个活跃的状态,以刺激大脑产生更多想法。

这本书,便是对这些方法的系统整理与深入探索。我试图从心理学、神经科学、创意思维、行为管理等多个角度揭示灵感的运作规律,并将其转化为普通人可以学习、练习、掌握的一种能力。因为我相信,灵感从来就不是天赋的专属,它属于所有愿意努力靠近它的人。

我们之所以误解灵感,是因为我们被太多“灵感神话”包围。比如“伟大的作品都是神的启示”“诗人半夜惊醒写下一整首诗”“艺术家在睡梦中获得顿悟”……这些故事当然动人,但它们掩盖了另一个更真实也更普遍的事实:灵感并非上帝在掷骰子,而是你要引诱上帝为你掷骰子。

随着探索的深入,我发现,为何一个人从新手到高手都需要经历模仿、自创阶段,因为模仿实际上就是为了直接获取高质量的信息,然后让自身也产生高质量的心理活动,这样你才能明白高手是如何做的。

当我发现这一点的时候,我真的有点喜极而泣,感觉自己像是发现了世界的另外一面。我突然觉得,一切璀璨文明的背后,其实都是极其朴实的底层逻辑。

虽然以前也被告知平凡的就是伟大的,但是由于自身认知不够,我根本不能彻底理解这句话。但是现在,这句话仿佛像融入了我的灵魂一般,让我刻骨铭心。我仿佛看到了历史上那些伟大人物,用极其平凡的方法做出了最伟大的事业。

灵感并不神秘,它是某种触发机制。你从这里读到一个观点,从那里看到一个故事,从某个场景中感受到一种情绪,这些碎片在你脑海中潜伏着,等到某个触发点将它们激活,它们才“啪”的一声,组合成一个新的点子。问题不在于你有没有灵感,而在于你有没有足够多的信息输入,能不能激活联结,能不能在关键时刻做出那次触发。

所以,我想写这本书来告诉你:你不必再羡慕别人“灵感不断”,你可以学会如何自己点燃那团火。你不必再等那个“感觉对了”的时刻才开始写,你可以用方法让自己进入“感觉对了”的状态。你不必把创作看得神圣又遥远,它其实是一个可以靠技巧、节奏、管理实现的日常行为。

这不是在贬低灵感,而是在为灵感正名。真正持久而有效的创作,依靠的并非偶然闪现的灵感火花,而是可以被系统激发、持续提取的精神能量。一个成熟的创作者,不能靠天吃饭,而是要在任何时候,都能启动自己的创造力。

这本书,就是你通往那种状态的道路。

它不是一本“高高在上”的灵感教科书,而是一本普普通通的灵感捕捉手册。我会与你分享不同领域的人是如何面对创作瓶颈的,也会带你一步步走近大脑和情绪如何影响思维的机制,还会告诉你寻找灵感的方法。看完这本书,你会发现,获得灵感真的不难。你也会看到自己创造力的增长过程。你会从一个“靠天吃饭”的创作者变成灵感不断的稳定创作者;你会从依赖情绪写作,变成主动管理情绪来进入状态;你会从对自己“没有灵感”的恐惧中走出来,变成一个可以自我启动、自我激发、自我赋能的人。

这篇序言,只是我们对话的开始。

——写于写作间隙,窗外阳光正好,我没在等灵感,但灵感来了。 OvIIzkdYl+VrjyHvc4SV+8K570JAkPohkJJGz58F2Ssn1L9PQKE4NNZbWt+j5QA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