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上号称神医的人很多,可史书上有真才实学、真知灼见且能救人于危难、能人所不能者,凤毛麟角。
历史上有过不少非医学专业人士,要么久病成“医”,要么自学成“才”,而这一切纯粹出于对医学的兴趣。
499年,中国还处于南北朝的分裂时期。这一年,北魏著名的孝文帝去世,而南朝的萧齐政权,由于皇帝的倒行逆施,国家正处于风雨飘摇中。而梁朝的建立者正酝酿着取而代之。此时,一个叫姚僧垣的婴儿呱呱坠地。日后,他担任过南梁骠骑庐陵王府田曹参军、文德主帅、直合将军;北周静帝嗣位后,移民北国的他又迁为开府仪同大将军。乱世之中,南人北仕,北人南下都是常见现象,当时封任将军者多如牛毛。然而,姚僧垣最引以为豪的是,他成为南北两国君主们的御医中的佼佼者。行医才是他的本职工作,将军不过是荣誉虚衔。
梁朝的建立者梁武帝萧衍,比姚僧垣大了整整35岁。由于父亲爱好医学,姚僧垣从小受到良好的熏陶,他的医学知识也就逐渐积累下来,加上有着丰富的医学实践,姚僧垣的名气便越来越大。44岁时,他被授予“殿中医师”,有机会进一步接触武帝。这时的武帝已是79岁的老人了!
人老了,性格会变得固执。《周书卷四十七·列传第三十九》记载,梁武帝尝因发热,欲服大黄。僧垣曰:“大黄乃是快药。然至尊年高,不宜轻用。”帝弗从,遂至危笃。
大黄之性,“泻下攻积,清热泻火,止血,解毒,活血祛瘀”。它是中医常用的通便、泻火药物,“药性峻利”“性大苦大寒”。其根部用作泻药的历史,至少有5000年,不论是传统的中医药还是中世纪时期的阿拉伯世界及欧洲的药方中均有提及。
不过,大黄并非绝对安全,其毒性主要集中在叶片。大黄叶片含有草酸,这是一种存在于许多植物中的酸,但也是一种有肾毒性和腐蚀性的酸性物质。难道梁武帝被毒副作用伤害了?
其实,服用一般剂量,其毒性对人体的影响并不明显。
梁武帝是爱好医学之人,估计看过不少医书,也常跟医师切磋技艺,自认为对医学和病症的把握非常到位。于是,自信满满地用大黄自医。既然大黄可以“泻火”,那么他拿来退热岂不是对症下药?
可惜,这只是按图索骥罢了。中医的“火”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并不完全等同于产生热力的火焰。发热,通俗地说就是发烧,最常见的原因还是感染,病毒性感染或细菌性感染都有可能。较普遍的是感冒病毒导致的发热,而现代的医药学并没有证据显示大黄的有效成分可以退热。
医疗实践中,我们发现有些便秘的小孩偶有低烧,一旦大便通畅,低烧也就消退了。古人大概也有类似的经验积累,至于具体原因,现代医学还不能做出准确的回答。梁武帝或许正是受到这些传言的启发。然而,大黄虽是好药,但也要看是否对症,以及使用对象是否合适。
可以想象,原本只是发烧却没有便秘的梁武帝不听劝阻,自行服用大黄后,必然腹泻频繁。原本发烧就造成体内水分被蒸发不少,这下更是火上浇油,腹泻带来更严重的水分流失和电解质紊乱,这对一个活在没有静脉补液年代的耄耋老人而言,是可能致命的!距今一百多年前,慈禧太后就是因腹泻而一命呜呼的。
好在梁武帝的身子骨硬朗,最后总算是熬过去了。直到85岁时死于侯景之乱。
姚僧垣不盲从皇帝的偏见,坚持己见,其医学水平可见一斑。可能在古代世界,一种用于“排毒”的药物或医疗手段往往像万金油似的,什么病都用此方法来治,这也是庸医的一贯做法。就如同西方世界在19世纪前,非常推崇放血疗法一样,许多患有各种奇怪疾病的名人,或主动或被动地都接受了这种疗法,连赫赫有名的美国开国元勋华盛顿也不例外。相传,华盛顿咽喉感染,医生用此法治之,结果导致其失血过度而死。
大黄是重要的药材,但用得好才能体现医术高明。
《周书·姚僧垣列传》载:“梁元帝(梁武帝之子萧绎)尝有心腹疾,乃召诸医议治疗之方。咸谓至尊至贵,不可轻脱,宜用平药,可渐宣通。僧垣曰,‘脉洪而实,此有宿食。非用大黄,必无瘥理。’梁元帝从之,进汤讫,果下宿食,因而疾愈。”
这一次,群医又矫枉过正,观点非常保守。而姚僧垣力排众议,坚持用大黄。他在医疗界崇高的地位和优秀的行医记录,让元帝最终站在他这边,把性命托付给了他。
从后来的事实看,梁元帝并不是心脏有什么问题,此君享年不过40多岁,还没活到心脏功能衰退的年龄。从现代医学的角度分析,他应该是得了胃肠功能紊乱,也可以理解成消化不良,粪便堆积,往下不通,往上自然就腹胀、胃闷等不适,病痛位置似在“心腹”而已。
姚僧垣诊断明确,尽管他用的是中医的概念。他大胆起用大黄,果然一剂见效。梁元帝把宿便排泄干净后,也就心腹舒坦了。他的病能治好,一部分是良医的功劳,一部分也是因为此人有自知之明,能信任专业人士,而不是像他父亲那样刚愎自用。
笔者也想起在平时的医疗工作中,总会遇到一些很难缠的患者或家属。他们常常都是被疾病困扰多年之人,也见识过许多药物和医生。一旦疗程不如意,他们有时会固执地坚持某个方案,比如心衰患者气促、浮肿改善不明显,就急于自行加大利尿剂的用量,医生若不同意,他们就大发脾气,而意气用事的结果就是加重病情。毕竟,过多地利尿会导致体内水分、电解质流失过猛,尤其对血压本身偏低者,隐患是很可怕的。这个时候,摒弃执拗,听从专业人士的安排,才是出路啊!
梁元帝驾崩后,姚僧垣投靠了北周。后来周武帝宇文邕御驾亲征,途中“口不能言;睑垂覆目,不复瞻视;一足短缩,又不得行”,对于如此复杂的神经系统疾病,姚僧垣居然也能手到病除,真神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