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若你未接触过实证主义,请允许我先澄清一个常见误解:实证主义(positivism)与乐观、快乐(positive)无关(尽管实证主义者可能同时积极乐观,但我也认识不少脾气暴躁的实证主义者)。“实证主义”这一术语源自法语positif(而该词又可追溯至拉丁语 positivus ),意为“放置”,由此衍生出“定位”的核心概念。在这里,“positive”一词特指“确定无疑”的认知状态。在哲学上,实证主义指的是坚信逻辑、理性和实验是获取现实意义的唯一途径。基于这一定义,实证主义在科学与科学方法中扮演重要角色。
我大体认同实证主义的大部分内容(其学派分支五花八门,堪比新教的各个宗派,它们虽然在核心教义上达成共识,却在诸多细则诠释上存在分歧)。作为一名科学家,我当然重视实证研究,但我也有底线。实证主义中存在一个极端的流派,主张逻辑、理性和实验之外的现实没有任何意义。以我之愚见,这种观点散发着对人类认知能力的盲目自信,人类的感知如此有限,思维如此狭隘,却敢妄言穷尽真理的所有可能?一味地否定所有人类无法感受和验证的现实维度,这种傲慢暴露了其学术上的短视,最后也必将是死路一条。倘若我们对当前无法实证的现实之外的可能性连最低限度的开放态度都不保留,就等于主动切断了未来有可能得到验证的诸多路径。正如克拉克三定律中的第二条所说的:“想要探索可能性的边界,必须敢于涉足不可能的领域。”
基于个人哲学立场,我愿意将当前无法验证(甚至永远无法验证)的观点视为现实的一部分,但思考某事与相信某事绝对不是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