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范纯仁与投毒案

说起范纯仁,你未必立刻想起这是何许人也。但说起范仲淹,大家肯定立刻就想起那位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范纯仁就是范仲淹的次子。

虽然范纯仁没有父亲的文学造诣,似乎没什么脍炙人口的诗文传世;也没有父亲戍守边疆的战绩,但其实,他一生获得的政治地位和成就不亚于父亲。

宋朝并未设立“宰相”一职,范仲淹曾官至参知政事,实际上这一职位就相当于部分地行使了宰相的职能;而范纯仁曾官至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也相当于在宰相的位置上出谋划策。父子皆为名臣甚至明相,这在中国历史上并不多见。

由此可见,良好的家风和父亲的言传身教,对后代的成长何其重要!具备学者和政治家风范的范仲淹,培养出来的儿子就是国家的栋梁之才。虽然,戴着父亲的光环,范纯仁的进学、出仕多多少少会比其他人顺利一些,但往后的路得靠自己,毕竟范仲淹离世时他不过才25岁。

范纯仁的政治才华暂且不表,我们从一件小事就能看出他办事认真、心思缜密,而且心怀悲悯,体恤民间疾苦。

《宋史·卷三百十四》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当时范纯仁在河中府(今山西省永济市)任职,“录事参军宋儋年暴死,纯仁使子弟视丧,小殓,口鼻血出”。手下有个姓宋的官吏暴毙,入殓时,人们发现他的尸体口鼻出血。范纯仁的警惕性很高,应该是书本知识和民间经验都烂熟于心,知道这种情况需要排除死者中毒的嫌疑。

果不其然,手下抓到死者的妾室以及通奸的小吏,两人居然很快地供认了奸情和谋杀的事实,似乎早有心理准备。他们交代,为了杀死宋某,在宴会的鳖肉里下了毒。

看来,这起小妾勾结情郎谋杀亲夫的案子可以结案了。

不过,范纯仁可没有就此罢休,他内心仍有疑惑。

案发时,死者是死于家中,被家人谎称暴毙身故,但疑点就在于他没有死在吃鳖肉的宴会上。

范纯仁详细审问犯人,问他们是在宴会的第几巡上作案,犯人一一交代。

可能在那个年代,宴会时间一般拖得很长,或者在当时人们总结的中毒经验里,服毒身亡应在短时间内发生(急性中毒),这可能跟常见的毒物都是剧毒物质有关。

古人用剧毒杀人,很少有慢性中毒一说。一方面,由于慢性投毒可致夜长梦多,且剂量不易控制,效果也难以预测;另一方面,那时已被发现的毒物,大多毒性强悍,不说是见血封喉,也可很快取人性命。

范纯仁进一步掌握死者的生活习惯,发现此人竟是个素食者,吃鳖肉的说法根本就不成立!范纯仁再次提审罪犯,严加审问,终于得知实情。

原来,罪犯是通过在酒里下毒杀害死者的。而他们之所以编造在鳖肉里投毒的谎言,是为了制造荒诞的案发经过,为日后翻供做铺垫,准备喊冤说是被屈打成招的。

话说回来,是什么毒物可导致死者口鼻出血?

你可能首先想到的是砒霜,这是古代知名度最高的毒物之一。砒霜的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砷,服用中毒剂量的砒霜后,受害者可出现严重的胃肠道症状,如腹痛、恶心、呕吐、咽喉烧灼感等,也可因呼吸、循环衰竭死亡。严重者胃肠黏膜还会出血,但一般而言,这是法医在验尸时的病理发现。说砒霜导致病人口鼻出血,似乎有点夸张。砒霜的确无色无味,但就本案而言,这种粉末状矿物溶解于酒里似乎比较困难(今人提炼出的三氧化二砷晶体能溶于水和乙醇,但古时并无这类提炼技术),搞成浑浊的饮料,难道不会引起受害者的疑心吗?

此时,一种同样古老的毒物便浮现在笔者脑中,那就是雷公藤。《本草纲目拾遗》详细记载了其毒性:“采之毒鱼,凡蚌螺亦死,其性最烈,以其草烟獯蚕子则不生。”

雷公藤这种灌木植物全株都有剧毒。中毒者可能出现以下严重病症表现:急性胃肠炎、消化道出血、肠麻痹、肠梗阻、急性中毒性肝炎、急性肾功能不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这是因为雷公藤含有特殊的生物碱和氨基酸。此外,它也能专门针对心脏细胞进行破坏,导致心脏先兴奋后停跳。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是一个医学术语,并不是说人体内的血液全部凝固,而是指体内循环的凝血物质不适当地过早过度消耗,导致患者后续出现凝血功能异常,通俗地讲就是止血能力提早消耗殆尽,患者后续反而会出现全身出血,轻则仅有少数皮肤出血点,重则可见广泛的皮肤、黏膜瘀斑或血肿,典型的为皮肤大片瘀斑,合并内脏出血、创伤部位渗血不止。子宫破裂的产妇和被毒蛇咬伤者,都可能出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因此,古人用雷公藤的制成品作为毒物是完全有可能的,也可以印证一点,古人中毒身亡后出现口鼻流血甚至七窍出血,并非没有道理,更不是小说凭空杜撰。毕竟,古代的毒物种类有限。

三氧化二砷和雷公藤当然不是一无是处,前者在当代可以成为化工用品,而适当地进行剂量控制甚至可以治病,比如有些白血病的亚型就可以用其治疗,而且效果不错。如今,雷公藤在现代医生手里,更是治疗风湿免疫疾病的利器。

范纯仁的缜密作风和负责态度,不仅让死者得以瞑目,也给那些遇事便草率了事的官员敲响了警钟。范纯仁的政绩使他一步步从基层走进中央。

范纯仁晚年因眼疾乞求皇帝准许“退休”回家养病。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正月初二,他“熟寐而卒,年七十五”。这是寒冷的时节,老人在睡梦中离世,常见病因是急性心肌梗死和缺血性脑中风,任何一种都凶险无比,但也正因为过于凶险,病人离世时不会有痛苦的体验。

范纯仁以这种方式逝世,不仅是一种解脱,也算是积德的善报吧。 Kgn9dCRS52pocBh6UaxkG0e+IP3DUJppxyy0BbX4ueyT6dlTOrhAtlzgbwMtgFL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