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泰州中医发展脉络

泰州海陵素有“汉唐古郡”之称。在汉唐时期,泰州中医已有雏形。南北朝时期,泰州中医得到进一步发展;到了宋代,医官、医学机构兴起,加上读书风气盛行,印刷业日渐繁荣,医学书籍出版增多,成为医学发展的重要时期。宋代从中央到地方皆设有医政机构。宋政和五年,泰州设立医学教授,负责医疗管理和医学教育。

范仲淹“不为良相,当为良医”的名句,开创了儒士学医行医之风。儒士懂医,文人兼习医学和养生之道,成为宋代的时尚。即便是现在,泰州百姓中广泛流传的尊称“先生”特指两种职业,一是教师,二是医生。这种现象不仅为医学发展提供了知识渊博的人才,令医者的社会地位显著提高,更为普及中医药文化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北宋名医卞大亨便是良相后成良医。他曾在朝为官,后隐居,自号松隐居士。卞大亨好读经史,通晓医典,暇时研习养生导引之术,擅长制药,活人甚多,著有《传信方》一百卷、《松隐集》二十卷、《尚书类数》等。宋神宗元丰时,泰州兴化县令陈直也是受到儒士学医行医之风的影响,留心于医学,提出“善治病者,不如善慎疾;善治药者,不如善治食”,对后世老年医学、养生学影响较大。此外,还有给宋仁宗治怪病的郭忠,以治头风著称的名医郭大本,自号“观物老人”的尧允恭等。

浙江江山知县王执中所著的《针灸资生经》是一部因证配穴、内容丰富的临证针灸专著,对临床运用和文献研究大有裨益。《针灸资生经》首刊于澧阳(今湖南澧县),重刻于海陵(今江苏泰州)。旧书重刻是宋代独特的一种文化现象,也是一种传承方式。在海陵重刻,可见当时泰州的医者和百姓对中医的追求和认可。

金元时期学术争鸣也影响了泰州医学的发展,催生出一代名医,其中以出身名门望族的刘叔渊(号橘泉)和镇南王府名医李元节为代表。刘叔渊是“金元四大家”之一朱丹溪的弟子,医术高明。其子刘纯继承家业,从医后笃志岐黄,勤于临诊,著述颇丰,医名盛极一时,著有《医经小学》《玉机微义》等。李元节也是当时享有盛誉的名医,可惜未有著作存世。

明代,受到社会经济的推动,出版印刷行业越发兴盛,社会刻书风潮兴起,医著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各学科进一步发展成熟。泰州境内家族医学传承蔚然成风,涉及内、外、妇、儿、骨伤、眼、耳、口、鼻等各科,泰州医学的宏大规模开始构建。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对明代以后的医学理论与实践产生重要影响的大家刘纯;受朝廷优赏的沈靖,著有《养心斋集》;精通医学及太乙、洪范等术的潘弼,著有《医学运气考正》《删次内经》;擅长治跌打损伤的许氏骨科创始人许仓;戴氏幼科始祖戴安盘等。

清代,泰州中医进入昌盛时期,许多世家和名门大家致力于医学研究和实践,为医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些世家医者通过世代相传的方式,将医学智慧传承下来,并形成了各个门派的传承体系。这时期,医家热衷著述,医书编撰大量增加。南宋诗人陆游后裔陆儋辰,致力于医,著《海陵丛刻·运气辨》两册及《海陵丛刻·陆莞泉医书》六卷,近20万言。赵海仙著有《旌孝堂医案》《国医药物学》《赵氏秘药》以及未终篇的《续辨证录》和《阴阳五行论》。吴尚先著成《外治医书》,后因以骈体撰写,故改名《理瀹骈文》,其将外治法的渊源与发展、历代名医及其本人的经验,一一详为论列,非常可贵,在中医学文献中独具一格。姚训恭撰成《霍乱新论》,以中西医汇通的观点,列述霍乱的病因、病状、病理、病机、用药,以及干霍乱、妊娠霍乱、产后霍乱等不同的证候表现和治法。

民国时期,泰州中医事业曾一度遭到重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党的中医政策指引下,泰州中医得到了迅猛发展。近代泰州丁氏儿科始于丁穆堂,子丁伯庵,孙丁少伯和丁少庵均承祖业。丁伯庵嫡传弟子有王玉玲、王继安等,在泰州地区均享有盛誉。王继安创立“王氏儿科”,其子王靖,是第六、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在泰州市中医院建有传承工作室,曾任泰州市中医院副院长、副书记,现仍坐诊于泰州市中医院。著名医家莫承五,为莫氏喉科传人,又得张氏妇科真传,常年治疗喉、幼、妇三科疾病,著有《养拙医话》等医著,详细记载并总结了其多年的行医经验。其女莫蕙幼承家学,精于中医妇科和内科,现任世界卫生组织澳门传统医药合作中心主任。泰州著名医家杨达夫,著有《集注新解叶天士温热论》,为温病学重要著作。陈邦贤著《中国医学史》,是我国中医医学史的重要著作。

20世纪50年代末,在稻河河畔陈德兴酒坊的遗址,在原泰州中心联合诊所基础上,组建成立了泰州市中医院的前身——泰州人民公社中医院。医院被列入江苏省八大中医院行列,其实力和诊治水平名列前茅,并成为南京中医学院(现南京中医药大学)实习基地。建院之初,医院名医荟萃,人才济济,江都樊川清末举人儒医王吟江传人、省名中医徐汉江,姜堰许氏伤科第十三代传人许钜材,兴化木塔寺卞氏眼科第十三代传人卞则潜,泰州海陵儒医宫嘉钰嫡传弟子武简侯,江都吴家桥张氏妇科第十一代传人张述黄,泰州海陵中医外科名家陈德川传人陈幼川,明代福建布政司参政陈应芳之后、中医世家幼科传人陈木卿,泰州海陵陈氏痔科传人顾希贤,中医世家喉科、妇科传人莫承五,姜堰儿科名医丁伯庵传人王继安十大家齐聚一堂。 aG/VynXvJxVISip7jZzs7naJxC7Td7UtIKbLtnhhqrunsXundQLNI0TlyN+D9tg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