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中国人为什么崇古

崇古,这是中国人近数十年来,最受人谴责的一端。他们以为一崇古,则凡事都看得今不如古,不肯改良,没有进步了。中西交通以来,西人的进步,一日千里,我们却迟滞不进,以致民贫国弱;今者虽遭遇时会,号称五强之一,仍不免虚有其名;其主要的原因,实在于此。

这话乍听似乎有理,细思其实不然,中国人虽然开口尧舜,闭口三代,把古代看得似乎是一个高不可攀的境界,然亦不过在口头上成为习惯而已。古代的发明,一切不如后世,中国人也未尝不知。不然,草昧、榛狉等字眼,何以常常会被人使用呢?若说从前的人,以为文明反不如野蛮,则翻遍旧书,并无其事。试看变茹毛饮血为火食,易巢居穴处为宫室,无不受人称道可知,至于近代中西交通之初,何以盲目排斥,明知人家之长而不肯仿效,则实别有其原因:(一)由闭塞的民族,往往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排外感情,这实非中国人所独有;(二)宗教是最富于排外性的,不幸西方传来的基督教,又和我国的风俗,多不相容;(三)中国人自古以来,最怕的是海寇。因为中国人的事业,在陆不在海,虽亦有一部分人,冒险航行海外,然大多数人,鉴于海外的情形,是茫昧的。陆路上的寇盗,无论如何强悍,我们总还能知其根据之所在,因而明白其真相,海寇就不然了。而西人来叩关之时,又和明代倭寇的骚扰,紧相衔接。再者,中国历代,在军事上,虽或因他种弱点,以致败北,然以军械论,则总较外国为优良,至近世,则西人的船坚炮利,转非我们所及,自然要更深畏忌了。这都是西力东侵的初期,中国人所以深闭固拒,对于外情,不愿考究,以致无从仿效的原因。然这亦只是处于无责任的地位,徒凭感情立论,不去考察实际情形者为然。至于身当交涉之衡,和外国有接触的人,则除少数特别愚昧者外,亦并非无理由的顽固。不过他们以为:(一)船舰枪炮等,究不过械器之末,倘使人心振奋,政治修明,这些事都不难学得,并非根本问题。(二)而且他们也有他们的御敌方法,如谓与其作战于海,不如诱敌登陆;与其以大船作战于外洋,不如以小船邀袭于近海;又或讲究避弹之术,以及不待枪炮,亦能制胜之法等都是。这些见解,固然不免误谬,亦不能谓其绝无理由,当咸丰戊午、庚申两役,继鸦片战争相逼而来之时,中国正忙于内战,自无暇为御侮之计,然到内乱一停,所谓中国将帅,如曾国藩、李鸿章等,亦即急急乎练新军,设制造局,造船厂等,其反应亦不可谓不速。至其未能收效,则因是时之朝局,正走着下坡路;而中国社会,亦因地广人众;内地闭塞之区,又和海疆相隔太远;又几千年来,迄自视为世界第一大而文明之国,自负太深;一时不易感觉根本改革之必要,实亦无足深怪,谓其由于崇古,以至不能改革,实在是风马牛不相及的。

然则中国人究竟有没有崇古之弊呢?有的,不过其真相并非如一般人所说罢了。中国人并没有说汉胜于唐,亦没有说唐胜于宋。有时候称赞汉人,则必说“汉治近古”。然则中国人之所谓古,是有个一定的界限的,并非比较之辞,说愈古即愈好,较古即较好。然则中国人之所谓古者,以何为界限呢?那无疑的是三代以上了。三代以上,中国人普通把它看成别一个世界,与后世判然不同。至于秦汉以降,则其时间虽亦绵历一二千年,然自中国人看来,总不过是一丘之貉而已。这所谓别一世界,其物质文明,远落后世之后,中国人是知道的,已如前述。然则中国人的崇拜它,究竟为的什么呢?那无疑的是在社会关系上了。试看中国人慨慕三代以上的,总是说它政治之好可知,因为古代的所谓政治,乃是包含着一切社会问题的。

这样的一观念,正确不正确呢?无疑是不正确的。因为一般人所想象的古代,用史学的眼光看来,实在全不正确。然则这种观念,为什么会成立?既成立之后,又为什么不易破坏呢?那是由于(一)古代的情形,太茫昧了,一切凭空想象之辞,都易于附会上去。(二)古书传者太少,法令文诰之类,在后世,知道它是具文,是表面文章,在古代,就被认为实际情形了。譬如清朝的通礼,律例,会典,谕旨之类,谁相信其和实际情形相合?然读《书经》中的典、谟、训、诰,就都以为是述的实事,说的实话;读《周礼》所述的制度,也就信为当时一一实行的了。(三)任何一个社会,总不免有些宗教上的迷信。中国人对于宗教,是很淡薄的,然于其所谓古帝王及圣贤,如伏羲、神农、黄帝、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等,亦不免有些神化,既然神化,自无复怀疑的余地了。这都是将所谓古代者,视为别一世界的原因,然而还没有触着深处。

其深处又如何呢?说到这里,就得追求这种观念心理上的根源,须知尊重客观,乃是近代科学发达之后,才有这观念的。前此则极其模糊,再严格言之,则所谓客观,即在现代,亦不过是比较的,而并非绝对的,这种情形,尤以社会科学为甚。试看任何主张,正反两面,都可以有颠扑不破的理由可知。真理是不容有二的,既然两方面都有颠扑不破的理由,即可见其都只代表了真理的片面。谁引导他使走上这片面的路线呢?那无疑的是感情了。所以中国人的崇古,并不是从客观方面,搜集到种种有利于古的证据,然后从而崇之的;倒是心理上先有一种爱古薄今的感情,然后逼着他去搜集有利于古之证据,而成立种种曲说的。其成立的原因,既然如此,自然经不起客观的批判了。

然而根据这感情而成立的曲说,虽不足信,而使这感情成立的原因,倒是极为确实的,绝非空中楼阁,所以此种感情,绝不会因其所建立的说法的不确实,而被冲淡。中国人崇古观念的所以不易打破,并非虚伪的东西,亦可以成立,而是有真实根据的东西,不可能摧毁,虽然其真实的根据,根据之者初不自知,亦于其真实无损。

这真实的根据是什么呢?人无不避苦而就乐,而所谓苦乐,实视环境为转移,环境又有两种:一为自然环境,一为社会环境。而二者之中,社会环境的关系尤为密切,任何一个人,我们允许送他到巴黎纽约去,给他以物质上种种享受,但是他要捐亲戚,弃朋友,他总还是不愿的,便是一个明显的证据。不论哪一国,在其邃古时代,其社会关系,终是非常良好的,这个,在社会学上,已有确实的证明,勿庸再行申说了。所惜者,不论哪一国,这一个时期,都很早地就成为过去。到有史时期,社会关系,大都已经恶化了,然这一个境界的甜蜜的回忆,却永远留在人们的心头,不肯忘掉,孔子追慕大同;希腊哲人,亦说最古的时代就是黄金时代,后乃变为白银,变为黑铁;即由于此。这种时代,既然举不出其确实的史实,而徒凭感情的领导,再为理想的构成,自然没有客观上的确实性,此其所以在史学上则经不起辩驳,而他们视此世界为理想世界,想用种种方法来达到它,亦终于徒存在虚愿而已,说食不能获饱,过屠门而大嚼,亦复何益?这种观念,岂不非徒无益,而又害之吗?不。一切错误的观念,其中往往仍含有正确的成分的,不过不能纯粹,遂至走上错误的路罢了,然则所谓正确的成分者,又如何呢?

人,如何可以得到幸福?如何就要遭到灾祸?简而言之,能否控制环境而已,环境有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之殊,二者之中,社会环境,尤难控制。人,直到现在,还只能控制小社会,而未能控制大社会。何谓小社会?一切事物的利弊,都能够看得清楚;而要兴利除弊,力量亦足以贯彻之者便是。反是便为大社会了。中国人所谓古代者,实系与后世截然不同的世界,已如前述,这截然不同之点,就在于一能控制,一不能控制,中国人以为其所谓三代以上的时代,社会是一切能以人力控制的,这是错误的,然追溯到未有历史之前,社会曾有一个可以控制的时代;在这种社会之中,人们所得的幸福,较之处于不能控制的社会中者为多;因而我们的目的,在于努力以求恢复人力对于社会的控制;这种见解,丝毫不误,所误者,只是其所提出的方法不合而已。所提出的方法,为什么会不合呢?那是由于社会既大,断不能斫而小之;大社会又决不能用小社会的方法来控制,然中国人所提出的控制社会方法,乃全是控制小社会的方法之故。然这只是一部分的误谬,其余的部分,仍不能谓之不正确了,所以我说:一切错误的观念,其中仍有正确的成分。

感情,似乎应当服从理性的,其实理性是应当受感情的指导的,因为理性之所求,不外乎去恶而就美,而所谓善恶,原是由感情决定的,然则中国人崇古的观念,实有甚深的根底,他们将领导我们,寻求适当的途径,走向光明之路。

(原刊《学风》第一卷第三期,1947年5月1日出版) +5hVFAA9kBchey9ap/t8RYUY8zfNKx4/8nKNDNYNSmHrCvw1azQCLTafkb9QB+5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