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言

了解一所大学的精神与文化,最重要的途径是了解这所大学的办学历史和成就,其从何处来,向何处去。

中国人民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前身是1937年诞生于抗日战争烽火中的陕北公学,以及后来的华北联合大学和北方大学、华北大学。其中的北方大学是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学科齐全的综合性大学,设有文教、财经、工、农、医、艺术、行政等七个学院和财经、历史两个研究室。马克思主义史学开拓者之一、被誉为“新史学宗师”的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担任校长。

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教育工作,重视高层次人才培养,延安党中央和晋冀豫边区早在1940年即筹设北方大学,但受残酷的战争所限,一直到抗战胜利结束,才在当时面积最大、人口最多、交通便利、工农业生产条件好的边区—晋冀鲁豫边区创办起来。主要办学地长治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物产丰饶,还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加之上党战役结束后办学环境相对稳定的独一无二的条件,使得北方大学成为解放战争时期延安和各地进步知识分子的汇合地,追求革命理想青年学生的聚集地。在范文澜校长的领导下,短短两年零八个月的办学时间里,北方大学为党办新型高等教育事业作了有益的、重要的探索,为中国的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培养了2 000多名各专业的干部。

一、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关心北方大学,边区政府大力支持北方大学

早在1940年,晋冀豫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权即筹设北方大学。到1941年9月,时任八路军129师兼太行军区政委、太行军政党委员会书记的邓小平与晋冀鲁豫边区政府主席杨秀峰等就创办计划致电延安党中央。但因日军的残酷“扫荡”,这个计划未能实现。抗战胜利后,1945年12月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再次提出创办北方大学,邓小平与刘伯承致电延安党中央,并获同意。

1946年2月22日,范文澜从延安出发就任北方大学校长前,党中央拨给北方大学一批金条,毛泽东精心挑选了两箱图书赠给北方大学,其中有毛泽东钤章的《资本论》。朱德代表党中央接见范文澜,就北方大学的建立和发展作了重要指示。1946年6月国民党挑起全面内战后,毛泽东牵挂北方大学师生的安全,作出指示:如果有战事,北方大学即搬上太行山。

边区政府亦给予大力支持,杨秀峰带头向学校图书馆捐书,并致信黄炎培等人请其代聘教授、募集图书仪器。

二、北方大学为党办新型高等教育作出了有益的、重要的探索

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办的新型大学,北方大学积极探索新的办学理念、办学实践,形成了独特的办学经验。

北方大学在政治上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求在政治上认识时代—人民的时代,走人民事业的大路。学校以马列主义的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为治学准则,政治课是全校学生的共同必修课,任何系(班)政治课的比重一般占全部课程的四分之一。

北方大学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要决心在人民事业的各个部门中,做一个最忠实的勤务员,随时随地,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自己准备牺牲一切来拥护人民的利益”。

北方大学是为着建设新中国而办的大学,坚持理论与实际联系。“因此我们所讲的,都应当是对边区建设有实际意义的课程;从边区,全中国以及全世界实际情况出发,去确定课程的内容,才不致脱离实际。”

北方大学提倡“实事求是”的校风,要求在生活上表现朴素的作风,在学习上表现认真的态度。

北方大学重视学术研究讨论,思想交流。1946年夏天举办暑期讲演会,范文澜的《研究中国三千年历史的钥匙》一文,就是在暑期讲演会上讲的。

三、北方大学是解放战争时期进步知识分子的汇合地,追求革命理想青年学生的聚集地

范文澜到任后,提出建校方针、校风及教学方法等项重要原则,进行分院编班等工作,正式成立各院、研究室,设置行政机构,学校发展步入正轨。

为防备国民党军队对延安的进攻,党中央将延安的一些知识分子派往华北。北方大学就接纳了众多一流的进步学者,例如南泥湾的发现者、开垦倡议人乐天宇,马克思主义哲学界的“南陈(陈唯实)北艾(艾思奇)”,延安中央医院院长、新中国防痨事业奠基人何穆,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尹达,著名历史学家荣孟源,林木育种专家徐纬英,文艺研究室以陈荒煤为主任的来自延安的文艺干部,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外国语学院副院长秦思平,新中国成立后华中师范学院首任院长王自申,等等。

在国统区,受迫害的追求进步的知识分子、追求革命理念的青年学生在党的地下组织的安排下,纷纷涌入北方大学,例如《黄河大合唱》的词作者光未然,新中国文物博物馆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王冶秋,桥梁专家、原华北交通学院院长陈武仲(陈发榛),被美国列为“中国核武器计划的关键人物”的钱晋,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工业学院院长谢簃,以及青年学生萧前、高放,等等。

此外,国际友人如美国人韩丁在北方大学讲授英文、农业机械学等课,并参加了土改,回国后用6年时间创作了以张庄土改为历史素材的长篇纪实文学《翻身》,第一次向西方全景式展现了农民获得土地的革命过程以及随之而来的妇女地位变化、扫除文盲、破除迷信等社会变迁。

四、北方大学取得了辉煌的办学成就

北方大学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年多办学历史,却为中国的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培养了大批人才,作出了巨大贡献。1947年6月行政学院150余名学员提前毕业,绝大多数跟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文教学院外语班为前线、新华社和边区学校培养了大批编译人才和教师。工学院20名毕业学员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座钢铁厂—故县铁厂的技术骨干。1948年该铁厂所产的灰口生铁被用来制造了102.8万发炮弹,有力支援了解放战争。农学院所办的糖厂,仅1947年就熬制红糖数万斤,解决了解放区长期缺糖吃的困难。农学院先后建起20多个农村教育工作站,累计诊治各种家畜数十万头(次),培养出数百名畜牧兽医干部。艺术学院面向广大农民和战士,传达党中央的号令,播撒革命文化的种子。“国宝”《赵城金藏》受到精心保管,完璧移交。

新中国成立后,工学院学员李浮之三度出任长治钢铁厂厂长,文教学院学员宋书声后任中共中央编译局局长并获中国翻译界最高奖—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文教学院学员萧前成为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哲学教育家,医学院学员王敏清是“文革”后首任中央保健局局长,文教学院学员高放成为国际共运史专家,工学院学员柯成是新中国精密合金学科带头人,文教学院学员宋垠后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副院长,糖业专修科的学员成为新中国建立国营糖厂的第一批骨干力量,还有著名词作家、中国歌剧舞剧院原院长乔羽,等等。

北方大学孕育了新中国众多高等院校。文教学院孟夫唐等南下加强中原大学,该校后演变出中南民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音乐学院、湖北美术学院等。文教学院外语系和华北联合大学外国语学院合并组建为华北大学二部外语系,后和北平外事学校合并成立北京外国语学校(今北京外国语大学)。工学院演变为北京理工大学。医学院几经变迁,成为今日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农学院是今日中国农业大学的前身之一。灵空山森林专科学校则成为今日北京林业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学院和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合并发展成为华北大学三部(文艺学院),新中国成立后,发展出中央音乐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以及中国歌剧舞剧院、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中央戏剧学院等艺术院团,历史研究室则是今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的前身。

由长治市政协特邀文史专员、北方大学校史专家陈慧岩与中国人民大学校史馆吕鹏军二位同志共同撰著的《北方大学》,是国内以北方大学为主题的首部研究专著。全书以时间为序,第一部分主要写北方大学的办学过程,第二部分为七大学院及相关机构,第三部分是北方大学师生对边区的贡献,叙述上以人、事为线索,介绍了北方大学的各方面办学成就,文字上力求平白、生动,征引了许多珍贵稀见资料,力争资料性、趣味性、可读性并具,对学习研究中国人民大学校史和党创办高等教育史一定会起到促进作用。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
2025年8月7日 yhd3+okQn2a/8vuYAaD/RABv4BKiqmfTHSfoD3f9xQRFYVrqOh0WJwfHaLJK1f8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