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吕思勉(1884-1957),字诚之,笔名驽牛、程芸、芸等,江苏省常州市人。中国近代历史学家、国学大师。毕生致力于历史研究和历史教育工作,对中国古代史的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与陈垣、陈寅恪、钱穆并称为“现代四大史家”。代表作品有《白话本国史》《吕著中国通史》《先秦史》《秦汉史》《两晋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吕著中国近代史》《吕思勉读史札记》《先秦学术概论》《中国民族史》《中国制度史》等。
“不忧门庭多故,而忧所学不能拔俗人圣;不耻生事之艰,而耻于无术以济天下。”凡今之为大学生者,人人皆当有此志。
——《大学杂谈》
世间的事情,是无一刻不在变动着的,而人每失之于懒惰,不肯留心观察,懒惰既久,其心思就流于麻木了。外面的情形,业已大变,而吾人还茫然不知,以致应付无一不误,青年的所以可贵,就在他胸无成见,所以对于外界的真相,容易认识,合时的见解,容易接受,虽亦不免错误,而改变也容易,每一时代之中,转旋大局的事情,总是由青年干出来,即由于此。
——《论青年的修养和教育问题》
思想是指导行为的,感情又是指导思想的,唯其好之,然后能与之亲,唯其日与之亲,然后能有所入。陆象山讲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一章,精义就在于此。断没有志在于声色货利的,而能够精通治国安民之术的,亦断没有心存于已饥已溺,而终与流俗为伍,入于奇邪之路的。因为流俗者和奇邪者之所求,不过一己之名利而已,然则青年欲求思想之正确,先决问题如何,曰立志。
——《青年思想问题的根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