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南宋开禧元年(1205年),60岁的辛弃疾在游览京口北固亭时,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一年,朝廷正积极筹划北伐,收复失地。一直赋闲的辛弃疾受命担任镇江知府。登上北固亭,他感慨万千,脑海中除了孙权、拓跋焘等金戈铁马的英雄,还有一位军事才能比他们杰出得多的一代帝王豪杰——“寄奴”刘裕,东晋名将、南朝宋的开国皇帝。
中国历史上,从贫民华丽转身成为帝王者凤毛麟角。公元363年,刘裕出生在彭城绥舆里(今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的一条“寻常巷陌”,小字寄奴。他家境贫寒,靠砍柴、种地、卖草鞋为生,甚至参与赌博,直到中年依然寂寂无名。这一点,颇像五百年前的汉高祖刘邦(同样是江苏老乡)。不过,风起云涌的南北朝乱世,注定要让一些原本不会在史书露脸的老百姓成为搅动时代的千古英雄。刘裕以37岁的“高龄”从军后,人生道路突然进入爆发轨道,迅速“开挂”,用20年时间,成为“六朝第一猛人”:他参加并领导了东晋后期的几乎所有平叛战争,功劳无人能出其右,等于重整东晋山河、剪除割据势力;他西征北伐,将东晋领土扩展到历史上的最大面积,灭了四个政权——桓楚、南燕、后秦、西蜀,俘虏了两个皇帝——南燕慕容超、后秦姚泓,收复晋朝故都长安、洛阳。古代中国历史上北伐大胜的,想来只有他跟朱元璋了。尽管东晋的军事胜利未能一直持续下去,但这一系列盖世奇功让刘裕堪与一代枭雄曹孟德相提并论。功高震主,东晋皇帝自然只有沦为傀儡的下场。
元熙二年(420年)六月,晋恭帝禅让帝位给刘裕,很快被杀,东晋灭亡,南朝宋开始。可惜,刘裕未能继续有更大的作为,这位勤俭节约、励精图治的布衣皇帝在位仅仅两年便撒手人寰,享年59岁。
这岁数在古代以及帝王当中不算短命。但是很多帝王早早丧命是与荒淫无道、骄奢淫逸有关。酒色财气、酒池肉林的日子到头来只能让他们的阳寿大大缩短。可刘裕是这样的人吗?
原来,刘裕一贯不忘本,生活节俭,节操可嘉,甚至保持着高风亮节,也许这带有做戏的成分,但并非一无是处。
《宋书·卷三·本纪第三·武帝下》载:“上(刘裕)清简寡欲,严整有法度,未尝视珠玉舆马之饰,后庭无纨绮丝竹之音。宁州尝献虎魄(琥珀)枕,光色甚丽。时将北征,以虎魄治金创,上大悦,命捣碎分付诸将。平关中,得姚兴从女,有盛宠,以之废事。谢晦谏,即时遣出。”
把珍贵的琥珀捣碎,分给将士做成金疮药;把美女即时送走,情愿忍受欲望的折磨。
《南史·宋纪上·武帝》记载:“帝素有热病,坐卧常需冷物。后有人献石床,寝之极以为佳。乃叹曰,‘木床且费,而况石邪?’即令毁之。”
这段话原本是为了赞扬刘裕的“清简寡欲”,但无意中却透露出刘裕的身体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隐患。他患有“热病”,估计是体温自觉不明原因地升高,卧具用木制尚且难以缓解其不适,于是有人想方设法给他弄了一具石头雕刻的床。人躺在石头上,自然凉意融融。不过,刘裕觉得这太奢侈了,浪费之风怕由此大开,变得一发不可收拾,于是便让人把石床砸碎了。
发热,原本是最寻常的临床表现之一。常见的原因当然是感染性疾病,比如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等,或者普通感冒,都可能导致发热。这些疾病可大可小,如果只是普通感冒,恐怕不值得在史书里大书特书。对于中老年人而言,呼吸道感染,尤其是肺炎,是常见的发热诱因。“素有热病”是否意味着刘裕经常患有肺炎或肺结核等当时的难治之症?这些感染、消耗性疾病虽然难以在古代痊愈,但长期病患者必然卧病在床、病恹恹地等待死亡降临。
刘裕去世前的几个月还在筹划着北伐,身体貌似没有明显异常。《宋书·卷三·本纪第三·武帝下》记载:“三月,上(刘裕)不豫,太尉长沙王道怜、司空徐羡之、尚书仆射傅亮、领军将军谢晦、护军将军檀道济并入侍医药。群臣请祈祷神祇,上不许,唯使侍中谢方明以疾告庙而已……己未,上疾瘳,大赦……五月,上疾甚……癸亥,上崩于西殿。”
三月才开始发重病,刘裕并不迷信,他拒绝了求神拜佛的方式,病情一度好转,但五月再次加重,终不治。
刘裕过去患有的“热病”,是否就真的是感染性疾病导致的“发热”?恐怕值得商榷。
魏晋南北朝时期,正是中国古代丹药学说兴盛之时,寒食散(又名五石散)在士大夫和贵族之中颇有市场。这些神奇的药方据说可以清热解毒、延年益寿、“神明开朗”,到底是哪五种石头或配方,史书和医书记载都有差异,就像春秋五霸到底是哪几位,没有统一说法。有些处方显示有矾石(也被写为礜石,含砷的矿石),更古老的处方甚至有雄黄(也是含有砷的矿物)。
古人也意识到这“药”的副作用,这些东西服用后全身酷热难当,必须以阴寒食物来抑燥火,故名“寒食散”。如南梁的张孝秀在服寒食散后,“盛冬能卧于石”。身体燥热,有时要吃冷食、洗冷浴及步行来发散药性,还有的使用者“隆冬裸袒食冰,当暑烦闷,加以逆咳,或若温疟,或类伤寒,浮气流肿,四肢酸重。”
这与刘裕的“热病”何其相似!
其实,含有砷的矿物虽然不一定就是具有剧毒的砒霜,可以短期致死,但长期摄入,终究非常不安全,日积月累,可致慢性砷中毒。
慢性砷中毒的一个表现就是周围神经损害。这时候,患者并非真的存在体温升高,而是神经系统调节出现障碍,感觉功能失常,由此,有些中毒者便经常抱怨浑身燥热。当他们被冰冻之物刺激的时候,周围神经系统会一过性地麻痹,从而让患者暂时获得解脱。
当然,砷中毒不仅仅损害周围神经系统,对肝、肾、血液系统等都有严重的破坏,可能侵蚀全身各个器官,“浮气流肿,四肢酸重”,终有一天会来一次总爆发,以致夺人性命。
刘裕虽然生活节俭,但他的健康观念还是落后、蒙昧的。在他的时代,士族门阀是南朝政权理所当然的中流砥柱,皇权有时未必管用。作为布衣起家的暴发户,刘裕深知自己在他们眼中的地位还不足以一言九鼎。为了拉近自己与士族的距离,跟风服用士族最时髦的寒食散,或许是刘裕不得已为之的权宜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