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4章
中国古代数学

中国古代数学,就是一部算法大全。

——吴文俊

在金庸的小说《射雕英雄传》中,有一段关于瑛姑与黄蓉用几道数学题过招的情节,其中瑛姑是“神算子”,而黄蓉她爹是东邪黄药师,擅长“奇门数术”。话说当年黄蓉被裘千仞打成重伤,生命危在旦夕,郭靖将她送到南帝一灯大师那里救治,结果误入瑛姑茅舍。正巧撞见瑛姑正在算一道开平方的问题,黄蓉脱口道出答案。瑛姑又给他们出了一些数学题,如果答对了就放他们两人走。黄蓉天资聪慧,都一一作答了。在与瑛姑告别时,她也留下三道数学题来为难瑛姑,其中一题为“鬼谷算题”:“有一个数,除五剩二,除四剩三,除三刚刚好,问这个数是多少?”

这个问题听起来比较难,当时可把瑛姑难倒了。黄蓉固然天资聪慧,但更重要的是,她掌握了这类问题的算法之道。实际上,这也显示出中国古代传统数学与古希腊论证数学的不同之处。在不同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的影响下,中国古代数学走上了一条迥然不同的发展道路,形成了传统实用数学,创立了以算法化、数值化为主要特征的数学方法和理论体系。

中国古代数学经历了以下主要发展阶段:

● 数学知识体系的形成时期(公元前3世纪末至公元1世纪初)。

● 以理论研究为重点的发展时期(公元1世纪初至8世纪初)。

● 古代数学发展的黄金时期(公元11世纪至14世纪初)。

自元代中期开始,中国古代数学高水平的研究突然停止。到了明代,一些有名的数学家甚至不能真正理解宋元时期的数学成就。代之而起的是数学的歌诀化,以及珠算逐渐取代算筹而成为主要的计算工具。明末至清代中期(1607—1760),国外初等数学传入中国,中西方数学开始融合,但形式基本上是中国的。此后的近百年间(1760—1850),西方数学的传入工作逐渐停止,整理中国历史上的数学著作成为主流,但高水平数学成果十分有限。大约从1850年开始,西方古典高等数学传入中国,这时吸收西方数学成果才成为中国数学的主要发展方向。直到20世纪30年代,中国古代数学完全转变为西方数学,除珠算外,中国古代数学形式的影子已毫无踪迹。中国数学自此完全融入了世界数学发展的洪流。 OteQZ+wqLRlC7VF1kFohNHU3x6fIpOsJtiNF4+xp9SSAOwwWOhxnKOMZMBk/zVP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