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部分
判断

有关理性的一条核心谬见是,如果我们对理性使用得当,那我们就可以摆脱对个人主观判断的需要。对于哲学家而言,在论证过程中,必须承认其他人有可能循着同一条推理主线但却无可非议地得到一个不同的结论,出现这种情况总是令人讨厌的。这种无法容忍的状况可以在柏拉图“跟随论据”(following the argument)的思想中找到蛛丝马迹,且在理性主义的传统中彰显无遗。这其中以笛卡尔和斯宾诺莎的思想最为突出,前者曾经谈到跟随理性的“自然之光”,而后者则提出“道德”是一套准数学推导的论点。上述状况还出现在20世纪的分析哲学中,当时,这在英国和北美属于主流哲学传统。分析哲学将数理逻辑的学习作为本科课程的核心内容。学生们被鼓励相信如果他们能够将自己的论据转变为逻辑语言,他们便能干净利落地区分出被判定为客观、合理的内容和被判定为荒谬的内容。

众多哲学家都曾梦想过某种形式的理性——主观判断都被摒弃,而且每件重要的事情都可以通过严谨的算法展示出来,我们能够通过理性得出一个而且是唯一正确的结论。鉴于这种事例相当普遍,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很多人宣称没有找到理性被严重高估的证据。例如,根据可靠的论证,在科学领域,观察到的事实总是(或至少几乎总是)适合不止一种可能的理论解释。类似这样的想法导致某些人士的立场更加极端,即认为科学知识并没有什么了不起,它们只不过是另外一种形式的人为建构或叙述的产物。如果我们希望找到一种现实且充满生命力的理性概念,那我们就需要揭穿这样一个谬误:没有了判断的理性,就会让我们过于依赖主观想法,但主观想法并不能被理性地批评或审查。

这便是本书第一部分的主题,它将聚焦于理性在宗教和科学领域的应用。在这两个以及其他存在推理的领域,判断的角色都是不容抹杀的,但由此怀疑理性的作用在逐步减弱也是不可取的。 ps8Ygn/cuN89/ZChFeDxtlRw71CgmOy3i7alXRSMgXJGWSUDZ3WNDR63LcI0kCp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