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情真才能动人
(序)

郑苏伊

我的父亲臧克家是以诗名世的。“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许多读者都是从《有的人》这首诗开始认识了父亲。然而,可能大家都不会想到,在父亲创作的生涯中,他第一次在报刊上发表的作品是一篇散文,题目是《别十与天罡》,比他第一首诗歌的发表整整早了四年。

父亲的散文如同他的诗歌,贴近时代,贴近生活,情感真挚,含蕴质朴。他曾在一篇文章中写出了自己对散文创作的体会:“写好散文,必须具备几个条件,生活厚,印象深”,“要写出叫人感动的文字来,自己一定先感动过”,“就是写景的文章,也必须首先有情”。

父亲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因为生活厚,印象深,感情真,无论是怀人记事、写景抒情,还是针砭时弊、评诗论文,父亲的笔触都能触及到人物、事件、诗文的最深处,探幽发微,发掘出那些最本质、最动人的东西,使文章散发出独特的魅力。

譬如父亲的怀人之作,无疑是他散文创作中最为优秀感人的作品。正因为父亲对前辈、师长、朋友有着真挚炽烈的情感,所以他把自己的一腔深情全部灌注到笔端,这些朋友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性格人格,都通过父亲的精心描写呈现在读者面前。这样,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在读者心目中树立了起来,而且,每个人只能是独特的“这一个”。《陈毅同志与诗》中父亲引用了陈毅元帅出访前“倚装”所写的信,信中“立即上机赴朝鲜,把近来写的三首诗,仓猝定稿,送《诗刊》凑趣,如蒙登载,要求登在中间,我愿做中间派,如名列前茅,十分难受”几句,既表现了元帅“本色是诗人”,百忙之中还不忘诗歌创作,又将陈毅元帅谦逊幽默的性格显现在读者面前。《说与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中通过对闻一多先生作为学术家、思想家和政治家、革命家在“说”与“做”上不同表现的叙述,彰显了闻先生忠诚爱国,不惜为国捐躯的崇高精神。《老舍永在》中用大量篇幅书写了老舍先生与父亲的交往,快收篇时父亲写道,老舍先生有时在会场与父亲碰见,“隔得远远的,他亲切地叫一声我的名字,把‘家’字的声音拖得很长,像一缕情感连绵不断”,只这一个场景,便使读者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两人的深厚情谊,跃然纸上。《剑三今何在?》中,王统照先生不顾重病在身,赴京参加会议,看望老友,病重住院还不忘请父亲为他筹钱给山东图书馆买书的情节,让读者看到了这位文艺老战士对朋友、对文化事业的拳拳之心。尤其是对最为亲近的、在自己家干了一辈子长工,老了以后被赶出家门的“老哥哥”,父亲更是倾注了自己最深的情感。《老哥哥》结尾处,一句“又是秋天了。秋风最能吹倒老年人!我已经能赚银子了,老哥哥可还能等得及接受吗?”催人泪下。后来在一次写怀念“老哥哥”的文章时,父亲心潮澎湃,不能自已,三次洒下热泪,不得已跑到卫生间以冷水浇面。由此足见父亲对于文学创作的用情至深。

父亲不仅对朋友一片真心,对祖国、对人民,更是满怀深情。他自小生活在农村,把勤劳善良但生活艰辛的农民视为父兄。在父亲民国时期的散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以沉实凝重的笔调刻画了在暗无天日的矿井下卖命的矿工,在棉田里辛勤劳作的拾花女,为养家糊口日夜漂泊在水上的舟子,白天奔波劳碌夜宿野店的脚夫,山窝里家境贫穷却依然自寻快乐的农家孩子们……父亲把自己对他们的深刻了解化为笔下劳动人民的人物群像,歌颂他们的坚忍质朴,为他们的悲惨命运叹息不平。而对于那些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统治阶级,父亲却毫不留情,笔调尖锐辛辣。在《官》一文中,父亲不仅给那些欺下媚上、贪腐成性、结党营私的“官”们画了一幅惟妙惟肖的图像,也深刻揭示了国民党政权上层腐败,失去民心,必然灭亡的原因和命运。父亲的其他杂文,也都冷峭犀利,鞭辟入里,给人印象深刻。

新中国成立后,父亲为人民当家做主,祖国欣欣向荣而感到由衷的欣慰,无论是歌颂中华大好河山,还是描写身边琐事,他散文的笔调也变得轻松明快,亲切洒脱。他创作的《毛主席向着黄河笑》《纳谏与止谤——重读〈邹忌讽齐王纳谏〉有感》《说与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受到选家青睐,先后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尤其到了晚年,父亲更是“老来意兴忽颠倒,多写散文少写诗”,创作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散文佳作。除了一系列怀念老友的作品外,《我的“南书房”》《夜读记快》勾勒了父亲晚年日常读书写作的情境,《我和孩子》《我爱雨天》则充满了轻松愉快的生活情趣。《炉火》一文更是父亲一生追求光明和热情如火、活力四射的性格的真实写照。

父亲从事文学创作近八十年,出版了数十部文学作品,对自己的作品有着个人的创作体会,对文学创作的各个门类,也有着深厚的创作经验。这些体会和经验,是父亲用心血和汗水凝结而成的,对于读者有着学习和借鉴的价值。更值得一提的是,父亲对中华五千年优秀的传统文化极为热爱,晚年倾情研读古典诗文,写下了许多鉴赏文章,这些篇什不雕琢,无匠气,以自己几十年文学创作的经验与古代文人“旷百代而相感”,往往持有个人的独特见解,被人称为“诗人之文”。

为父亲做了二十年助手,父亲的散文,我已经读了不知多少遍。然而,每读一遍,我还是会被充溢其中的真情所打动。感谢中央文史出版社为父亲臧克家出版了这本散文精编,让我在编辑过程中又一次重温了父亲的散文,也又一次被深深感动。本书的责编为此书付出了辛勤劳动,在此一并感谢!更希望父亲这些饱蘸浓情精心创作的散文作品,让读者也收获一份感动,给他们带来美好的精神享受。

2021 年 12 月 18 日 CV+ht0SIWzQgrj7YtfMo9IbPUc8nXUZ1P2VSo4bFQnQVJvGFOL6n3JHHS2zxe5G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