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3章
大爆炸是如何开始的?

“妈妈,我有一个问题。”

系好安全带,我们要出发了。这句话听起来像是我当时年仅4岁的女儿随口说出的一句话,但现在抚育了3个孩子之后,我深刻地意识到,小孩子提出的问题包罗万象,其中既有明显毫无意义的呢喃,也有让人完全找不到头绪的难题。

这种以“妈妈,我有一个问题”开头的重磅提问已经成为家常便饭,而我的女儿似乎最喜欢在我们驱车进城的长途旅行中抛出这些棘手的问题。无论如何,想要在4岁儿童的认知水平上解释那些复杂的概念实属不易,更不用说还要在开车时分心应对。

就在上周,我的女儿在“我有一个问题”之后接着问道:“第一个妈妈是从哪里来的?”这样的问题会让我的内心陷入一片混乱,那个眨着眼睛望向我的孩子还没有上过学,没有积累足够的词汇量,尚不具备抽象思维能力,甚至连系鞋带都不会,我该如何平等、坦率地回答她呢?

那天清晨,当我们沿着乡间公路行驶时,天上正下着雨。我的女儿安静地坐在那里,看着雨滴滑过车窗。

“水是从哪里来的?”

太简单了!不管怎么说我也是拥有博士学位的人,给一个学龄前儿童解释水循环还不是轻而易举?呵呵,我太自大了。我试图在不使用任何多音节单词的情况下解释蒸发、凝结和降水,讲完一遍之后还颇为自得。我暗地里以为,她会因为我的解释而感到无聊,然后冷不丁地转换到别的话题,毕竟跑题是所有儿童的天性。但从后视镜中,我可以看到女儿对我的解释并不满意(我过去常常称她的这副表情为“苦瓜脸”)。事实上,随着我的讲解不断深入,她看起来越来越沮丧。我想也许我使用的术语过于复杂,或是概念过于抽象了。说实在的,试图一边开车一边向一个4岁的孩子解释水循环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我试着用更简单的词语和概念来解释,比如“雨”。

“宝贝,你知道有时候会下雨吗?”

“不!我不是那个意思!”

看来,我完全误解了她的问题,于是我开始努力揣摩她到底想问什么。我真心希望我的女儿不要大发脾气,因为她逐渐拔高的声调预示着她的不满情绪即将爆发。由于我没能理解她的意思,所以她越发变得沮丧,这完全可以理解。新的一天从尖叫和哭泣开始,这对谁来说都不是好事(包括我在内)。

现在,她带着恼怒的情绪,以及只有这个年纪的孩子才能轻松驾驭的那种任性的口吻再次提问:“不,妈妈,水是从哪里来的?”

好吧,也许这个问题并不像我想象的那么简单。

于是,我用那种最平静、最有耐心的妈妈式语气说道:“宝贝,你是想知道为什么地球上有水吗?”

“是的!水是从哪里来的?”

原来最初的问题已经准确表达了她的本意。“水是从哪里来的?”事实上,因为当时正在下雨,所以我以为她只是想知道有关下雨的事。不过她问的不是雨,而是水。

我(自以为)终于抓住了她的问题的核心。好吧,我是一名天文学家,这个问题我能回答。

“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太空中存在众多巨大的脏雪球,叫作‘彗星’。在很久很久以前,它们撞上了地球,同时也把它们身上的雪和冰一起带了过来,这就是地球上大部分水的来源。”这个解释并不是百分之百准确,例如,太空里并没有真正的“雪”,其他类型的星子也带来了水(不同来源带来的水的确切比例仍有争议),但这已经是我当时能想到的最佳答案了,所以请多包涵。有时候,为了让学生(或蹒跚学步的孩子)能够快速理解某些问题,我们不得不牺牲一些精确性,并祈求这些“类比”不会在将来反噬。

但是,我女儿的那副“苦瓜脸”还是没有变化。现在,我开始担心她会因为彗星撞击地球而感到不安。于是,我开始在脑海中组织语言,准备回答“为什么我们现在不再经常被彗星撞击”之类的问题,而我还没有想好要怎么解释概率论和统计学。

结果,她用“超级生气的小孩子”的语气大声喊道:“但是,水是从哪里来的?”

驾驶座上的这位可怜的妈妈,大脑显然没跟上小孩子的节奏。她的问题单刀直入,没有那么多小心思,她只想知道水是从哪里来的,也就是在它来到地球之前,在彗星和小行星带来水之前,甚至在水以水的形式存在之前。这真是一个宏大的问题,我觉得自己需要喝点儿咖啡才能继续解答。不过,我至少明白了一件事,我们即将一头扎入科学知识和理解的“无穷倒退” 当中,因果关系要一直追溯到“开始”。

当我们终于到达日托所的时候,我们已经回顾了星际分子云的形成、恒星核心中的核合成,并一直追溯到万物的源头——宇宙的起源(当然,我在阐述的过程中没有使用上述任何专业术语,并且忽略了很多细节。事实证明,向一个不知道原子是什么的人解释核合成实在太难了)。此时,我们一头撞上了南墙(只是打个比方,幸运的是,现在我已经把车停下了)。

“宝贝,没有人真正知道宇宙是如何形成的。很多人都提出过不同的想法。”当然,我很想用“假说”这个词代替“想法”,但我及时地收住了。眼下的话题已经颇费周章,我着实不想因为用词不当而陷入更大的麻烦。

“比如什么样的想法?”

哦……我实在不想向一个4岁的孩子解释量子涨落。在此,我要向历史上那些思考过宇宙起源的思想家以及大量的相关文献致敬,而坐在车后座上的这个4岁的孩子只是在执着地追问水到底是从哪里来的,但是她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涉足宇宙起源这个宏大的问题了。 ac0edKVpT7IIBh9yDyODmjLMm2f+AKu9hdjP+mVfAohg1RrIZiNn4moXhWGY8G3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