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我的沟通课上,最受学员欢迎的课后练习每次都是“夸赞”。
学员作业摘抄:
我回家对哥哥说:“今天哥哥帮助妹妹换裙子,还主动帮奶奶洗碗,表现很棒!妈妈要给一个拥抱做奖励。”我家哥哥很开心,把晚饭全吃光了,又主动去收拾碗。
今天下班回家我表扬了姐姐:“大宝,放暑假有半个月了,爸爸妈妈都要上班,谢谢你带着妹妹在家里学习、玩耍,还自己解决吃饭问题,为妈妈解决了后顾之忧,辛苦你了。”姐姐有点得意地笑了,她的表情又有点难以置信,可能是我平时批评她比较多。我赶紧说:“妈妈说的是真的,真心感谢你。”姐姐说:“妈妈你要多表扬我,我一定会更自信!”
我家娃写字潦草,暑假让他练字。今天整体还不是很好,但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练习我挑出来几个字做了表扬:“哇,你这个字怎么写的,横竖撇捺都特别标准,和书上印的一样,厉害!”娃激动地说:“妈妈,我来教你写……”结果我练了一晚上字,哈哈。
分享作业的时候,大家都非常激动,好像发现了家庭生活中的“新大陆”。简单的一个“小动作”换来了一家人一整天的愉悦心情、孩子们肉眼可见的动力、亲子关系的改善、为人父母辛苦疲惫背后流淌的喜悦和欣慰……夸奖的效果让很多人都非常惊讶。
仔细研究,我发现,这些宝藏夸奖除了指向“对的行动”之外,还都包含了“好的感受”。当我们把“对的行动”和“好的感受”捆绑在一起,心动带来行动,效果总是会超出预期。
反之,当“对的行动”被我们不小心与“糟糕的感受”做了捆绑,又会发生什么呢?
下面的这些表达是否似曾相识:
你怎么这么简单的事都不会做?
你看看人家做得多好?
不弹完琴就不能去玩!
学习就是个苦差,吃得苦中苦……
我们经常抱怨孩子不好管,说了也没用,说一点做一点、不说就不做了……这些问题很多时候都是因为我们将行动捆绑了负面的感受,从而造成了孩子内心的抵触。即使是对的行动,如果长期和负面感受绑在一起,也会被孩子在内心里深深排斥。很多孩子一旦离开了约束,就会放弃学习,这就是因为学习的过程太不开心了。
工具5: 捆绑“好感受”
试试用下面的句式把“对的行为”和“好的感受”一起表达出来。
开心:“你的……让我……真是太好了。”
感动:“你做了……我特别感动。”
惊喜:“今天你的……很不一样啊……太惊喜了!”
赞叹:“你竟然自己解决了……你真是了不起、太棒了!”
情境小练习: “做对”好心情
想一想下列“好感受”可以“捆绑”在哪些情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