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为什么是木拱廊桥?

如何用最短的时间认清一个人的本性?

与其欣赏他的仪典盛装,不如窥视他的居家日常;与其考察他的例行公事,不如观望他在紧急、危险或意外状态下的临场反应。

那么,如何以极短的篇幅认清中国建筑的本质?木拱廊桥就是一个角度清奇又洞察深刻的观测窗口。

对于中国建筑,宫殿神堂便是盛装,民间住行便是日常。平常规模、寻常功能的房屋殿宇就是例行公事,而在严峻自然环境、危险施工条件下建造的桥梁巨构,则是极端考验。

盛装下的中国建筑,受制于礼制文化及官方法规,形成烦冗的程式,又包含不同时代的文化整合,弥漫重重迷雾。这便将技术发展的内在动力隐藏极深。若想洞悉中国匠作的本质,我们很难仅从官式建筑或常规结构中获取新的认识。

木拱廊桥的结构主体编木拱,是一种极为特殊的建筑结构,用木材交织起拱,实现较大的跨度,在人类历史上罕见而非凡。而桥之上的廊屋,点缀南方山区的道路,扮演着乡村日常生活“起居室”的角色。

编木拱桥不独出现在中国,它也曾闪现在日本、美国,以及欧洲多个国家,却唯在中国达到高度成熟的状态。最著名的案例包括宋画《清明上河图》中的汴水虹桥,以及东南山区的木拱廊桥群体。前者以纤毫毕现的图像流传千年谜题,后者直至今天尚有匠作传承,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木拱廊桥于险境中实现“不可能的任务”,参与乡村生活家常年节的共振。

于是木拱廊桥便成为一条特别的红线,既可串联生活与建造两种底层逻辑,又可揭示中国与西方的空间差异,集中、迥异而又关联,成为一把特殊的钥匙,剑走偏锋却刺入要害,帮助我们跳出庐山之外,看清中国建筑的一些底层特质。 Fj+lyP4B2HSA1puwS8v3y3eJWRkNVf3h989vAwF/OxFXMm+l1h3T/d1lyHQgbXz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