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话说明朝万历皇帝去世后,一直被打压的太子朱常洛终于等来了出头之日,终于登基坐殿,年号泰昌。然而半月不到,一向底子虚弱的38岁的泰昌帝朱常洛,突然病倒了。
由于各种复杂原因,泰昌帝的病情无法得到控制,开始出现危在旦夕的苗头。这可急坏了皇帝,也急坏了宫内所有不愿意他死去的人。危急时刻,忽然传来一个“喜讯”:鸿胪寺丞李可灼有“仙丹”可治病!病急乱投医的泰昌帝便三番五次地催促召见此人,尽管许多有识之士都认为“仙丹”这玩意儿实在不靠谱。历代帝王,包括明朝的好几任皇帝,都沉迷于此,几乎没一个有好下场。
最终,在内阁首辅方从哲的监督下,李可灼被带到了泰昌帝面前。此人50岁开外,如果说相貌丑陋猥琐,也许皇帝就不信任他了,偏偏他长得举止飘逸、仙风道骨,还是国家正式编制内的“公务员”,非招摇撞骗的江湖术士可比。李可灼进献的“仙丹”盛在一个古朴的锦匣内,红灿灿的,一股清香沁人心脾。李可灼称,仙丹是他在峨眉山采药时偶遇一位仙长所赠,所用药料均采自神府仙境,能治百病!
据方从哲回忆,泰昌帝日渐消瘦,虚弱不堪,但神志尚且清醒。
尽管泰昌帝屡屡被劝阻,但并不能减少他对仙丹的好奇和信任,而且对之前的所谓正规治疗逐渐失去了信心。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哪怕不能治病,总不会吃死人吧?他很可能是这样想的。
李可灼见大臣有疑忌神色,先自服一粒,短时间未见不良反应。马上,泰昌帝急切地命人取来仙丹——红丸,和着鸡汤便急匆匆地吞了下去。
在场所有人都紧张地捏了一把汗,几乎连呼吸都停止了。
过了一会儿,泰昌帝睁开双眼,坐了起来,好像一下子健康了许多,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连声夸奖:“果然是仙药!”又赞道:“李可灼真是大忠臣。”其后,泰昌帝向李可灼索取第二粒仙丹,打算次日服用,并允诺对其加官进爵。
泰昌帝真的被治好了吗?世界上真有这样的神药?
服过“仙丹”之后,泰昌帝的病似乎一下子被驱走了一半。接下来,他居然还曾两度走出了殿门——当然是被人搀扶着。
尽管如此,方从哲的心腹幕僚及太医院的太医全都否定了“仙丹”的作用,认为这只是皇帝的自我感觉良好而已。当年还没有“心理作用”一词,如果有,恐怕大家都会拿来如是说。
无奈皇帝本人坚持服用红丸,而方从哲迫于压力,只好顺从。
到了第三天早晨,泰昌帝派人催药。方从哲无可奈何地将李可灼带去朝圣,再次献上红丸。李可灼看皇帝服罢,跪请他上床休息。泰昌帝却满不在乎地摆摆手说:“用不着,朕今天精神很好,李爱卿献药有功,来日定当封赏。”
然而,谁都没想到,当天夜里,皇帝竟突然驾崩了。这就是明代扑朔迷离的“红丸案”。
其实,不论是我们这些站在上帝视角来对事件进行分析的人,还是当时的事件参与者,只要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哪有什么所谓的仙丹,至于“红丸”有没有毒,那是另一回事。
那么,皇帝为何一开始会觉得有效呢?
也许这不过是安慰剂效应。
安慰剂效应又名假药效应,指的是患者虽然获得了无效的治疗,却“预料”或“相信”治疗有效,其症状得到舒缓的现象。有人认为这是一种生理反应。
实际上,人类使用安慰剂的历史相当悠久。早在抗生素发明之前,医生们便尝试给患者服用一些明知无用的粉末,而患者还满以为有了活下去的希望。而在某些病例中,有的患者果真奇迹般地康复了,甚至还平安度过了诸如鼠疫、猩红热等令人闻风丧胆的“鬼门关”。
遗憾的是,在大多数情况下,安慰剂未必能起到客观且持久的疗效,而真正意义上的治疗却被耽搁了。不过在古代,很多疾病都无法根治,比如结核病,只能依靠患者自身的免疫力。今天,有关“安慰剂效应”的心理和生理上的解释仍是一个难题,还有待于深入研究。但是,人类的心理的确能影响生理,例如安慰剂能引起大脑分泌内啡肽,这种化学物质具有镇痛效果。
有人不禁会问,那红丸的成分是什么?会不会是红丸直接毒死了泰昌帝?
顾名思义,红丸既然是红色的,在古代来说,除了红色染料,就只有含重金属的物质才能制造出这样的效果,毕竟那时没有现代的化工专业,食用色素添加剂也不存在。若是用蔬菜水果制造出这样的效果,似乎又不能长期保持红色不褪、气味新鲜。
明代谢肇淛所撰的《五杂俎·卷十一·物部三》提道:“医家有取红铅之法,择十三四岁童女,美丽端正者,一切病患残疾,声雄发粗,及实女无经者,俱不用,谨护起居;候其天癸将至,以罗帛盛之,或以金银为器,入瓷盆内,澄如朱砂色,用乌梅水及井水河水搅澄,七度晒干,合乳粉、辰砂、乳香、秋石(童子尿)等药为末,或用鸡子抱,或用火炼,名红铅丸,专治五劳、七伤、虚惫、羸弱诸症。”
辰砂又称朱砂、丹砂、赤丹,是硫化汞矿物,汞含量为86.2%。古人并非不知道所谓红铅丸的毒性。
谢肇淛在书中还提道:“庐州龚太守廷宾时多内宠,闻之甚喜,以百金购十丸(红铅丸),一月间尽服之,无何,九窍流血而死,可不戒哉!”
李可灼进贡的红丸,其原型很可能就是上述的红铅丸。经血和童子尿虽然入药荒诞,并不会致死,但大量、长期服用重金属物质才会损伤神经乃至消化等人体重要系统而致死。只不过,慢性中毒致死的概率更大,而泰昌帝仅仅服用两颗就去世了,看来也未必是红丸直接要了他的命。
让我们回顾一下事件的源头。
泰昌帝朱常洛即位后,颇具心计的郑贵妃为了保全自己,取悦新帝,从侍女中挑选了八名能弹会唱的美姬进献给皇帝,欲以美人计为自己请封皇太后。泰昌帝把持不住,不几日便“圣容顿减”“病体由是大剧”。此时,曾在郑贵妃宫中的内侍太监、后升任司礼监秉笔太监兼掌管御药房的崔文升给皇帝开药“泻火”,用去热通利之物,使皇帝腹泻不止,据说一夜腹泻数十次,弄得朱常洛委顿不堪。
一个充其量只是宫廷药房“行政主任”的人,竟贸然给九五之尊开药,酿成了医疗事故!皇帝好比得了痢疾或霍乱,体内水分和电解质大量流失,又无法通过静脉进行有效补充,自然就龙驭上宾了!其间一段时日似有起色,可能只是回光返照而已。
当然,如果硬是说红丸含有其他有毒物质,可以短时间要人命,这一结论也无法推倒。问题是,谁能在谋杀事件中获益?李可灼?郑贵妃?从案发后的“剧情”看,这些人都没捞到好处。如果明明知道红丸有毒,自己推荐给皇帝,导致皇帝死亡,自己便是最大的嫌疑犯,李可灼愿意这样干吗?
泰昌帝在位仅仅一个月,陵寝都来不及准备,只能用150年前景泰帝未建完下葬的废冢,勉强扩建,将就将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