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中国企业面临“不出海就出局”的潜在压力。在国内,中国面临经济增长放缓、内需不足、产能过剩等问题。中国企业通过对外投资开拓新兴市场,特别是在东南亚、非洲和拉美等地区,扩大市场规模,获取更高回报,从而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通过对外投资,企业将国内过剩产能转移到海外,既优化了产能配置,又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在全球布局下,中国不仅在国内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找到新的发展空间,而且提升了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力,有助于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国外,应对供应链重组和地缘政治挑战,全球范围内的贸易保护主义和经济民族主义抬头。各国逐渐意识到供应链过于集中在特定国家或地区的风险,试图推动供应链的多元化和区域化。尤其是特朗普再次当选美国总统,可能引发全球范围的贸易战,导致国际贸易摩擦加剧,全球供应链受到冲击。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大制造国,制造业增加值约占全球的30%,面临供应链转移的压力。通过海外投资实现本地化生产,能减少企业受外部贸易政策的影响,分散生产和供应链风险,建立经济和政治上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从而提升应对国际环境不确定性和潜在冲突的能力(陈逸豪,等,2024)。
从中长期来看,加大对外直接投资也具有战略重要性。中国目前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最大的贸易国。作为一个新兴的大国,其经济崛起不仅需要国内的发展,还必须通过全球化布局来实现。全球化布局对中国来说不仅仅是短期的经济策略,更是长远的国家战略,是推动经济崛起和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是逐步成为全球经济领导者的必要路径,是国家战略需求的必然选择。同时,通过全球化布局,中国在促进自身发展的同时,也有助于实现与他国的互利共赢。
同时,从宏观数据来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仍有较大增长空间。从绝对量来看,2023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约为1 773亿美元,约为全球第一位美国的44%(4 043.2亿美元),与第二位日本(1 840.2亿美元)相当;存量为2.96万亿美元,约为全球第一位美国(9.4万亿美元)的31%,与第二位荷兰(3.4万亿美元)相差13%。从相对量来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占当期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的比例偏小,2023年仅为2%,而美国为7%,日本为17%;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占GDP的比例也较低,2023年仅为17%,而美国为35%,日本为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