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请不要再嘲笑李时珍

在各种书店里面,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原本或精简的通俗读本总会在养生栏占据一席之地。的确,这部来自古代世界的医药巨典,一直以来都在国人心目中享有崇高的地位。

《本草纲目》共收纳诸家本草所收药物1892种,其中植物1195种;共辑录古代药学家和民间单方11 096则;书前附药物形态图1100余幅。正如李时珍编写这部医学巨典的初心,此书尽可能纠正了前人记载的谬误和混乱,查漏补缺,并且有很多重要的发现和突破。可是,这样的鸿篇巨著毕竟是古代社会的产物,李时珍也是500多年前的明朝人。在进入现代文明后,医学和药理学体系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么,明朝的医药成就还能否指导现代的医疗行为?李时珍用毕生心血灌注的著作的价值还剩几何?

书中收录一药,名“明水”,亦称方诸水。方诸是一种大蚌的名字,据载,“月明之夜,捕得方诸,取其壳中贮水,清明纯洁,即是方诸水。气味甘、寒、无毒”。《本草纲目》认为用此物洗眼,可去雾明目,饮此水,有安神作用,亦去小儿烦热。

在古人看来,这或许是一味神药。可是在现代人眼里,这如同天方夜谭!况且,如今医药发达,视力模糊、失眠烦躁、发热、畏寒都有专门的诊治手段。你无法想象,如果在现代医院使用蚌壳之水进行医治,简直荒诞至极。

类似的记载还有许多,看多了不免心生唏嘘。一是哀叹古人的科技落后、视野局限,很多简单的疾病都束手无策,明代皇帝的寿命超过40岁的都寥寥无几;二是不禁感慨:李时珍孜孜以求的医药汇总,原来也是鱼龙混杂、泥沙俱下,或许只是对古人有些许帮助吧。

一日,老友邀请我观看他的后花园。他说最近栽种了“曼陀罗花”。我走近一看,果然娇艳。这是一款紫色的花卉,形状如倒垂的大喇叭,束腰、张扬,吐着妖冶的赤色花蕊,令人想起缠着埃及艳后的那条毒蛇吐出口的诡异信子。如果你想入非非,那么就得万分小心了。

梵语称谓似乎抬高了此花的身价,其实它在国内也叫狗核桃、洋金花、枫茄花、闹羊花、醉心花,如是种种,大多是山民随口而出的名号。喊它“狗核桃”是说其果实徒有核桃的外表,没有核桃的众多优点。人们便鄙视之,“狗核桃”的“狗”字,一下就将它打落尘埃。

曼陀罗其实在古医药界久负盛名。相传,华佗的“麻沸散”就是用它作为药引的。日本19世纪的麻醉先驱华冈青洲,仰慕华佗久矣,他创制了日本版的麻沸散,其中就明确使用了曼陀罗花。

不过,曼陀罗花在古代中国首先是以致人疯癫而闻名的。前人的记载汗牛充栋,但真实情况是这样吗?李时珍是一个敢于用“神农尝百草”精神检验药方的医者,这是他尤为伟大之处。

这段经历被李时珍写入了《本草纲目》:“相传此花笑采酿酒,令人笑,舞采酿酒,令人舞。予常试之,饮酒半酣,更令一人或笑或舞引之,乃验也。”

曼陀罗花酒真的能使人疯疯癫癫地或笑或舞!如果有人诱导,饮用者的表现会更加酣畅淋漓。这到底是为什么?

一查现代药典,笔者呆住了。原来,曼陀罗作为中医草药,同时以缓解哮喘症状知名,也用作手术或接骨止痛剂,更是强力的迷幻剂和谵妄剂。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八月采此花,七月采火麻子花,阴干,等分,为末,热酒调服三钱,少顷昏昏如醉。割疮灸火,宜先服此,则不觉其苦也。”这正强调了它的麻醉作用,可以减轻患者接受外科手术和直接艾灸时的痛楚。现代药理学证实,东莨菪碱是曼陀罗的主要成分。

对于东莨菪碱,我并不陌生。这是如今的医疗常用药物。可是,我们平常使用的含有东莨菪碱的药剂,主要是解痉药,就是那些腹泻、腹部绞痛的患者经常使用的药片或针剂,对解除内脏痉挛很有效,至于肾结石引起的肾绞痛,东莨菪碱也能发挥出色的止痛效果。真没想到,它居然对呼吸道和中枢神经系统也有作用!

一种药物能起到什么功效,能作用在什么部位或组织,其剂量大小至关重要。在使用小剂量时,东莨菪碱能抑制大脑皮质活动,使人产生嗜睡和健忘的症状;而且对眼平滑肌和腺体分泌的抑制、对内脏平滑肌的解痉,尤其是阻断神经节及神经肌肉接头,都有功效。但是,总体来看,对中枢的作用较弱。这就是为什么小剂量的东莨菪碱可以用来减少呼吸道的分泌物,可以缓解气管痉挛从而达到平喘;可以舒缓肠子痉挛从而达到解除腹痛的药理学基础。

然而,使用较大剂量的东莨菪碱,患者可出现催眠效应。大剂量使用东莨菪碱时,患者更可产生激动、不安、幻觉或谵妄等中枢兴奋症状,但随后,患者很快进入睡眠状态。这就是为什么李时珍喝了曼陀罗花酿的酒后会大笑不止、手舞足蹈,这正是曼陀罗花具备麻醉、止痛功效的根本原因。

不过,古人并没有形成科学世界观,也不懂得分子生物学,更谈不上精确的实验室测量和重复验证,他们仰仗的是世代积累的实践经验。在这种情况下使用曼陀罗就非常困难了,剂量小了起不到麻醉作用,剂量大了就有毒性了,稍有不慎甚至可能致死。由此可见,曼陀罗这把双刃剑,古人舞起来并不那么得心应手。

其实,我们大可不必纠缠于《本草纲目》的正确与谬误。如果我们嘲笑李时珍,就如同后人嘲笑我们的愚蠢一样。李时珍已将明代医药学推向新的高峰。诚然,《本草纲目》并不能提供绝对有效、科学的药方,但倘若没有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必然会有更多的古人饱受疾病的折磨,甚至死去。《明史》为他单独列传三百字,也足见其历史贡献。

李时珍考过秀才,后三次考举人失败,便彻底放弃了科举入仕的道路,转而一心一意治病救人。从其后人所作的回忆文章推测,李时珍曾当过湖北楚王府的医官,后来便在民间行医,而史书并没有明确记载他奔赴北京在太医院任职的辉煌经历。他一生拮据,生前并无经济能力出版自己的心血之作,这也是那个时代医者的普遍遭遇。

他不是药神,也不是医圣,但他是名副其实的良医。 IbjJRNwkKD05uthiS6WXI4lSa4rhtS0lTsGHdLoXqKguuikgBHNNBvW9lxPOw/1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