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少帝王都曾面对这样一个尴尬的问题:无子嗣。这些帝王大多并非没有生育能力,却总是运气不佳,要么儿子早夭,要么生的都是女儿,无法传承皇位。明代就出现过嘉靖皇帝接堂兄的班,清朝光绪皇帝也是同样的情况,宗室旁支华丽转身,登基称帝。其实类似情况早有先例,而且接班人的血缘关系更为疏远!
北宋的宋仁宗在位近半个世纪,是宋朝在位时间最长的帝王。不过他死后,继承皇位的不是儿子,不是兄弟,也不是子侄,而是堂兄之子。宋仁宗赵祯虽然生育旺盛,可惜一辈子都摆脱不了上文提到的霉运;更可怜的是,他的兄弟去世得都很早,也没留下子嗣;到了自己晚年的时候,皇位继承人不得不从养子里选择,这个“备胎”皇太子,其实早在他三岁时就被召入宫中抚养。也多亏了宋仁宗年轻时能有如此的“忧患意识”和生育危机感。
这位幸运或不幸运的接班人叫赵曙,原名赵宗实,是宋太宗曾孙,濮王赵允让之子,赵允让正是宋仁宗的堂兄。
应该这样理解,当年像赵曙这样被接入宫中当“备胎”的贵族幼儿不在少数,后世如宋高宗等人也有类似的操作,这样做就是担心自己真的无后,备胎就是最后的希望。作为备胎,赵曙一开始也并非明确具有继承人身份,毕竟老皇帝还要一边抚养,一边教育,一边观察他们的资质和品行,总得找个品学兼优、身体健康的吧?而最关键一点在于,老皇帝自信自己尚有生育能力,一旦他有子嗣降生,那么备胎就得被打发回家了。于是,赵曙的青少年时代就是在这样反反复复的入宫和出宫的折腾中度过,他时而认回亲生父母,时而又被剥夺跟亲生父母相聚的机会,这对一个青少年来说是多么大的心理阴影啊!
不过命运之神到底没有眷顾宋仁宗,他的儿子都短寿,他人生的后半程居然生的都是女儿,偏偏就没儿子!而此时的赵曙确实有优秀之处。于是,他到了而立之年,终于被册立为储君,也就是后来的宋英宗。
然而,不幸的是,宋英宗赵曙只在位四年就去世了,而且死前还有一段小风波。
宋英宗短暂的人生只有35年,其间他活得一点也不轻松。《宋史·卷十三·英宗本纪》说他“天性笃孝,好读书,不为燕嬉亵慢,服御俭素如儒者。”这也许是他在仁宗心目中得以加分的重要因素吧。不过,宋英宗的身体状况一贯都不好。具体是什么致命的疾病导致他年纪轻轻就撒手人寰,恐怕从目前的史料中难以找出准确答案。司马光在《辞左仆射第一札子》里说皇帝“加以近婴疾疹,久不朝参。”至于是何种病,还是不得而知。他是不是因免疫力下降导致出现痘疹(比如麻疹)之类的病毒性感染,从而引发什么严重疾病致死,有待考证。
不过宋英宗的精神状态异常却在史书中有明确记载。
英宗登基才第四天,也许因为过度疲劳与心理压力,开始出现精神失常,“不知人,语言失序”。仁宗大敛之际,英宗“疾增剧,号呼狂走,不能成礼”。老臣韩琦在《家传》中还记载,英宗甚至大喊“待杀我!”左右大为震惊,不知所措,幸亏韩琦眼疾手快,带人把皇帝扶入内廷。
虽然贵为仁宗养子,但长期并非名正言顺的皇子,赵曙内心的煎熬可想而知。由“待杀我”一语推知,他的内心极度不安,充满焦虑,深怕自己遭遇不测。再由《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九十八》记载的英宗“初以忧疑得疾,举措或改常度”来判断,英宗疑似患有精神疾病(精神分裂症有待排除)或心理障碍,家庭遗传与抗压性不足可能是他的患病主因。
更可怕的是,在随后的日子里,英宗在史书上留下的症状皆如是:“举措语言不能自择”“乱其本性”“其举措言语有不合常度者”“苦其瞑眩”“心神未宁,则语言举动不中节”,司马光甚至说他“精爽迷乱,冥然无知,言语动作不自省记,不识亲疏,不择贵贱”。如此严重的病情甚至让皇太后一度产生废黜其帝位的想法,还好老臣韩琦、欧阳修没有放弃,在他们的劝慰下,退位风波才暂告一段落。
治平三年(1066年)12月19日,英宗病情加重,大臣韩琦奏请册立太子,英宗于是下诏立皇长子赵顼(日后的宋神宗)为太子,大赦天下。次年正月八日,英宗崩,享年35岁。
当皇帝的死讯传出时,太子尚未进宫即位,在英宗遗体旁边的参知政事曾公亮发现英宗的手指突然动了一下,他大惊失色,问韩琦该如何应对,要是皇帝没死,现在又已按大行皇帝
旨意任命太子继承皇位,那岂不是自相矛盾?
韩琦果断地说:“先帝复生,为太上皇。”他的意思是,如果宋英宗没有死,他也只能做太上皇了,真正的皇帝还是要让赵顼来接任,毕竟朝廷的公文已经颁布,无法追回,赵顼继承帝位已经具有严肃的“法律效力”,不能朝令夕改!当然,我们可以推想韩琦有自己的判断,毕竟当时英宗已患病大半年,近一个月病情加重又卧床不起,回天乏术,起死回生的机会微乎其微。
其实,英宗的这种状况叫作死后抽搐,亦称尸体痉挛,是指人或动物死亡后,肌肉未经松弛就立即发生僵硬,致使其肢体仍然有少许动作或抽搐。尸体痉挛的成因,一般观点认为是死前肌肉剧烈运动或伴随较大的情绪波动,耗尽了三磷酸腺苷,导致死后肌肉僵硬形成痉挛。
另一种解释是反射弧应激反应。比如人的手指触到烫的东西马上会有缩手反应,但这并不是大脑指挥的,而是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中间神经元、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的应激反应。宋英宗纵然当时已经临床死亡(包括脑死亡),中枢神经系统业已停止运转,但肌肉周边的神经末梢还没有完全停止运转,还可能做出某些反应,看起来就像震动似的。这和大家买到新鲜牛肉时还能一动一动的是一个道理。这是自然现象,现在看来并不诡异,也没有什么值得害怕的。
宋英宗在位时间很短,且长期患病,难有政绩可言,但他全力支持司马光编纂《资治通鉴》。而后者用了整整19年时间来回报英宗的信任,为后世留下一部皇皇巨著!从这个角度来说,短命的宋英宗也算永垂不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