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觉得身体沉重。”
“无论睡多久,都还是觉得倦怠不堪,无法完全消除疲劳感。”
“光是去公司就已经累得不行。”
“休息日不知道该做什么,到头来一整天也只是无所事事。”
“周末补觉,结果收假返工时反而更累。”
你是否也为这些事烦恼呢?
每天忙于工作和家务,渴望放松却无暇休息;即便有带薪假,但同事都不去申请,上司也拉着一张脸,很难申请下来;拖着疲惫的身体去上班,却总是呵欠连天,无法集中精神;效率低下,回家也就越来越晚……
这样的人恐怕比比皆是吧?
“累了就该休息”,为什么连如此理所当然之事都做不到呢?仔细想想就会发现,这非常奇怪。 归根结底,人们所面临的问题在于……稍等,在此之前先让我做个自我介绍。
我叫片野秀树,是日本恢复协会的代表理事,提倡“休息是一门学问”这一学说。虽然我们并没有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实地调查,但恐怕海外也没有类似以“休息学”为名的学问。
疲劳是全人类共同的问题。尤其是在曾被称为“疲劳大国”的日本,牺牲自我、努力工作的观念被视为美德。即使是今天,这种倾向仍然存在,许多人将“休息=懒惰”视为真理,对于休息怀有罪恶感。我始终认为,这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
保持健康的三大要素是“营养、运动、休息”。三者之中,营养和运动的学术体系已经取得很大进展,无论是孩子还是成年人都有机会接受相关的教育。在运动方面,从小学阶段起就有体育课,还有体育类专科大学。运动生理学和体育科学等运动相关领域的研究也如火如荼。在营养方面也是如此,日本从小学开始就设立了家政课,让学生学习营养相关的基础知识,也有很多大学可以专门学习营养学。
然而,唯有休息没有作为一门学科被确立下来。这可能是因为人们普遍抱着“只要待着别动就行,休息人人都会”“根本没必要特意去学习怎么休息”的想法。
可是,现代人正因前所未有、多样化的压力和疲劳而困扰。与以体力劳动为主的时代相比,现在的工作依赖电脑、手机等数码产品,主要是消耗精神。因此, 如果仍然选择与过去相同的休息方法,可能无法有效缓解疲劳。
本书将对长期被忽视的疲劳问题进行科学的解读,解答以下疑问:
·人为何会感到疲惫?
·即便筋疲力尽也继续工作而不休息,人的身体会变成怎样?
·什么样的休息方式最有效?
稍后我会对这些问题进行详细解答。与疼痛、发烧一样,疲劳也是身体发出的警告,它在提醒我们“如果不休息的话,会很危险”。但人类的大脑可以暂时忽视这种警告。虽能勉强应对,如此持续下去绝不是一件好事。
此外,许多疲惫的人往往试图通过多睡觉来消除疲惫。但你知道吗,仅仅延长睡眠时间、一味地躺在床上或沙发上,实际上可能会适得其反。
人们通常认为休息就是待着什么也不做,但今后我们需要更加主动的休息方式。
本书划分了七种休息方式,希望大家可以通过适当的组合,找到最能让自己恢复状态的休息方式 (我称之为“主动休息”)。找到适合自己的休息方式,也可以让假期的价值倍增。
一流的运动员都明白休息的重要性,通过合理休息以发挥最佳表现。同样地,商业人士也应该重视休息,以获得最大的成果。我们今后的工作方式,不正应该向这一方向转变吗?
有的人下班后疲惫不堪,毫无干劲,对着家里堆积如山的脏衣服和没洗的碗碟束手无策;有的人因为“太累了,发了会儿呆,结果犯了大错……”而感到沮丧;有的人“想辞掉辛苦的工作,但辞职的话生活将无从维持”,所以依然强迫自己上班。
本书将为这些人提供无须依赖功能饮料或咖啡,通过深度休息获得最佳状态的方法。
希望你能放松心情,愉快地阅读,这将是我最大的幸福。
片野秀树
2024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