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2024年3月,借着参加港澳作家访问中国作家协会的机会,我得以在百忙中重游北京。虽然已经去过北京多次,但这一次意义非凡。

那天晚上,我在什刹海内闲逛,沿街的酒吧食肆似乎在刻意地让游人忘却历史,然而我对此了无兴趣。尽管已是暮春时节,湖面依然结着一层薄冰,在月光和街灯的映衬下,晶莹剔透,甚至熠熠生辉。湖上的石拱桥,仿佛是蜿蜒的臂弯,把路人带进灯火阑珊的对岸,带进历史的深处。湖边那稀稀疏疏的柳树,随着夜风飘洒着自己柔美的秀发,混杂着清澈的草香,徜徉其间,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半夜,一场小雪不期而至……

这里是北京,这里曾是明朝、清朝的京师。历史像一片片大雪一样,在这块土地上积淀着,沉淀了一年又一年。远望着躲在暗淡中的鼓楼,想象着不远处那点缀着红墙绿瓦的紫禁城,谁可以忘记,明清20多位皇帝、无数的王公贵族,还有史书上名不见经传的贩夫走卒,在此处留下他们的身影和足迹。

清朝入关以后,共有10位帝王在北京登极御宇,其中竟有5人死于严寒之中,在大雪纷飞的惆怅里永远闭上了眼睛。他们分别是顺治、康熙、乾隆、道光和同治。

而明朝,在北京生活的帝王几乎都不长寿。嘉靖活到60虚岁,万历活到58虚岁,已经算其中长寿的了,其他大多三四十岁就撒手人寰。古代中国人的寿命大多不长,但如此短命也实属少见。

至于这些明清帝王的子女及兄弟姐妹,在外人看来他们锦衣玉食,其实他们快乐吗?他们高寿了吗?他们享受人生了吗?

三十多年前,当我还是一个小学生的时候,《中国历代帝王大观》一书曾令我手不释卷,历史令我心驰神往,里面有金戈铁马,有尔虞我诈,也有酒池肉林和荒淫无道,更有带着一个个问号的死亡。他们的驾崩,除了个别被夺位、被弑杀之外,大多语焉不详。如果他们是自然离世,那他们到底是怎么病故的?为何长寿的皇帝屈指可数?带着这些疑问,我慢慢长大,直到有一天,我走进了医学的神圣殿堂。

无论是曾经的囊萤苦读,还是现在的悬壶济世,我在闲暇之余都会想到一个问题:历史名人大多占据社会金字塔顶端,享受着普通百姓难以企及的物质和医疗的保障,但为何他们如此容易身染重疴、一病不起?为何有些人的行为如此荒诞怪异、匪夷所思?他们的病痛值得我们这些从医者去思索、去探究、去发现。毕竟,在这个物质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固然与古代社会有着天壤之别,而人类的躯体却并没有多少进化。古人,特别是富裕的古人,他们容易患的疾病,现代人依旧容易重蹈覆辙。古人的经验教训,现代人可以作为前车之鉴。

我不是文史类专业科班出身,但我认为既然历史可以解读得妙语连珠,那么科学乃至医学也可以宣传得妙趣横生。让民众有所得、有所悟,这不仅是我们的工作,更是我们的责任,责无旁贷。而历史以及在其中担任主角的历史名角们,正是这种教育、宣传的理想载体。

记得那场大雪之后的清晨,我拉开酒店宽阔的窗帘,眼前那银装素裹、白雪皑皑的景色把我震住了。路旁高树上空空的枝桠,压着片片祥云般的雪块,房檐上、马路边,净是纯白一片,好像分不清哪里是界限,哪里是尽头。偌大的都市,在大雪过后,竟然显得有点渺茫。也许个人的努力,在人类社会的进程中是微不足道的,但毕竟你做过,你来过,总有一天,会有人发现,会有人从中获益。

于是,我拿起笔,在忙碌之余写了又写,改了又改。我甚至在自己的书架旁,在《左传》《史记》《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等巨著中,仔细寻觅,慢慢咀嚼。赵佗、孙权、曹丕、唐太宗、武则天、孟浩然、宋英宗、李时珍、八大山人、李卫、乾隆帝、李鸿章、恭亲王、同治帝……仿佛一个个向我走来,他们或嬉皮笑脸、玩世不恭,或正襟危坐、端庄郑重。有的脸上带着忧郁;有的脸上挂着莫名其妙的笑;我又仿佛正拿着自己的听诊器,在静听他们的心跳。

日积月累,案头就有了那么一大摞稿子。日子是不乏艰辛的,生活是难免痛苦的,但是重读自己写下的字字句句,却可以忘却这一切。

今天,几十位古人悉数粉墨登场,他们的身影将伴随着那不甚严谨的考据,捎带着一串串颇有意义的医学常识,走近你、我、他。

此刻,夏至来临,艳阳高照,但愿,这猛烈的阳光能驱散历史的阴霾,也能驱走我们心中的污垢和伤怀吧。

谭健锹 IbjJRNwkKD05uthiS6WXI4lSa4rhtS0lTsGHdLoXqKguuikgBHNNBvW9lxPOw/1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